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桩身对接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3010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管桩桩身对接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组对工装,还包括下述步骤:当第一节管桩(3.1)施工完毕后在与第二节管桩(3.2)对接之前,将限位杆(2)与管桩(3.1)的外壁的套箍(1)焊接在一起,完成之后即吊起管桩(3.2)进行对桩工作,当吊起管桩(3.2)下端部与管桩(3.1)没有限位杆(2)半边顶部在5厘米左右时推动管桩(3.2),使管桩(3.2)外壁紧紧贴合在三根焊接在套箍(1)外壁限位杆(2)上,即可将吊起的管桩(3.2)进行下放,使管桩(3.2)与管桩(3.1)完成贴合对。通过本工装及施工方法,可以快捷高效的完成桩身对接工作,且对接准确度高,可有效减少作业时长,提高焊接质量。

Construction method of butt joint of pil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桩桩身对接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管桩桩身对接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的深入发展,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基础施工方法,其中管桩基础就是最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所谓的管桩基础是通过多段管桩对接焊接施工形成一根完整的桩体与桩上部承台连接,形成一个受力完好的基础。管桩与管桩在焊接施工之前必须保证上下节管桩错边不大于2毫米方可进行焊接工作,而两节管桩对接时需要通过桩机吊起一节管桩悬停在空中,通过人工推或拉的方式不断重复调整上一节管桩与下一节管桩的相对位置在错边小于等于2毫米时方可进上一节桩的下落工作,当下落以后上下节管桩错边仍大于2毫米时就必须要通过两个人用撬棍进行管桩位置调整工作。如此可见,当前的管桩桩身对接工作相当地繁复并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快捷、准确、安全的管桩桩身对接施工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桩桩身对接施工方法,包括组对工装,该工装包括套箍和限位杆;其中,套箍是带状封闭的环形结构,套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桩桩身对接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组对工装,该工装包括套箍(1)和限位杆(2);其中,套箍(1)是带状封闭的环形结构,套箍(1)外部与限位杆(2)通过焊接连接,每个套箍(1)需配备三个限位杆(2),套箍(1)长度为150毫米,厚度为1.5-2毫米,限位杆(2)是长条型构件,限位杆(2)的一端与套箍(1)焊接连接,限位杆(2)与套箍(1)焊接的一端与未焊接一端长度相等,三个限位杆(2)呈180度均匀分布在一个套箍(1)的外壁,限位杆(2)与套箍(1)始终保持平行状态;还包括下述步骤:/n步骤1、制作组对工装:/n当第一节管桩(3.1)施工完毕后在与第二节管桩(3.2)对接之前,将限位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桩身对接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组对工装,该工装包括套箍(1)和限位杆(2);其中,套箍(1)是带状封闭的环形结构,套箍(1)外部与限位杆(2)通过焊接连接,每个套箍(1)需配备三个限位杆(2),套箍(1)长度为150毫米,厚度为1.5-2毫米,限位杆(2)是长条型构件,限位杆(2)的一端与套箍(1)焊接连接,限位杆(2)与套箍(1)焊接的一端与未焊接一端长度相等,三个限位杆(2)呈180度均匀分布在一个套箍(1)的外壁,限位杆(2)与套箍(1)始终保持平行状态;还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制作组对工装:
当第一节管桩(3.1)施工完毕后在与第二节管桩(3.2)对接之前,将限位杆(2)与管桩(3.1)的外壁的套箍(1)焊接在一起,焊接时注意点电焊固定,且必须三根限位杆(2)呈180度均匀分布在套箍(1)外壁,限位杆(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聪聪李大伟杨虎堂王明涛沈汉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