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建立方法以及接收节点技术

技术编号:2343318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3:4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隧道建立方法以及接收节点,用于多根业务场景中建立隧道。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接收节点通过确定不具有相同节点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第一路径为从第一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路径,第二路径为从第二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路径,接收节点分别建立第一路径的隧道和第二路径的隧道,因此避免了造成共路,使得即使两条路径中的任一个节点发生故障,也不会发生接收节点长时间收不到数据的情况,改善了用户体验。

A tunnel build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n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建立方法以及接收节点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建立方法以及接收节点。
技术介绍
隧道包括一个根节点、至少一个中间节点和至少一个尾节点,一个根节点对应一条隧道。隧道可以是点到点(point-to-point,P2P)隧道或点到多点(point-to-multipoint,P2MP)隧道。P2MP隧道可以为点到多点组播标签分发协议(point-to-multipointmultipointextensionsforLDP,P2MPmLDP)隧道或点到多点流量工程(point-to-multipointtrafficengineering,P2MPTE)隧道。双根业务场景是指实现由源节点将同一份数据通过两条隧道发送给目的节点的业务的场景。如图1-1所示,服务端(server)为源节点,客户端(client)为目的节点。为了将数据顺利发送给client,server可以将数据分别通过两条隧道将数据发送给client。具体的,server将数据发送给所在私网的用户网络边缘设备(customeredge,CE),即CE1,CE1分别发送给两个骨干网边缘(provideredge,PE)PE1和PE2,然后PE1和PE2根据预建的隧道,通过公网内的转发(transit)节点分别将数据发给节点PE3,节点PE3选收一份,下发给client。由于通过两条隧道发送数据,对应着两个根(root)节点,分别为PE1和PE2,而PE3为叶子(leaf)节点,而服务提供商网络中的骨干设备(provider,P)P1、P2、P3和P4为转发(transit)节点。由于有两个根节点(PE1和PE2),故称这样的业务场景的为双根业务场景。当前,数据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所经过的路径,主要由叶子节点根据网络拓扑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IGP)的开销(cost)值规划确定的。因此,如果IGP的开销值规划不合理或用户配置错误,就有可能造成共路,即两条路径具有相同的节点。如图1-2所示,叶子节点PE3根据IGP的cost值规划确定了两条路径,分别是PE1->P1->P3->PE3(下称隧道1)和PE2->P2->P4->P3->PE3(下称隧道2),可见,两条路径具有相同的节点P3。那么,如果P3发生了故障,则叶子节点可能会长时间收不到数据,造成较差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建立方法,用于多根业务场景中建立隧道。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建立方法,包括:接收节点通过确定不具有相同节点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第一路径为从第一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路径,第二路径为从第二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路径,接收节点分别建立第一路径的隧道和第二路径的隧道,因此避免了造成共路,使得即使两条路径中的任一个节点发生故障,也不会发生接收节点长时间收不到数据的情况,改善了用户体验。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接收节点确定不具有相同节点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包括:接收节点根据请求注解(requestforcomments,RFC)协议规划确定第一路径,然后在既定的第一路径的基础上,接收节点可以根据第二发送节点确定与第一路径不共路的第二路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接收节点根据第一路径和第二发送节点确定第二路径包括:接收节点根据RFC协议规划、第一路径和第二发送节点确定按固定顺序排列的N个最小约束节点,分别为第1、2、…、N个节点,N为正整数,其中,接收节点到第1个最小约束节点、第i个到第i+1个最小约束节点以及第N个节点的到第二发送节点之间,均可按照RFC协议规划形成与第一路径不具有相同节点的路径,i分别等于1,2,…,N-1;根据RFC协议规划确定接收节点到第1个节点,第i个到第i+1个节点,第N个节点到第二发送节点形成的路径,作为第二路径。通过最小约束节点,只需要确定第二路径的几个关键的节点,而不需要确定第二路径的每一个节点,即可确定第二路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接收节点确定与第一路径不具有相同节点的第二路径之前,还包括:接收节点接收第一发送节点发送的用于建立隧道的第一关键标识Q1和第一发送节点的地址,以及第二发送节点发送的用于建立隧道的第二关键标识Q2和第二发送节点的地址;接收节点分别建立第一路径的隧道和第二路径的隧道包括:接收节点封装第一目标转发等价类FEC=<Root=第一发送节点的地址,Opaquevalue=Q1>,并使用第一目标FEC与第一发送节点建立隧道;接收节点封装目标FEC=<Root=地址1,Opaquevalue=FEC1>,其中,FEC1=<Root=地址2,Opaquevalue=FEC2>,FECi=<Root=地址i+1,Opaquevalue=FECi+1>,FECN=<Root=第二发送节点的地址,Opaquevalue=Q>,地址i为第i个最小约束节点的地址;接收节点使用目标FEC与第1个最小约束节点建立隧道,以使得第i个最小约束节点使用FECi与第i+1个最小约束节点建立隧道,且第N个最小约束节点使用FECN与第二发送节点建立隧道。