一种内置于镗杆中部的内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523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于镗杆中部的内冷装置,包括内冷连接轴、旋转轴、连接支撑轴承套、内冷轴、外端面法兰、连接轴,所述内冷连接轴一端穿过推刀活塞后与内冷轴连接,其另一端与管接头连接,该部分不旋转,所述内冷轴与连接支撑轴承套连接,所述旋转轴通过支撑套设置在镗杆内,其一端穿设到镗杆前端并通过拉刀机构与刀具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连接支撑轴承套内,且连接支撑轴承套与旋转轴之间设有多个轴承组成的轴承组,轴承组之间通过隔套隔开。该装置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使用效果好。

An internal cooling device built in the middle of boring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于镗杆中部的内冷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内置于镗杆中部的内冷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零件对加工要求的提高以及刀具的进步,在加工中要求机床具有刀具内冷功能已成为迫切需求和可实现的技术。但由于不同机床、不同结构的特点,内冷结构实现也不相同。在受到结构限制、具有可移动的主轴(即镗杆)、镗杆内置丝杠、主轴转速高的情况下,内冷的实现具有较大的难度。现有的镗杆内冷机构由于主轴内孔加工误差引起的支撑不好,从而导致旋转轴的偏摆无法消除;旋转轴和内冷轴之间不同心而导致密封件或内冷轴容易磨损;通内冷的长轴旋转而限制了转速的提升,内冷产生泄漏后无法排出而导致油水混合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于镗杆中部的内冷装置,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使用效果好。为实现上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于镗杆中部的内冷装置,包括内冷连接轴、旋转轴、连接支撑轴承套、内冷轴、外端面法兰、连接轴,所述内冷连接轴一端穿过推刀活塞后与内冷轴连接,其另一端与管接头连接,该部分不旋转,所述内冷轴与连接支撑轴承套连接,所述旋转轴通过支撑套设置在镗杆内,其一端穿设到镗杆前端并通过拉刀机构与刀具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连接支撑轴承套内,且连接支撑轴承套与旋转轴之间设有多个轴承组成的轴承组,轴承组之间通过隔套隔开,轴承组既可承受推刀力又具有高的回转精度,轴承组的两侧分别设有端面法兰,旋转轴靠近内冷轴的一端设有内端面法兰,前述内冷连接轴、内冷轴和旋转轴中间设有连通的内冷通道,内冷轴端面处设有插接在旋转轴中的凸起。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套设有至少两个,分别为左支撑套和右支撑套,左支撑套通过锁紧螺母、隔套与旋转轴连接,所述右支撑套一面通过端面法兰盘与轴承组的一面接触,其另一面通过旋转轴上设置的台阶固定。在上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套外圆周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凹槽,每个凹槽内设有一个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叠簧、调整垫、球面支撑,所述叠簧呈压缩状态,球面支撑与凹槽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右支撑套与镗杆之间设有多道防泄漏密封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与旋转轴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两道防泄漏密封圈,旋转轴的端面处与内端面法兰之间设有端面密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镗杆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出通道,导出通道包括连通的径向通道和轴向通道,轴向通道的一端延伸到镗杆的端部,另一端与径向通道连通,所述径向通道的一端延伸到镗杆外壁并封堵,另一端延伸到镗杆内部的连接支撑轴承套与镗杆内孔的空隙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刀活塞的头部处设有外套和外套端面法兰,外套与推刀活塞之间设有轴承,外套端面法兰设置在外套一侧,外套与镗杆内壁之间设有外套密封件,外套端面法兰与推刀活塞之间设有外套密封圈,推刀活塞内孔与内冷连接轴外圆之间设有推刀活塞密封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冷连接轴处于镗杆外部的连接有支撑座,且内冷连接轴的端部处设有管接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紧凑、对主轴内孔加工误差设置了调整装置、对少量泄漏设计了排出通道,通过结构设计使细长的内冷连接轴不用旋转并且与轴承组内外圈形成整体来保证内冷轴和旋转轴的同轴,较好地解决了内冷功能难以实现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的放大图。其中:1.内冷连接轴,2.旋转轴,3.连接支撑轴承套,4.内冷轴,5.外端面法兰,6.内冷连接轴头部,7.左支撑套,8.右支撑套,9.轴承组,10.左端面法兰,11.内端面法兰,12.内冷通道,13.锁紧螺母,14.隔套,15.叠簧,16.调整垫,17.球面支撑,18.密封件,19.密封圈,20.防泄漏密封圈,21.端面密封,22.导出通道,23.外套,24.外套端面法兰,25.轴承,26.外套密封件,27.镗杆,28.推刀活塞,29.支承座,30.管接头,31.润滑脂,32.