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噪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026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风噪耳机,包括壳体,壳体形成的容纳腔内设有MIC,壳体上设有拾音孔,拾音孔和MIC之间设有防风噪支架,防风噪支架内形成有防风腔,防风噪支架上设有透音孔,防风腔的一端与拾音孔连通,防风腔的另一端与透音孔连通,透音孔与MIC正对,由于防风腔具有折弯结构,可大大减少经拾音孔进入防风腔内的空气,即使有少量空气进入,这些少量空气在折弯防风腔的作用下其流速将大大降低,最终使得到达MIC处的气流很少,并且这些气流的流速非常缓慢,进而降低气流对MIC的影响,提高MIC性能,进而提高耳机整体性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A kind of windproof earph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风噪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防风噪耳机。
技术介绍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可将接收的电信号转化为可听的音频信号。由于耳机便于携带,并且能使用户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独自聆听音频,因此深受用户的喜爱。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用户对耳机的音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耳机都具有通话功能,因此都会安装有麦克风,尤其是作为手机等通讯设备的配件的耳机上更是少不了麦克风。目前的耳机麦克风在户外使用时因有风的影响,在通话时会产生很大的风噪,使对方难以听清通话内容,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风噪耳机,在拾音孔与MIC之间设置防风噪支架,防风噪支架内形成有防风腔,防风腔可减少到达MIC处的气流,以降低气流对MIC的影响,提高MIC性能,进而提高耳机整体性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风噪耳机,包括:壳体,其内形成容纳腔;MIC,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拾音孔,设于所述壳体上;还包括:防风噪支架,其内形成有防风腔,所述防风腔具有折弯结构,所述防风噪支架上设有透音孔,所述防风腔的一端与所述拾音孔连通,所述防风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透音孔连通,所述透音孔与所述MIC正对。进一步的,所述防风腔具有连通的防风腔一段和防风腔二段,所述防风腔一段的一端与所述拾音孔连通,所述防风腔二段为U型结构,所述防风腔二段的一端与所述透音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防风腔一段的口径朝远离所述拾音孔的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防风腔二段包括横向部和设于所述横向部两端的竖向部,其中一个所述竖向部与所述防风腔一段连通,另一个所述竖向部与所述透音孔连通;所述防风噪支架上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横向部正对连通;所述开口部处设有挡板。进一步的,所述拾音孔与所述防风腔一段之间设有金属网和防水膜,所述金属网靠近所述拾音孔侧,所述金属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进一步的,所述MIC与所述防风腔二段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透音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防风噪耳机还包括主板,所述MIC设于所述主板上,所述主板位于所述MIC和所述密封件之间,所述主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防风噪支架上设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止挡部上设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止挡部上设有第二滑道,所述主板的一侧插设于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主板的另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二滑道卡接;所述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分别与所述壳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上滑道和下滑道,所述主板的上侧滑动设于所述上滑道内,所述主板的下侧滑动设于所述下滑道内。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端盖,所述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和端盖连接部,所述端盖连接部与所述壳体本体连接,所述端盖本体上设有所述拾音孔,所述端盖连接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防风噪支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防风噪耳机在拾音孔和MIC之间设置有防风噪支架,防风噪支架内形成有防风腔,防风噪支架上设有透音孔,防风腔的一端与拾音孔连通,防风腔的另一端与透音孔连通,透音孔与MIC正对,由于防风腔具有折弯结构,可大大减少经拾音孔进入防风腔内的空气,即使有少量空气进入,这些少量空气在折弯防风腔的作用下其流速将大大降低,最终使得到达MIC处的气流很少,并且这些气流的流速非常缓慢,进而降低气流对MIC的影响,提高MIC性能,进而提高耳机整体性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防风噪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防风噪支架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防风噪支架的剖视图(图5中B-B向剖);图8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将壳体本体隐藏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将壳体本体隐藏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壳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壳体本体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防风噪耳机实施例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防风噪支架,110-防风腔,111-防风腔一段,112-防风腔二段,1121-横向部,1122-竖向部,120-支架本体,121-第一端面,122-第一侧面,123-第二侧面,130-第一止挡部,131-第一滑道,140-第二止挡部,141-第二滑道,150-开口部,160-凹部,170-透音孔;200-壳体,210-壳体本体,211-容纳腔,212-上滑道,213-下滑道,214-上限位部,215-下限位部,220-端盖,221-端盖本体,222-端盖连接部,223-容纳空间,224-凸起部,225-拾音孔;300-MIC;400-主板;410-卡槽,420-第三通孔;500-挡板;600-密封件,610-第二通孔;700-金属网,710-第一通孔;800-防水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风噪耳机,包括:/n壳体,其内形成容纳腔;/nMIC,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n拾音孔,设于所述壳体上;/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防风噪支架,其内形成有防风腔,所述防风腔具有折弯结构,所述防风噪支架上设有透音孔,所述防风腔的一端与所述拾音孔连通,所述防风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透音孔连通,所述透音孔与所述MIC正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噪耳机,包括:
壳体,其内形成容纳腔;
MIC,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拾音孔,设于所述壳体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风噪支架,其内形成有防风腔,所述防风腔具有折弯结构,所述防风噪支架上设有透音孔,所述防风腔的一端与所述拾音孔连通,所述防风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透音孔连通,所述透音孔与所述MIC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噪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风腔具有连通的防风腔一段和防风腔二段,所述防风腔一段的一端与所述拾音孔连通,所述防风腔二段为U型结构,所述防风腔二段的一端与所述透音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风噪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风腔一段的口径朝远离所述拾音孔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风噪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风腔二段包括横向部和设于所述横向部两端的竖向部,其中一个所述竖向部与所述防风腔一段连通,另一个所述竖向部与所述透音孔连通;
所述防风噪支架上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横向部正对连通;
所述开口部处设有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风噪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拾音孔与所述防风腔一段之间设有金属网和防水膜,所述金属网靠近所述拾音孔侧,所述金属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