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调节的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边坡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或河道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为了防止边坡滑坡带来的安全隐患,常常采用主动防护系统对其进行防护。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危岩崩塌,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目前大多数边坡防护结构还存在下列问题:(1)采用钢丝网等柔性材料进行边坡防护的,钢丝网在长时间使用后,难以保持绷紧状态,松弛状态下的钢丝网无法对边坡起到有效防护作用,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出现滑坡等危险状况;(2)采用挡土墙等刚性结构进行边坡防护的,其防护强度相比钢丝网大大提高,不会出现变形,但是由于挡土墙自身重量较大切承受能力有限,当边坡滑坡现象较为严重时,从边坡滑下的石块、泥土等重物会将挡土墙压塌,增大了灾后处理难度。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r>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包括边坡主体(1)、固定机构(2)与防护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主体(1)上安装有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上安装有防护机构(3);其中:/n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上固定座(21)、下固定座(22)、连接杆(23)、转动杆(24)与压紧结构(25),上固定座(21)固定在边坡主体(1)上端,下固定座(22)固定在边坡主体(1)下端,上固定座(21)前后两侧与下固定座(22)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上固定座(21)中部与下固定座(22)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上固定座(21)与下固定座(22)之间通过连接杆(23)相连接,连接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包括边坡主体(1)、固定机构(2)与防护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主体(1)上安装有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上安装有防护机构(3);其中:
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上固定座(21)、下固定座(22)、连接杆(23)、转动杆(24)与压紧结构(25),上固定座(21)固定在边坡主体(1)上端,下固定座(22)固定在边坡主体(1)下端,上固定座(21)前后两侧与下固定座(22)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上固定座(21)中部与下固定座(22)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上固定座(21)与下固定座(22)之间通过连接杆(23)相连接,连接杆(23)通过转动杆(24)安装在连接槽内壁上,转动杆(24)与连接槽内壁通过轴承相连接,转动杆(24)为前后开口的空心圆柱形结构,连接槽内壁与转动杆(24)前后两端正对处开设有圆形通孔,下固定座(22)侧壁上从前往后均匀开设有压紧通孔,压紧通孔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调节槽,压紧通孔内安装有压紧结构(25);
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安装杆(31)、转动盘(32)、挡板(33)、防护网(34)、安装板(35)与承接架(36),安装杆(31)数量为二,安装杆(31)位于安装槽内,安装杆(31)穿过转动杆(24)并通过轴承与转动杆(24)内壁相连接,且安装杆(31)前后两端均安装有转动盘(32),转动盘(32)为正六边形结构,安装杆(31)左端布置有挡板(33),挡板(33)一端通过铰链安装在安装槽内壁上,挡板(33)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两个安装杆(31)之间通过缠绕方式安装有防护网(34),安装杆(31)左侧安装有承接架(36),安装杆(31)右侧安装有安装板(35),安装板(35)与承接架(36)位置一一对应,安装板(35)与承接架(36)前后两端相互连接,防护网(34)穿过安装板(35)与承接架(36)之间的空隙;
所述压紧结构(25)包括固定螺钉(251)、调节块(252)、固定板(253)、一号压紧板(254)与二号压紧板(255),固定螺钉(251)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压紧通孔内,固定螺钉(251)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调节块(252),调节块(252)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下固定座(22)侧壁上,调节块(252)右端为外壁上开设有螺纹的圆柱型结构,调节块(252)左端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拨动片,调节块(252)侧壁上安装有固定板(253),位于固定螺钉(251)后端的固定板(253)前端上通过铰链安装有一号压紧板(254),位于固定螺钉(251)前端的固定板(253)后端上通过铰链安装有二号压紧板(255),一号压紧板(254)与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树贤,王燕鹏,闫海波,杨展飞,周莺,陈飞,齐凯彬,
申请(专利权)人:郭树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