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识别方法、服务器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503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23:33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方法、服务器和系统。用户识别在接收到业务应用模块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后,提取出用户识别请求中携带的至少两个IP地址,将提取出的每个IP地址发送给对应网络中的信息管理装置,以获得与IP地址相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利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判断至少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用户。本公开通过利用用户标识信息判断多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用户,从而有利于业务应用模块利用用户的上下文信息进行相应的数据连接处理。

Us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servers and syst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户识别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户识别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诸如手机的移动终端通常具备接入多种网络的能力,例如可接入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无线局域网)、4G等,用户终端会根据网络状态、资费信息等选择合适的网络进行接入。例如,当有免费或低资费的WLAN服务时,用户通常会选择接入WLAN网络;当WLAN网络由于用户数变多或者信号变弱导致性能急剧下降时,用户通常会选择切换到蜂窝网络。此外,在用户的移动过程中,用户也会在不同接入网络之间发生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在多网络接入场景中,当用户从一个网络移动到另一个网络中时,用户会首先中断与第一个网络的数据连接,然后再接入第二个网络,以建立新的数据连接。在用户切换网络时,IP地址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用户正在使用的TCP连接发生中断,需要重新与业务应用建立连接。因此,用户切换网络将会导致用户体验变差,特别是对时延敏感的业务。此外,网络切换后,由于新的网络连接是无状态的,业务应用只能在应用层上实现业务状态的保持。由于业务应用并不知道在不同网络中的两个业务请求是否是来自同一个用户的一个连续业务请求,导致业务应用无法利用已有的用户上下文信息来处理该数据连接。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识别来自不同网络的业务请求是否属于同一用户的方案。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包括:在接收到业务应用模块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后,提取出所述用户识别请求中携带的至少两个IP地址;将提取出的每个IP地址发送给对应网络中的信息管理装置,以获得与IP地址相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利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判断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用户。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判断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用户包括:判断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属于同一用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不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不属于同一用户。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提取出的每个IP地址发送给对应网络中的信息管理装置包括:在IP地址对应无线局域网的情况下,将IP地址发送给对应无线局域网中的信息管理装置,以获取在无线局域网中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在IP地址对应蜂窝网络的情况下,将IP地址发送给对应蜂窝网络中的信息管理装置,以获取在蜂窝网络中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标识信息为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服务器,包括:接口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业务应用模块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提取模块,被配置为在接口模块接收到业务应用模块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后,提取出所述用户识别请求中携带的至少两个IP地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将提取出的每个IP地址发送给对应网络中的信息管理装置,以获得与IP地址相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识别模块,被配置为利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判断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用户。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属于同一用户。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不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不属于同一用户。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在IP地址对应无线局域网的情况下,将IP地址发送给对应无线局域网中的信息管理装置,以获取在无线局域网中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在IP地址对应蜂窝网络的情况下,将IP地址发送给对应蜂窝网络中的信息管理装置,以获取在蜂窝网络中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标识信息为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服务器,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指令;处理器,耦合到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识别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涉及的用户识别服务器,以及业务应用模块,被配置为向用户识别服务器发送用户识别请求后,其中所述用户识别请求中携带至少两个IP地址;信息管理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IP地址,将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提供给用户识别服务器。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应用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属于同一用户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处理相应的数据连接。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识别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图2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识别服务器的示例性框图;图3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识别服务器的示例性框图;图4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识别系统的示例性框图;图5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识别系统架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图1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识别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方法步骤可由用户识别服务器执行。在步骤101,在接收到业务应用模块发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包括:/n在接收到业务应用模块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后,提取出所述用户识别请求中携带的至少两个IP地址;/n将提取出的每个IP地址发送给对应网络中的信息管理装置,以获得与IP地址相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n利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判断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用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业务应用模块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后,提取出所述用户识别请求中携带的至少两个IP地址;
将提取出的每个IP地址发送给对应网络中的信息管理装置,以获得与IP地址相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
利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判断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利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判断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用户包括:
判断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是否相同;
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属于同一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不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不属于同一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将提取出的每个IP地址发送给对应网络中的信息管理装置包括:
在IP地址对应无线局域网的情况下,将IP地址发送给对应无线局域网中的信息管理装置,以获取在无线局域网中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
在IP地址对应蜂窝网络的情况下,将IP地址发送给对应蜂窝网络中的信息管理装置,以获取在蜂窝网络中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用户标识信息为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


6.一种用户识别服务器,包括:
接口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业务应用模块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
提取模块,被配置为在接口模块接收到业务应用模块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后,提取出所述用户识别请求中携带的至少两个IP地址;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将提取出的每个IP地址发送给对应网络中的信息管理装置,以获得与IP地址相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
识别模块,被配置为利用所获得的用户标识信息,判断所述至少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用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磊武洲云张建敏谢伟良杨峰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