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灯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4278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台灯领域,公开了一种台灯照明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台灯眩光、光能利用率低以及重影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反射罩包括前端围墙、顶部反射曲面和后端围墙,前端围墙和后端围墙从侧面倾斜包住顶部反射曲面,顶部反射曲面为下凹曲面,且下凹的凹陷中心靠近后端围墙一侧;透光板位于反射罩的下方且靠近前端围墙一侧,光源模组位于反射罩的下方且靠近后端围墙一侧,透光板、反射罩和光源模组共同形成一个密封光学腔;光源模组包括散热器、光源、偏光透镜以及基板,散热器设置有凹槽,基板设置在凹槽中,光源呈扇形分布在基板上,偏光透镜设置在光源表面并将光源射出的光线偏向顶部反射曲面的凹陷中心。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桌面工作和学习。

A lamp ligh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台灯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灯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台灯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LED台灯,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眩光问题,主要原因是光源没有深藏光,人的头部放低一点就可以看到光源;第二个问题是光能利用率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光斑形状与国标要求的扇形差异较大;第三个问题是重影问题,就是手放在灯下会形成多个影子叠加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灯具上发光面的亮度均匀性差,发光面存在多个离散的极亮或极暗区域;第四个问题是均匀度偏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扇形照度测试区域的三个尖角位置的照度偏低。存在以上问题的台灯无法满足大众追求更舒适和更节能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台灯照明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台灯眩光、光能利用率低以及重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台灯照明装置,包括光源模组、反射罩以及具有匀光作用的透光板,所述反射罩包括前端围墙、顶部反射曲面和后端围墙,所述前端围墙和后端围墙从侧面包住所述顶部反射曲面,且所述前端围墙和后端围墙倾斜设置,所述顶部反射曲面为下凹曲面,且下凹的凹陷中心靠近后端围墙一侧;所述透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罩的下方且靠近前端围墙一侧,所述光源模组位于所述反射罩的下方且靠近后端围墙一侧,所述透光板、反射罩和所述光源模组共同形成一个密封光学腔;所述光源模组包括散热器、光源、偏光透镜以及基板,所述散热器设置有凹槽,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光源呈扇形分布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偏光透镜设置在光源表面并将光源射出的光线偏向顶部反射曲面的凹陷中心。进一步的,为了减少反射罩的镜面反射光的占比,进一步提高灯具上发光面的亮度均匀性,可向反射罩的材质中添加散射剂。进一步的,由于基板会挡住一部分反射罩射出台灯的光,为了减少基板挡光,因此所述基板最好也设置成扇形,从而光源布置与凹槽、基板的轮廓形状一致,均为扇形。进一步的,为了适应国标GB/T-9473的要求,所述透光板距离用户的工作面的距离记为H,则满足0.36米≤H≤0.4米。进一步的,所述前端围墙的下边缘在侧面的投影线y是倾斜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挡光,间接增加扇形测试区域弧形端点的照度。进一步的,一种经过专利技术人验证为较佳参数的设计如下:反射罩的最大长度记为L,最大宽度记为W,则满足0.5≤W/L≤1;所述前端围墙的范围记为θ1,则满足θ1=240°±30°;所述前端围墙的延伸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记为α,则满足10°≤α≤20°;投影线y与水平线的夹角记为β,则满足0<β≤12°;每个光源的发光面中心与后端围墙的边缘在水平面的最小间距记为Dmin,则满0.03W≤Dmin≤0.08W;若直线k平行于投影线y,且直线k与顶部反射曲面相切,切点为P2,直线k与投影线y的间距记为h1,则满足0.1W≤h1≤0.16W;直线k与光源发光面中心的距离记为h2,则满足0.16W≤h2≤0.22W;发光面中心点与反射罩后方端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记为m,则满足0.06W≤m≤0.12W;切点P2和发光面中心S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记为n,则满足0.19W≤n≤0.25W。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优选LED,LED具有光效高、寿命长等优点,采用LED无疑会更好的提升台灯品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透光板、反射罩和所述光源模组闭合成一个密封光学腔,台灯工作时,光线的传播路径先是从光源的发光面出发,分别经过偏光透镜、反射罩和透光板,最后到达桌面,其中光源和透镜,分别被反射罩从上方,散热器的凹槽从下方包住,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眩效果。顶部反射曲面和透光板可有效改善灯具上发光面的亮度均匀性,扇形排布的光源减少影子重叠的区域,避免暗影与暗影叠加形成更明显的暗影;前、后围墙可以减少挡光,并把远离人的光线往人正常所在的方向反射,进而提高利用率。