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392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属于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包括臭氧氧化处理装置,臭氧氧化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罐体、分隔环板、顶板、驱动机构、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第一进气管、固设在第一进气管顶端的第一透气板、第二进气管、臭氧发生器、进水管、连接管,顶板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分隔环板沿其轴线转动,分隔环板和反应罐体之间形成外容纳腔,分隔环板和第一进气管之间形成内容纳腔。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不仅增加了气体和污水接触时间,而且增加污水的扰动,降低气体集中在反应罐体内侧壁、分隔环板内侧壁和外侧壁移动的现象,增加气体中臭氧和污水中有机物混合的均匀性,提高臭氧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A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市政污水的产生量不断增加,而且污水的处理难度也在增加,仅仅依靠活性污泥法已经达不到污水处理的排放要求。现有技术中在活性污泥法的下游设置臭氧氧化法,通过活性污泥法和臭氧氧化法相结合,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现有的臭氧氧化处理装置一般包括沿高度方向的反应罐体,反应罐体内盛放有颗粒催化剂,反应罐体的底端设置有进气管,反应罐体的顶端设置有出气管,反应罐体的顶端还设置有进水管,反应罐体的侧壁设置有出水管,气体从进气管进入反应罐体内,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反应罐体内,污水中的有机物、气体中的臭氧在颗粒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形成尾气和排放水,气体中的臭氧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并降低污水中的COD浓度。气体中的臭氧虽然在反应罐体内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但是在气体随着水流一起移动时,气体很容易集中在反应罐体的内侧壁处移动,并降低气体中臭氧和污水中有机物混合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气体随着污水的流动依次经过内容纳腔、外容纳腔,增加气体和污水接触时间,而且分隔环板和顶板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增加污水的扰动,降低气体集中在反应罐体内侧壁、分隔环板内侧壁和外侧壁移动的现象,增加气体中臭氧和污水中有机物混合的均匀性,提高臭氧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污水收集池、pH调节池、曝气池、沉淀池、蓄水池、臭氧氧化处理装置,所述臭氧氧化处理装置包括沿高度方向的反应罐体、套设在反应罐体内且与其轴线重合的分隔环板、固设在分隔环板顶端的顶板、设置在反应罐体和顶板之间的驱动机构、设置在反应罐体顶壁上的第一进料管、设置在第一进料管上的第一阀门、设置在反应罐体顶壁且与其轴线重合的第二进料管、设置在第二进料管上的第二阀门、设置在反应罐体底壁上的第一出料管、设置在第一出料管上的第三阀门、设置在反应罐体底壁上的第二出料管、设置在第二出料管上的第四阀门、设置在反应罐体内底壁且与其轴线重合的第一进气管、固设在第一进气管顶端的第一透气板、设置在反应罐体外底壁且与第一进气管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管、设置在第二进气管上的臭氧发生器、设置在第二进气管上的第五阀门、设置在反应罐体外侧壁的进水管、设置在进水管上的第六阀门、设置在反应罐体外侧壁的连接管,所述顶板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分隔环板沿其轴线转动,所述分隔环板外侧壁和反应罐体内侧壁之间形成外容纳腔,所述分隔环板内侧壁和第一进气管之间形成内容纳腔,所述第一进料管、第一出料管、连接管分别和外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第二出料管和内容纳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料管和顶板转动连接,所述进水管和第二进料管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依次经过污水收集池、pH调节池、曝气池、沉淀池、蓄水池,然后经过进水管进入第二进料管、内容纳腔内,气体经过臭氧发生器、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气体经过第一透气板进入内容纳腔内,并随着污水一起移动,污水和气体依次经过内容纳腔、外容纳腔,增加气体和污水接触时间,且形成尾气和排放水,尾气和排放水一起从连接管内从反应罐体内排出,由于分隔环板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增加污水的扰动,降低气体集中在反应罐体内侧壁、分隔环板内侧壁和外侧壁移动的现象,增加气体中臭氧和污水中有机物混合的均匀性,提高臭氧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透气板呈底端开口且中空的圆锥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污水通过进水管、第二进料管进入内容纳腔内时,第一透气板能够对污水起到导流的作用,而且在颗粒催化剂通过第二进料管装入内容纳腔时,第一透气板也能够对颗粒催化剂起到导向的作用,降低颗粒催化剂于第一透气板处形成积料,而且圆锥形的第一透气板相比圆形的第一透气板,增加了第一透气板的布气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气管底部的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三出气孔,所述第三出气孔处设置有第三透气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中的臭氧和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应,消耗掉部分臭氧,而且臭氧还能够自身分解,并消耗掉部分臭氧,在内容纳腔于第一进气管的底部补充部分气体,用于增加污水中于反应罐体底部处臭氧的浓度,提高臭氧和有机物的接触面积,提高臭氧氧化处理装置的处理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气管中间的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处设置有第二透气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容纳腔于第一进气管的中间处补充部分气体,增加污水中于内容纳腔中间处臭氧的浓度,提高臭氧和有机物的接触面积,提高臭氧氧化处理装置的处理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高度方向的转动杆、用于使转动杆转动的减速电机、固设在转动杆上的外齿轮、与外齿轮相啮合的内齿轮,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贯穿反应罐体顶壁且与其转动连接,所述内齿轮固设在顶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分隔环板转动时,启动减速电机,减速