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对极6层扁铜线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特别涉及一种3对极6层扁铜线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
技术介绍
从长远来看,小型化、高速化将是新能源汽车电机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小型化必然要求电机功率密度有大幅度提升。扁铜线绕组可以提高电机的槽满率,进而降低电阻值和降低绕组与铁芯间的热阻,从而提升电机的功率密度。扁铜线电机与圆铜线电机的区别在于铜线的截面积和成型方式,扁线有利于电机槽满率的提升,一般圆线电机的槽满率为40%左右,而扁线电机的槽满率能达到60%以上。同时,扁铜线也有其局限性,即电机每相绕组串联匝数可选择性少,这是因为当扁铜线电机槽数和每槽导体数确定后,每相绕组串联匝数只能通过并联支路数进行调整。为了满足每条支路的平衡性,并联支路数也会受槽数、极对数和每槽导体限制。现有产品大多采用波绕组形式,绕组的连接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简化引出线方式。另外,采用波绕组,3对极6层扁线不能形成完全平衡的并联支路数,例如6支路数,这样限制了该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对极6层扁铜线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在至少6层绕组层中的三相混合绕组结构,每相所述混合绕组结构由多条绕组支路构成,所述绕组支路由均匀分布在各所述绕组层的多个绕组元件构成,并形成相邻绕组元件交替地分布在同一个槽或相邻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对极6层扁铜线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在至少6层绕组层中的三相混合绕组结构,每相所述混合绕组结构由多条绕组支路构成,所述绕组支路由均匀分布在各所述绕组层的多个绕组元件构成,并形成相邻绕组元件交替地分布在同一个槽或相邻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对极6层扁铜线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均位于最内层的绕组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对极6层扁铜线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均位于最外层的绕组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对极6层扁铜线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位于最内层的绕组层或者最外层的绕组层。
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芯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