通过上述对第一目标FEC的嵌套封装,实现了第二路径的隧道建立。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节点,包括:路径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不具有相同节点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第一路径为从第一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路径,第二路径为从第二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路径;隧道建立模块,用于点分别建立第一路径的隧道和第二路径的隧道。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路径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接收节点根据RFC协议规划确定第一路径;接收节点根据第一路径和第二发送节点确定第二路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在执行接收节点根据第一路径和第二发送节点确定第二路径的步骤中,路径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接收节点根据RFC协议规划、第一路径和第二发送节点确定按固定顺序排列的N个最小约束节点,分别为第1、2、…、N个节点,N为正整数,其中,接收节点到第1个最小约束节点、第i个到第i+1个最小约束节点以及第N个节点的到第二发送节点之间,均可按照RFC协议规划形成与第一路径不具有相同节点的路径,i分别等于1,2,…,N-1;根据RFC协议规划确定接收节点到第1个节点,第i个到第i+1个节点,第N个节点到第二发送节点形成的路径,作为第二路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接收节点还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发送节点发送的用于建立隧道的第一关键标识Q1和第一发送节点的地址,以及第二发送节点发送的用于建立隧道的第二关键标识Q2和第二发送节点的地址;隧道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封装第一目标转发等价类FEC=<Root=第一发送节点的地址,Opaquevalue=Q1>,并使用第一目标FEC与第一发送节点建立隧道;封装目标FEC=<Root=地址1,Opaquevalue=FEC1>,其中,FEC1=<Root=地址2,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接收节点确定不具有相同节点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所述第一路径为从第一发送节点到所述接收节点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为从第二发送节点到所述接收节点的路径;/n所述接收节点分别建立所述第一路径的隧道和所述第二路径的隧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节点确定不具有相同节点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所述第一路径为从第一发送节点到所述接收节点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为从第二发送节点到所述接收节点的路径;
所述接收节点分别建立所述第一路径的隧道和所述第二路径的隧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节点确定不具有相同节点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包括:
所述接收节点根据请求注解RFC协议规划确定所述第一路径;
所述接收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发送节点确定所述第二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发送节点确定所述第二路径包括:
所述接收节点根据所述RFC协议规划、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发送节点确定按固定顺序排列的N个最小约束节点,分别为第1、2、…、N个节点,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接收节点到第1个最小约束节点、第i个到第i+1个最小约束节点以及第N个节点的到所述第二发送节点之间,均可按照所述RFC协议规划形成与所述第一路径不具有相同节点的路径,i分别等于1,2,…,N-1;
根据所述RFC协议规划确定所述接收节点到第1个节点,第i个到第i+1个节点,第N个节点到所述第二发送节点形成的路径,作为所述第二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节点确定与第一路径不具有相同节点的第二路径之前,还包括:
所述接收节点接收所述第一发送节点发送的用于建立隧道的第一关键标识Q1和所述第一发送节点的地址,以及所述第二发送节点发送的用于建立隧道的第二关键标识Q2和所述第二发送节点的地址;
所述接收节点分别建立所述第一路径的隧道和所述第二路径的隧道包括:
所述接收节点封装第一目标转发等价类FEC=<Root=所述第一发送节点的地址,Opaquevalue=Q1>,并使用所述第一目标FEC与所述第一发送节点建立隧道;
所述接收节点封装目标FEC=<Root=地址1,Opaquevalue=FEC1>,其中,FEC1=<Root=地址2,Opaquevalue=FEC2>,FECi=<Root=地址i+1,Opaquevalue=FECi+1>,FECN=<Root=所述第二发送节点的地址,Opaquevalue=Q>,所述地址i为第i个最小约束节点的地址;
所述接收节点使用所述目标FEC与第1个最小约束节点建立隧道,以使得第i个最小约束节点使用FECi与第i+1个最小约束节点建立隧道,且第N个最小约束节点使用FECN与所述第二发送节点建立隧道。


5.一种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径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不具有相同节点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所述第一路径为从第一发送节点到所述接收节点的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为从第二发送节点到所述接收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银龙方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