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43008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传统鸟类栖息繁殖岛基础上,对鸟类栖息繁殖岛进行进一步改进,采用就地取材原则设计了一种总体呈环形,类火山口状,中间区域呈凹型洼地的鸟类栖息繁殖岛,该鸟类栖息繁殖岛建设成本低,不添加砂石等外来建筑材料,避免外来建筑材料对鸟类栖息生境的干扰和影响,为水鸟提供良好的避风、遮蔽、蓄水、隔离场所,满足鸟类更好的栖息繁育需求,绿色、生态、环保,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A kind of water bird's habitat and breeding island in ring and concave wetland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工程和鸟类保育
,具体涉及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鸟岛作为一种鸟类重要的栖息地,是鸟类觅食栖息、活动和繁殖的重要场所。随着人类对自然大力开发,自然环境质量下降,鸟类生存空间急剧减少,威胁到野生鸟类的迁徙、生存和繁衍,导致多种珍稀野生鸟类濒临灭绝。研究结果表明,鸟类生存面临的诸多威胁中,鸟类栖息地的生境退化或破坏对鸟类威胁最为严重,并使得全球鸟类总数减少25%。因此,恢复鸟类栖息地,为鸟类提供迁徙通道、生存和繁衍的生态空间,是保护鸟类的重要举措,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黄河三角洲为例,其位于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每年在这一区域迁徙、栖息、繁殖的水鸟达上百种数百万只。因此建设相当数量的栖息繁殖岛才能满足这些水鸟在此地迁徙、栖息、繁殖。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方法构建的的鸟类栖息繁殖岛总体呈馒头状,构造比较简单,不能给水鸟提供良好的避风、遮蔽、蓄水、隔离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在传统鸟类栖息繁殖岛基础上,对鸟类栖息繁殖岛进行进一步改进,采用就地取材原则设计了一种总体呈环形,类火山口状,中间区域呈凹型洼地的鸟类栖息繁殖岛,该鸟类栖息繁殖岛建设成本低,不添加砂石等外来建筑材料,避免外来建筑材料对鸟类栖息生境的干扰和影响,绿色、生态、环保,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所述水鸟栖息繁殖岛总体呈环形,类火山口状,岛屿内部内凹形成内部凹型洼地,所述内部凹型洼地蓄积淡水,被水覆盖。进一步的,所述水鸟栖息繁殖岛中间凸起部相对高程比岛内内部凹型洼地和岛外区域水面高0.5~1.0米(优选为0.8米);所述中间凸起部坡度为1:5~10(优选为1:7.5);通过控制中间凸起部高度和坡度,在两侧均形成缓坡区域,适于在不同种类鸟类在不同位置的缓坡处栖息繁殖,尤其是内侧缓坡区域,因中间凸起部的遮挡作用,从而为鸟类提供避风场所,更有利于鸟类繁育生息。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凸起部两侧缓坡区域延伸至水底处均设置有隔离沟,为鱼类在枯水期提供避难区,从而也为鸟类提供更丰富的鱼类食物资源。同时,隔离沟的设置使得该水域形成一深水区,从而进一步隔离外部环境,阻挡人类及动物(如黄鼠狼等)登岛影响鸟类栖息。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沟深度为1.8-2.5m(优选为2.0m),宽度为3.5-5.0m(优选为4.0m)。进一步的,所述水鸟栖息繁殖岛面积为0.8~1.2hm2(优选为1hm2);适宜大小的水鸟栖息繁殖岛更有利于鸟类栖息繁育。同时,环形水鸟栖息繁殖岛的设置,使得水鸟栖息繁殖岛岸线范围广,生境类型更多,生态景观更好,进一步促进鸟类的栖息繁育。进一步的,所述水鸟栖息繁殖岛上通过自然作用构建植物群体形成植物自然群落,所述植物包括但不限于芦苇、碱蓬、柽柳等,从而有助于提高物种丰富度,满足更多种类鸟类的生境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上述水鸟栖息繁殖岛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选址:在水深在水平面以上0.5-1.5m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处进行水鸟栖息繁殖岛构建;构建水鸟栖息繁殖岛:在设计的两侧隔离沟位置处取土,向中间堆积,形成具缓坡区域的中间凸起部;此时,取土位置处形成隔离沟。水鸟栖息繁殖岛构建完成。进一步的,所述选址优选为受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地,防止人类及其他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凸起部相对高程比岛内内部凹型洼地和岛外区域底部高0.5~1.0米(优选为0.8米);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沟深度优选为1.8-2.5m(优选为2.0m),宽度为3.5-5.0m(优选为4.0m)。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上述水鸟栖息繁殖岛在促进鸟类栖息繁育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鸟栖息繁殖岛,通过对传统人工鸟岛的改造,使得从而为水鸟提供良好的避风、遮蔽、蓄水、隔离场所,满足鸟类更好的栖息繁育需求,有效促进生态保育的发展。(2)本专利技术采用就地取材的原则,利用两侧就地取土的方式,向中间堆积成岛,建设成本低,不添加任何砂石等外来建筑材料,绿色、生态、环保;因此易于建造、造价低廉,便于管理和推广,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环状凹型水鸟栖息繁殖岛实地照片。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环状凹型水鸟栖息繁殖岛上黑嘴鸥繁殖照片。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环状凹型水鸟栖息繁殖岛剖面示意图,其中,1为外侧隔离沟,2为中间凸起部,3为内侧隔离沟,4为覆水内部凹型洼地区域。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应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前所述,传统方法构建的的鸟类栖息繁殖岛总体呈馒头状,构造比较简单,不能给水鸟提供良好的避风、遮蔽、蓄水、隔离场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所述水鸟栖息繁殖岛总体呈环形,类火山口状,岛屿内部内凹形成内部凹型洼地,所述内部凹型洼地蓄积淡水,被水覆盖。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鸟栖息繁殖岛中间凸起部相对高程比岛内内部凹型洼地和岛外区域水面高0.5~1.0米(优选为0.8米);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凸起部坡度为1:5~10(优选为1:7.5);通过控制中间凸起部高度和坡度,在两侧均形成缓坡区域,适于在不同种类鸟类在不同位置的缓坡处栖息繁殖,尤其是内侧缓坡区域,因中间凸起部的遮挡作用,从而为鸟类提供避风场所,更有利于鸟类繁育生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具体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凸起部两侧缓坡区域延伸至水底处均设置有隔离沟,为鱼类在枯水期提供避难区,从而也为鸟类提供更丰富的鱼类食物资源。同时,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鸟栖息繁殖岛总体呈环形,类火山口状,岛屿内部内凹形成内部凹型洼地,所述内部凹型洼地蓄积淡水,被水覆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鸟栖息繁殖岛总体呈环形,类火山口状,岛屿内部内凹形成内部凹型洼地,所述内部凹型洼地蓄积淡水,被水覆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鸟栖息繁殖岛中间凸起部相对高程比岛内内部凹型洼地和岛外区域水面高0.5~1.0米(优选为0.8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凸起部坡度为1:5~10(优选为1:7.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凸起部两侧缓坡区域延伸至水底处均设置有隔离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沟深度为1.8-2.5m(优选为2.0m),宽度为3.5-5.0m(优选为4.0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状内凹型湿地水鸟栖息繁殖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鸟栖息繁殖岛面积为0.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卷章王安东赵亚杰王伟华于海玲朱书玉路峰岳修鹏杨长志车纯广李艳宋振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