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4163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通过在转换层施工前,提前确定预制剪力墙竖筋的定位精确度,根据预制构件钢筋定位尺寸要求,在转换层剪力墙竖筋绑扎和剪力墙两侧模板安装完成后,在两侧模板上口增加钢筋卡具,对所有竖向的剪力墙竖筋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建筑施工引起竖筋位移,以确保预制构件与现浇剪力墙竖筋的正确对接,避免因钢筋位移导致构件安装错位、返工,进而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hear wall in transfer floor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大量普及推广,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装配式建筑剪力墙施工中,针对钢筋的安装成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对于现浇层与装配层转换层处剪力墙竖筋的对接施工成为重中之重,也成为了目前装配建筑施工的重难点技术之一。在转换层施工中进场出现预制墙板进场后。因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施工造成剪力墙竖筋位移,从而引起预制剪力墙竖筋与现浇预留钢筋错位、偏移等质量问题,造成对已成型结构的返工、植筋等施工,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制备多个钢筋卡具,所述钢筋卡具为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四周根据转换层剪力墙竖筋的设计图纸开设有多个钢筋定位孔,所述方形板的中部开设有浇筑孔,且所述钢筋卡具的一组对边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其中,所述钢筋定位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剪力墙竖筋的直径,且所述钢筋定位孔的直径与所述剪力墙竖筋的直径之差小于2mm;步骤S2,根据设计图纸绑扎转换层剪力墙竖筋,并安装剪力墙两侧模板;步骤S3,将多个所述钢筋卡具分别通过钢筋定位孔套设在若干钢筋上,并通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钢筋卡具固定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步骤S4,进行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上述的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钢筋卡具为正方形板,且所述正方形板上设置有4个钢筋定位孔。上述的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孔为十字形。上述的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方形板为钢板,且所述方形板的厚度为4.5~5.5mm。上述的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钢筋卡具一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2~4个所述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为1~3mm。上述的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钢筋卡具通过钉子固定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上述的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钢筋卡具设置有安装孔的一组对边的边线距离临近的钢筋的定位孔之间的距离小于15mm,所述钢筋卡具未设置有安装孔的另一组对边的边线距离临近的钢筋的定位孔之间的距离小于20mm。上述的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中,相邻钢筋卡具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mm。上述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通过在转换层施工前,提前确定预制剪力墙竖筋的定位精确度,根据预制构件钢筋定位尺寸要求,在转换层剪力墙竖筋绑扎和剪力墙两侧模板安装完成后,在两侧模板上口增加钢筋卡具,对所有竖向的剪力墙竖筋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建筑施工引起竖筋位移,以确保预制构件与现浇剪力墙竖筋的正确对接,避免因钢筋位移导致构件安装错位、返工,进而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筋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钢筋卡具定位剪力墙竖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具体的,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制备多个钢筋卡具1,该钢筋卡具1为方形板,该方形板的四周根据转换层剪力墙竖筋3的设计图纸开设有多个钢筋定位孔11,该方形板的中部开设有浇筑孔12,且该钢筋卡具1的一组对边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13,其中,钢筋定位孔1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剪力墙竖筋3的直径,且钢筋定位孔11的直径与剪力墙竖筋3的直径之差小于2mm,具体的,该钢筋定位孔11的直径与剪力墙竖筋3的直径的差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该预制剪力墙竖筋3的定位精度要求确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转换层剪力墙竖筋3的设计图纸中,该剪力墙竖筋3沿垂直于剪力墙模板2的方向呈2排多列设置,则该钢筋卡具1为正方形板,该正方形板上设置有4个钢筋定位孔11,且该4个钢筋定位孔11之间于该正方形板上布置的位置与其中呈矩形阵列分布的4根剪力墙竖筋3的位置相同以使得在固定时,该4个钢筋定位孔11能够刚好套设在4根剪力墙竖筋3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浇筑孔12为十字形,以方便后续通过该浇筑孔12浇筑混凝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方形板为钢板,且该方形板的厚度为4.5~5.5mm(例如4.5mm、5mm、5.2mm、5.5mm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钢筋卡具1一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2~4个安装孔13,且安装孔13的直径为1~3mm,以方便通过钉子固定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2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钢筋卡具1设置有安装孔13的一组对边的边线距离临近的钢筋3的定位孔之间的距离小于15mm,钢筋卡具未设置有安装孔13的另一组对边的边线距离临近的钢筋3的定位孔之间的距离小于20mm,以在保留钢筋卡具的强度的同时尽量增加浇筑孔12的尺寸,进而方便浇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相邻钢筋卡具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mm,以确保混凝土振动棒能够正常操作。步骤S2,根据设计图纸绑扎转换层剪力墙竖筋3,并安装剪力墙两侧模板2。步骤S3,将多个钢筋卡具1分别通过钢筋定位孔11套设在若干钢筋3上,并通过安装孔13利用钉子将该钢筋卡具1固定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2上。步骤S4,进行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做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S1,制备多个钢筋卡具,所述钢筋卡具为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四周根据转换层剪力墙竖筋的设计图纸开设有多个钢筋定位孔,所述方形板的中部开设有浇筑孔,且所述钢筋卡具的一组对边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其中,所述钢筋定位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剪力墙竖筋的直径,且所述钢筋定位孔的直径与所述剪力墙竖筋的直径之差小于2mm;/n步骤S2,根据设计图纸绑扎转换层剪力墙竖筋,并安装剪力墙两侧模板;/n步骤S3,将多个所述钢筋卡具分别通过钢筋定位孔套设在若干钢筋上,并通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钢筋卡具固定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n步骤S4,进行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制备多个钢筋卡具,所述钢筋卡具为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四周根据转换层剪力墙竖筋的设计图纸开设有多个钢筋定位孔,所述方形板的中部开设有浇筑孔,且所述钢筋卡具的一组对边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其中,所述钢筋定位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剪力墙竖筋的直径,且所述钢筋定位孔的直径与所述剪力墙竖筋的直径之差小于2mm;
步骤S2,根据设计图纸绑扎转换层剪力墙竖筋,并安装剪力墙两侧模板;
步骤S3,将多个所述钢筋卡具分别通过钢筋定位孔套设在若干钢筋上,并通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钢筋卡具固定在剪力墙的两侧模板上;
步骤S4,进行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卡具为正方形板,且所述正方形板上设置有4个钢筋定位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岳平曹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