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301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包括灌注桩和搅拌桩,灌注桩竖直嵌入基坑底面,灌注桩之间设置有腰梁,灌注桩顶端设置有冠梁,搅拌桩包括倾斜搅拌桩和竖直搅拌桩,竖直搅拌桩紧贴基坑侧壁,竖直搅拌桩顶端设置有连梁,连梁与冠梁连接,倾斜搅拌桩安装在灌注桩之间;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方法包括:1.测量和确定建筑参数,2.钻孔施工,3.混凝土灌桩施工,4.搭建冠梁、连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直斜交替的支护结构和支护方法,形成复合式挡土结构,施工步骤简易明确,有效限制基坑边坡滑裂面相对移动,增强土体的整体性,达到了稳定基坑边坡的目的,适用于多种土层。

A kind of suppor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ulti-directional rotary jet mixing direct oblique alternate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属于建筑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基坑支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旋喷搅拌加劲桩即是其中一种新型的基坑锚固技术,是近些年一种新兴的基坑支护方法,它是在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特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结合起来。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为了提高基坑支护的稳定性、安全性,一直是基坑工程重大问题,尤其是在软土基坑中,为了增加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直斜桩交替平面布置3D基坑支护。相较于直桩,斜桩具有更好的水平承载能力,并且已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通过与直桩交替配合使用,适用于多种土层,在安全性、经济性、施工方便性等方面都比传统支护技术优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包括灌注桩和搅拌桩,所述灌注桩竖直嵌入基坑底面,灌注桩之间设置有腰梁,灌注桩顶端设置有冠梁,所述搅拌桩包括倾斜搅拌桩和竖直搅拌桩,所述竖直搅拌桩紧贴基坑侧壁,竖直搅拌桩顶端设置有连梁,所述连梁与冠梁连接,所述倾斜搅拌桩安装在灌注桩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冠梁上端面与地表面平齐,冠梁连接一排灌注桩。进一步的,所述倾斜搅拌桩倾斜向下插入基坑侧壁,倾斜搅拌桩插入侧壁端的桩头为扩大头。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测量和确定建筑参数:开挖沟槽,测量标高,做出位置安装标记,确定水泥浆液混合比例;步骤二:钻孔施工:移动搅拌桩机至标定的打孔位置,校核钻杆的倾斜角度,设定钻杆转速,钻孔至设计深度;步骤三:混凝土灌桩施工:成孔位置灌注混凝土,形成灌注桩和搅拌桩,灌注过程中施放钢筋笼和锚筋。步骤四:搭建冠梁、连梁:灌注桩顶端和竖直加劲桩顶端分别搭建冠梁和连梁。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所述水泥浆液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25%,水灰比0.7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所述钻杆的倾斜角度偏差不大于3°,高差不超过5cm,搅拌钻杆的钻进速度为0.7-1.0m/min,退出速度为1.0-1.2m/min,搅拌钻杆的转速为20-50r/min。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所述加劲桩内部同轴设置有锚筋,所述锚筋包括锚头,所述锚头内部设置有钢绞线。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直斜搅拌桩交替平面布置基坑,代替内支撑,降低围护结构的造价,提高基坑内操作空间,改善施工作业条件,有效控制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施工形成的扩大径桩头斜桩,能有效增大抗拔力;增加基坑支护的稳定性,并且适用于多种土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其中,1-连梁,2-冠梁,3-灌注桩,4-倾斜搅拌桩,5-钢绞线,6-竖直搅拌桩,7-腰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包括灌注桩3和搅拌桩,灌注,3之间设置有腰梁7,灌注桩3竖直嵌入基坑底面,灌注桩3顶端设置有冠梁2,冠梁2上端面与地表面齐平,搅拌桩包括竖直搅拌桩6和倾斜搅拌桩4,竖直搅拌桩6紧贴基坑侧壁,竖直搅拌桩6上端设置有与冠梁2连接的连梁1,倾斜搅拌桩4倾斜安装在两个灌注桩3之间。建筑施工人员采用直径为600mm的搅拌桩,搅拌桩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25%,水灰比0.70,旋喷搅拌的压力为15Mpa到20Mpa之间,其中,水灰比可视现场土层情况适当调整,搅拌桩钻杆的钻孔时先进行校核,钻孔角度偏差不大于3°,高差不超过5cm。搅拌桩内的锚筋采用4根直径为15.2的钢绞线5制作而成,每根钢绞线5的锁定拉力为90KN,使其强度标准值达到1860Mpa,锚筋的长度为加劲桩和围护墙的长度和,并预留腰梁7外的长度不小于1m。当冠梁2和加劲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之七十后,用锚具在腰梁7上锁定钢绞线5,其中,腰梁7采用2根25a工字钢与铁板焊接为一体,腰梁7紧贴竖向灌注桩3,锚具与腰梁7之间用240×240×20的垫片,锚具采用QVM系列,由锚头和锚盘组成,锚头用冷挤压法与锚盘固定。施工人员首先钻取孔洞,搅拌钻杆的钻进速度为0.7~1.0m/min、退出速度为1.0~1.2m/min,误差不大于±10cm/min,搅拌钻杆的转速为20~50r/min。在打好的空洞内浇筑灌注桩3和搅拌桩,灌注桩3和竖直搅拌桩6通过连梁1搭接相连,灌注桩3和竖直搅拌桩6嵌入基坑底面深度约为其桩长的五分之二,每个倾斜搅拌桩4浇筑在每两个相邻的灌注桩3之间,倾斜搅拌桩4和竖直搅拌桩6交替支撑,一排灌注桩3顶端在浇筑冠梁2,最后采用QVM系列的锚具在腰梁7上将竖直搅拌桩6和倾斜搅拌桩4锁死固定,完成支撑。本专利技术通过直斜交替的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施工简单明确,操作性强,形成复合式挡土结构,有效限制基坑边坡滑裂面相对移动,直斜交替的搅拌桩代替内支撑,降低围护结构的造价,提高基坑内操作空间,改善施工作业条件,有效控制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施工形成的扩大径桩头斜桩,能有效增大抗拔力;增强土体的整体性,达到了稳定基坑边坡的目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桩(3)和搅拌桩,所述灌注桩(3)的下端竖直嵌入基坑底面,灌注桩(3)之间设置有腰梁(7),灌注桩(3)顶端设置有冠梁(2),所述搅拌桩包括倾斜搅拌桩(4)和竖直搅拌桩(6),所述竖直搅拌桩(6)紧贴基坑侧壁,竖直搅拌桩(6)顶端设置有连梁(1),所述连梁(1)与冠梁(2)连接,所述倾斜搅拌桩(4)安装在灌注桩(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桩(3)和搅拌桩,所述灌注桩(3)的下端竖直嵌入基坑底面,灌注桩(3)之间设置有腰梁(7),灌注桩(3)顶端设置有冠梁(2),所述搅拌桩包括倾斜搅拌桩(4)和竖直搅拌桩(6),所述竖直搅拌桩(6)紧贴基坑侧壁,竖直搅拌桩(6)顶端设置有连梁(1),所述连梁(1)与冠梁(2)连接,所述倾斜搅拌桩(4)安装在灌注桩(3)之间。


2.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2)上端面与地表面平齐,冠梁(2)连接一排灌注桩。


3.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搅拌桩(4)倾斜向下插入基坑侧壁,倾斜搅拌桩(4)插入侧壁端的桩头为扩大头。


4.一种多向旋喷搅拌直斜交替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和确定建筑参数:开挖沟槽,测量标高,做出位置安装标记,确定水泥浆液混合比例;
步骤二:钻孔施工:移动搅拌桩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以超薛玉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