推刀活塞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到图4所示的一种内置于镗杆27中部的内冷装置包括内冷连接轴1、旋转轴2、连接支撑轴承套3、内冷轴4、外端面法兰5,所述内冷连接轴1一端穿过推刀活塞28后通过内冷连接轴头部6(内冷连接轴头部6与内冷连接轴1焊接成一体)与内冷轴4连接,所述内冷轴4与连接支撑轴承套3连接,所述旋转轴2通过左支撑套7、右支撑套8设置在镗杆27内,其一端穿设到镗杆27前端并通过拉刀机构与刀具连接,并与刀具、镗杆同步旋转,其另一端设置在连接支撑轴承套3内,且连接支撑轴承套3与旋转轴2之间设有多个轴承组成的轴承组9,轴承组9之间通过隔套14隔开,轴承组9的两侧分别设有左端面法兰10和外端面法兰5,旋转轴2靠近内冷轴4的一端设有内端面法兰11,前述内冷连接轴1、内冷轴4和旋转轴2中间设有连通的内冷通道12,内冷轴4端面处设有插接在旋转轴2中的凸起。轴承组9用以承受推刀力和作为内冷连接轴1的前端支撑,选用三个60度角丝杠轴承一组,两端用左端面法兰10和外端面法兰5、中间用隔套预紧,轴承采用油脂润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左支撑套7通过锁紧螺母13、隔套与旋转轴2连接,所述右支撑套8一面通过端面法兰盘与轴承组9的一面接触,右支撑套8另一面通过旋转轴2上设置的台阶固定。锁紧螺母13和隔套将左支撑套7固定并与旋转轴2一起旋转,而台阶和端面法兰盘将右支撑套8固定并与旋转轴2一起旋转。在上技术方案中,所述左支撑套7和右支撑套8的外圆周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凹槽,每个凹槽内设有一个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叠簧15、调整垫16、球面支撑17,所述叠簧15呈压缩状态,球面支撑17与凹槽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18。调整装置根据需要可布置3、4、6个等,相当于若干个活塞式弹性支撑,通过调整垫16来达到给与叠簧合适的预紧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加工误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右支撑套8与镗杆27之间设有多道密封圈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与旋转轴2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两道防泄漏密封圈20,旋转轴2的端面处与内端面法兰11之间设有端面密封21,防泄漏密封圈20之间设有润滑脂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镗杆27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出通道22,包括连通的径向通道和轴向通道,轴向通道的一端延伸到镗杆27的端部,另一端与径向通道连通,所述径向通道的一端延伸到镗杆27外壁并封堵,另一端延伸到镗杆27内部的连接支撑轴承套3与镗杆内孔的间隙处。在有少量泄漏而不影响内冷功能时导出通道22可以将泄露的少量水从镗杆27内部导出,同时可以通过观察导出水量的多少判断内冷是否正常,在出现不正常时及时检修,防止泄漏水与油混合而造成机床其他故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刀活塞28的头部处设有外套23和外套端面法兰24,外套23与推刀活塞28之间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于镗杆中部的内冷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内冷连接轴、旋转轴、连接支撑轴承套、内冷轴,所述内冷连接轴一端穿过推刀活塞后与内冷轴连接,其另一端与管接头连接,所述内冷轴与连接支撑轴承套连接,所述旋转轴通过支撑套设置在镗杆内,其一端穿设到镗杆前端并通过拉刀机构与刀具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连接支撑轴承套内,且连接支撑轴承套与旋转轴之间设有多个轴承组成的轴承组,轴承组之间通过隔套隔开,轴承组的两侧分别设有端面法兰,旋转轴靠近内冷轴的一端设有内端面法兰,前述内冷连接轴、内冷轴和旋转轴中间设有连通的内冷通道,内冷轴端面处设有插接在旋转轴中的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于镗杆中部的内冷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内冷连接轴、旋转轴、连接支撑轴承套、内冷轴,所述内冷连接轴一端穿过推刀活塞后与内冷轴连接,其另一端与管接头连接,所述内冷轴与连接支撑轴承套连接,所述旋转轴通过支撑套设置在镗杆内,其一端穿设到镗杆前端并通过拉刀机构与刀具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连接支撑轴承套内,且连接支撑轴承套与旋转轴之间设有多个轴承组成的轴承组,轴承组之间通过隔套隔开,轴承组的两侧分别设有端面法兰,旋转轴靠近内冷轴的一端设有内端面法兰,前述内冷连接轴、内冷轴和旋转轴中间设有连通的内冷通道,内冷轴端面处设有插接在旋转轴中的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于镗杆中部的内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套设有至少两个,分别为左支撑套和右支撑套,左支撑套通过锁紧螺母、隔套与旋转轴连接,所述右支撑套一面通过端面法兰盘与轴承组的一面接触,其另一面通过旋转轴上设置的台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置于镗杆中部的内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套外圆周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凹槽,每个凹槽内设有一个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叠簧、调整垫、球面支撑,所述叠簧呈压缩状态,球面支撑与凹槽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林李嵘周伟王红许灿逵何发诚张智邹志强郭成立魏良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