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电机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344930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EPS转向系统的冗余电机,包括: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设有轴承,其用于容置转轴、冗余定子组件、冗余转子组件和隔磁件;转轴两端穿设在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轴承上,其轴肩两侧分别固定冗余转子组件,分别固定于壳体内的冗余定子组件;连同转轴穿入定子组件并分别位于冗余定子组件内冗余转子组件,固定在冗余转子组件之间的转轴上的隔磁件,隔磁件用于隔离冗余定子组件和冗余转子组件间磁场;其中,冗余定子组件相差第一预设机械角度或第一预设电气角度,冗余转子组件之间相对位置相差第二预设机械角度或第二预设电气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电机空间电磁场双移,能消除电机本身扭矩波动,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容错性。

Redundant motor and its assembly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冗余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EPS转向系统的冗余电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所述用于EPS转向系统冗余电机的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EPS转向系统是整车上关系到驾乘人员人身安全最重要的总成之一,必须要考虑冗余安全设计,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至少可以提供基本、可控的转向能力。当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电控部分和机械结构组成,EPS系统电控部分会采用电机驱动。在传统的EPS系统电控部分失效的情况下,驾驶员仅可通过管柱等机械结构驱动转向,这对于驾驶员来说无疑是个难题,很难达到安全转向停车的目的。冗余电机是在转向时实现助力的重要支撑部件。目前许多期刊论文中研究的六相电机实质是在一套绕组上的电气角度双移,不能实现真正的电机空间电磁场的双移。因此,EPS转向系统急需一种能真正实现电机空间电磁场双移的六相冗余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用于EPS转向系统实现电机空间电磁场双移的(六相)冗余电机。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EPS转向系统实现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其前端盖和后端盖设有轴承,其用于容置转轴、冗余定子组件、冗余转子组件和隔磁件;/n转轴(2),其两端穿设在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轴承上,其轴肩两侧分别固定冗余转子组件;/n冗余定子组件(3),其分别固定于壳体内;/n冗余转子组件(4),其连同转轴穿入定子组件,并分别位于冗余定子组件内;/n隔磁件(5),其固定在冗余转子组件之间的转轴上,其适用于隔离冗余定子组件和冗余转子组件间磁场;/n其中,冗余定子组件相差第一预设机械角度或第一预设电气角度,冗余转子组件之间相对位置相差第二预设机械角度或第二预设电气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其前端盖和后端盖设有轴承,其用于容置转轴、冗余定子组件、冗余转子组件和隔磁件;
转轴(2),其两端穿设在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轴承上,其轴肩两侧分别固定冗余转子组件;
冗余定子组件(3),其分别固定于壳体内;
冗余转子组件(4),其连同转轴穿入定子组件,并分别位于冗余定子组件内;
隔磁件(5),其固定在冗余转子组件之间的转轴上,其适用于隔离冗余定子组件和冗余转子组件间磁场;
其中,冗余定子组件相差第一预设机械角度或第一预设电气角度,冗余转子组件之间相对位置相差第二预设机械角度或第二预设电气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冗余定子组件(3)彼此形状、尺寸和结构相同,冗余转子组件(4)彼此形状、尺寸和结构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预设机械角度和第二预设机械角度是15度,第一预设电气角度和第二预设电气角度是3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壳体(1),包括:
主体(1.1),其为中空柱状结构,其前端口处的外侧壁上延伸形成有多个第一凸沿(1.1.1),每个第一凸沿(1.1.1)上设有一个第一通孔(1.1.2),其后端口处的外侧壁上延伸形成有多个第二凸沿(1.1.3),每个第二凸沿(1.1.3)上设有一个第二通孔(1.1.4);
前端盖(1.2),其盖装在主体(1.1)前端口,其侧壁延伸形成有多个第三凸沿(1.2.1),其中心设有第一安装孔(1.2.2),第一安装孔(1.2.2)内安装有第一轴承(1.2.3),每个第三凸沿(1.2.1)上设有一个第三通孔(1.2.4),多个第四通孔(1.2.5)形成在前端盖上;