此外,前端围墙的下边缘在侧面的投影线是倾斜的,也可减少挡光,间接增加了扇形测试区域弧形端点的照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台灯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反光罩和基板的俯视图;图3是反光罩和基板的剖视图;图4是偏光透镜俯视图;图5是散热器俯视图。图中编号:反射罩1,透光板2,偏光透镜3,光源基板4,散热器5,反射罩前端围墙6,反射罩顶部反射曲面7,反射罩后端围墙8,偏光透镜光学单元9,偏光透镜出线槽10,偏光透镜螺丝孔11,散热器固定耳朵12,VU方向表示上方,即出光方向,且垂直于灯珠的发光面;VD方向表示下方,即出光方向的反方向,也是垂直于灯珠的发光面;VF方向表示正前方,即人正常所在的方向;VB表示后方,即台灯支撑杆所在的方向;VL表示左方,即人左手所在的方向;VR表示右方,即人右手所在的方向。A-A为沿VF-VB方向的中心线,B-B为沿VL-VR方向的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台灯眩光、光能利用率低以及重影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台灯照明装置,包括光源模组、反射罩以及具有匀光作用的透光板,所述反射罩包括前端围墙、顶部反射曲面和后端围墙,所述前端围墙和后端围墙从侧面包住所述顶部反射曲面,且所述前端围墙和后端围墙倾斜设置,所述顶部反射曲面为下凹曲面,且下凹的凹陷中心靠近后端围墙一侧;所述透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罩的下方且靠近前端围墙一侧,所述光源模组位于所述反射罩的下方且靠近后端围墙一侧,所述透光板、反射罩和所述光源模组共同形成一个密封光学腔,这样整个光学系统就被密封在一起,实现全方位防眩光;所述光源模组包括散热器、光源、偏光透镜以及基板,所述散热器设置有凹槽,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光源呈扇形分布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偏光透镜设置在光源表面并将光源射出的光线偏向顶部反射曲面的凹陷中心。本专利技术中,偏光透镜是二次光学器件,反射罩是三次光学器件,透光板是四次光学器件。为了减少反射罩的镜面反射光的占比,进一步提高灯具上发光面的亮度均匀性,可向反射罩的材质中添加散射剂。台灯工作时,光线的传播路径先是从光源的发光面出发,分别经过偏光透镜、反射罩和透光板,最后到达桌面。其中光源和透镜,分别被反射罩从上方,散热器从下方包住,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防眩效果。因为光源和透镜的发光面偏小,光强偏高,经过反射罩的匀光后,光强变弱,发光面变大,且大角度的光被遮挡,所以眩光小了。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就要使光斑接近国标测试照度所规定的扇形区域,而扇形光斑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反射罩内顶部的反射曲面来实现的,而偏光透镜的作用是把光尽量收集到反射罩内侧顶部反射曲面凹陷的最低点附近,使顶部反射曲面控光的占比尽量多,本专利技术中顶部反射曲面为自由曲面。当手放在某些台灯下面的工作面时,会有明显的影子重叠现象。本专利技术采用两个方法来削弱这个问题,其一是通过顶部反射曲面和透光板改善灯具上发光面的亮度均匀性,其二是通过扇形排布的光源减少影子重叠的区域,避免暗影与暗影叠加形成更明显的暗影。方法一是借助反光罩和透光板的混光特性,由于反射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台灯照明装置,包括光源模组、反射罩以及具有匀光作用的透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包括前端围墙、顶部反射曲面和后端围墙,所述前端围墙和后端围墙从侧面包住所述顶部反射曲面,且所述前端围墙和后端围墙倾斜设置,所述顶部反射曲面为下凹曲面,且下凹的凹陷中心靠近后端围墙一侧;所述透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罩的下方且靠近前端围墙一侧,所述光源模组位于所述反射罩的下方且靠近后端围墙一侧,所述透光板、反射罩和所述光源模组共同形成一个密封光学腔;/n所述光源模组包括散热器、光源、偏光透镜以及基板,所述散热器设置有凹槽,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光源呈扇形分布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偏光透镜设置在光源表面并将光源射出的光线偏向顶部反射曲面的凹陷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灯照明装置,包括光源模组、反射罩以及具有匀光作用的透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包括前端围墙、顶部反射曲面和后端围墙,所述前端围墙和后端围墙从侧面包住所述顶部反射曲面,且所述前端围墙和后端围墙倾斜设置,所述顶部反射曲面为下凹曲面,且下凹的凹陷中心靠近后端围墙一侧;所述透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罩的下方且靠近前端围墙一侧,所述光源模组位于所述反射罩的下方且靠近后端围墙一侧,所述透光板、反射罩和所述光源模组共同形成一个密封光学腔;
所述光源模组包括散热器、光源、偏光透镜以及基板,所述散热器设置有凹槽,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光源呈扇形分布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偏光透镜设置在光源表面并将光源射出的光线偏向顶部反射曲面的凹陷中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灯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射罩的材质中添加了散射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台灯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设置成扇形,所述凹槽与所述基板的形状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灯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距离用户的工作面的距离记为H,则满足0.36米≤H≤0.4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欧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