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通过内齿轮、外齿轮带动顶板转动,进而使分隔环板转动,增加污水的扰动,使分隔环板的转动简便、稳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进料管上设置有用于保护内齿轮、外齿轮的防护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内齿轮、外齿轮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位于内齿轮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出现内齿轮、外齿轮浸泡在污水中的情况,提高内齿轮、外齿轮的使用寿命,并提高驱动机构的稳定性和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分离箱、尾气处理池、静置池,所述连接管伸入分离箱内,所述分离箱顶部和尾气处理池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相连通的出气管,所述分离箱底部和静置池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相连通的出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反应罐体内出来的尾气和排放水,经过分离箱进行分离,尾气通过出气管进入尾气处理池,排放水经过出水管进入静置池,不仅实现了尾气和排放水的分离,而且使用简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环板的底端设置有与其轴线重合的圆环支撑板,所述圆环支撑板的底端固设在反应罐体上,所述圆环支撑板的顶端开设有与分隔环板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圆环支撑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过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环板于滑槽内转动,圆环支撑板对分隔环板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使分隔环板的转动更稳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环板的外周面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稳固环板,所述稳固环板和反应罐体之间固设有固定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环板于稳固环板内转动,稳固环板对分隔环板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分隔环板的转动更稳定。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气体随着污水的流动依次经过内容纳腔、外容纳腔,增加气体和污水接触时间,而且分隔环板和顶板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增加污水的扰动,降低气体集中在反应罐体内侧壁、分隔环板内侧壁和外侧壁移动的现象,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污水收集池(11)、pH调节池(12)、曝气池(13)、沉淀池(14)、蓄水池(15)、臭氧氧化处理装置,所述臭氧氧化处理装置包括沿高度方向的反应罐体(2)、套设在反应罐体(2)内且与其轴线重合的分隔环板(3)、固设在分隔环板(3)顶端的顶板(33)、设置在反应罐体(2)和顶板(33)之间的驱动机构(4)、设置在反应罐体(2)顶壁上的第一进料管(51)、设置在第一进料管(51)上的第一阀门(52)、设置在反应罐体(2)顶壁且与其轴线重合的第二进料管(53)、设置在第二进料管(53)上的第二阀门(54)、设置在反应罐体(2)底壁上的第一出料管(55)、设置在第一出料管(55)上的第三阀门(56)、设置在反应罐体(2)底壁上的第二出料管(57)、设置在第二出料管(57)上的第四阀门(58)、设置在反应罐体(2)内底壁且与其轴线重合的第一进气管(61)、固设在第一进气管(61)顶端的第一透气板(62)、设置在反应罐体(2)外底壁且与第一进气管(61)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管(65)、设置在第二进气管(65)上的臭氧发生器(66)、设置在第二进气管(65)上的第五阀门(651)、设置在反应罐体(2)外侧壁的进水管(67)、设置在进水管(67)上的第六阀门(671)、设置在反应罐体(2)外侧壁的连接管(68),所述顶板(33)通过驱动机构(4)带动分隔环板(3)沿其轴线转动,所述分隔环板(3)外侧壁和反应罐体(2)内侧壁之间形成外容纳腔,所述分隔环板(3)内侧壁和第一进气管(61)之间形成内容纳腔,所述第一进料管(51)、第一出料管(55)、连接管(68)分别和外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53)、第二出料管(57)和内容纳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料管(53)和顶板(33)转动连接,所述进水管(67)和第二进料管(53)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污水收集池(11)、pH调节池(12)、曝气池(13)、沉淀池(14)、蓄水池(15)、臭氧氧化处理装置,所述臭氧氧化处理装置包括沿高度方向的反应罐体(2)、套设在反应罐体(2)内且与其轴线重合的分隔环板(3)、固设在分隔环板(3)顶端的顶板(33)、设置在反应罐体(2)和顶板(33)之间的驱动机构(4)、设置在反应罐体(2)顶壁上的第一进料管(51)、设置在第一进料管(51)上的第一阀门(52)、设置在反应罐体(2)顶壁且与其轴线重合的第二进料管(53)、设置在第二进料管(53)上的第二阀门(54)、设置在反应罐体(2)底壁上的第一出料管(55)、设置在第一出料管(55)上的第三阀门(56)、设置在反应罐体(2)底壁上的第二出料管(57)、设置在第二出料管(57)上的第四阀门(58)、设置在反应罐体(2)内底壁且与其轴线重合的第一进气管(61)、固设在第一进气管(61)顶端的第一透气板(62)、设置在反应罐体(2)外底壁且与第一进气管(61)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管(65)、设置在第二进气管(65)上的臭氧发生器(66)、设置在第二进气管(65)上的第五阀门(651)、设置在反应罐体(2)外侧壁的进水管(67)、设置在进水管(67)上的第六阀门(671)、设置在反应罐体(2)外侧壁的连接管(68),所述顶板(33)通过驱动机构(4)带动分隔环板(3)沿其轴线转动,所述分隔环板(3)外侧壁和反应罐体(2)内侧壁之间形成外容纳腔,所述分隔环板(3)内侧壁和第一进气管(61)之间形成内容纳腔,所述第一进料管(51)、第一出料管(55)、连接管(68)分别和外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53)、第二出料管(57)和内容纳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料管(53)和顶板(33)转动连接,所述进水管(67)和第二进料管(5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板(62)呈底端开口且中空的圆锥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61)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杰苑永强张大林赵志国王忠信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瑞池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