后端盖(1.3),其盖装在主体(1.1)后端口,其中心设有第二安装孔(1.3.1),第二安装孔(1.3.1)内安装有第二轴承(1.3.2),其上设有多个围绕第二安装孔(1.3.1)布置的第五通孔(1.3.3)和第六通孔(1.3.4),其侧壁延伸形成有多个第四凸沿(1.3.5),每个第四凸沿(1.3.5)上设有一个第七通孔(1.3.6);
其中,前端盖(1.2)盖装在主体(1.1)前端口,第一通孔(1.1.2)和第三通孔(1.2.4)位置对齐供第一锁固件穿设,第一锁固件将后端盖(1.2)和主体(1.1)固定连接;
后端盖(1.3)盖装在主体(1.1)后端口时,第二通孔(1.1.4)和第七通孔(1.3.6)位置对齐供第二锁固件穿设,第二锁固件将后端盖(1.3)和主体(1.1)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
轴向定位固定结构(1.1.6),其设置在主体(1.1)内侧壁上,其适用于将电机轴向定位并固定在主体(1.1)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第四通孔(1.2.5)用于电机三相接线端子穿出,第五通孔(1.3.3)用于电机三相接线端子穿出,第六通孔(1.3.4)用于控制板端盖固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止口(1.2.6),其是以第一安装孔(1.2.2)为中心固定在前端盖(1.2)上的环形结构,其适用于插入主体(1.1)内,其与主体(1.1)或主体(1.1)前端口内的第二止口配合装配;
其中,第四通孔(1.2.5)位于第一止口(1.2.6)中。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止口(1.3.7),其是以第二安装孔(1.3.1)为中心固定在后端盖(1.3)上的环形结构,其适用于插入主体(1.1)内,其与主体(1.1)或主体(1.1)后端口内的第四止口配合装配;
其中,第五通孔(1.3.3)和第六通孔(1.3.4)位于第三止口(1.3.7)中。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根第一加强筋(1.2.7),其平均分布在第一安装孔(1.2.2)和第一止口(1.2.6)之间的前端盖(1.2)上,其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孔(1.2.2),其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止口(1.2.6),其适用于增加前端盖(1.2)强度;
多根第二加强筋(1.3.8),其平均分布在第二安装孔(1.3.1)和第二止口(1.3.7)之间的后端盖(1.3)上,其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孔(1.3.1),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止口(1.3.7),其适用于增加后端盖(1.3)强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1.2.9),其套装第一止口(1.2.6)侧壁上,其适用于将主体(1.1)和前端盖(1.2)形成密封;
第二密封件(1.3.9),其套装第二止口(1.3.7)侧壁上,其适用于将主体(1.1)和后端盖(1.3)形成密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密封件(1.2.9)套装第一止口(1.2.6)侧壁的第一环形密封件容置槽(1.2.10)中,第二密封件(1.3.9)套装第二止口(1.3.7)侧壁的第二环形密封件容置槽(1.3.11)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
转轴(2)以轴肩(2.1)划分为左侧部和右侧部;
第一阶梯结构(2.2),其形成在转轴左侧部与轴肩(2.1)相邻,其适用于固定第一电机转子组件;
第二阶梯结构(2.3),其形成在转轴左侧部与第一阶梯结构(2.2)相邻,其适用于连接前端盖上的第一轴承(1.2.3);
第三阶梯结构(2.4),其形成在转轴右侧部与轴肩(2.1)相邻,其适用于固定隔磁件(5);
第四阶梯结构(2.5),其形成在转轴右侧部与第三阶梯结构(2.4)相邻,其适用于固定第二电机转子组件;
第五阶梯结构(2.6),其形成在转轴右侧部与第四阶梯结构(2.5)相邻,其适用于连接后端盖上的第二轴承(1.3.2)。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阶梯结构(2.2)轴径大于第二阶梯结构(2.3)轴径,第三阶梯结构(2.4)轴径大于第四阶梯结构(2.5)轴径,第四阶梯结构(2.5)轴径大于第五梯结构(2.6)轴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梯结构(2.2)轴径等于第四阶梯结构(2.5)轴径,第二阶梯结构(2.3)轴径等于第五阶梯结构(2.6)轴径。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冗余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冗余定子组件(3)包括:
定子单元(3.1),其由多个定子单体彼此拼接形成;
接线架(3.2),其安装在定子单元(3.1)朝向壳体端口的端面上,其适用于将定子单元(3.1)定位固定在主体(1.1)内,并将定子单元(3.1)与外部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峰涛张博黄剑杜春洋张善张小乐
申请(专利权)人: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