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果的壳、籽分离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61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果的壳、籽分离装置及其方法,其装置包括撞击部和浮选部;撞击部通过喂料装置将油茶果输送至转子内;转子内装有叶轮;转子设置有导料板;每两个导料板之间形成流道;叶轮和转子相对转动时油茶果首先落到叶轮上后弹射到导料板处,然后由卸料板送至浮选部;浮选部设有循环传送带;阻隔挡板引导拨板将浮于液面的不溶物从导出槽送出至浮选部外;浮选槽中沉于液面以下的不溶物则从浮选槽的出料口中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通过将新鲜油茶果二次撞击将其破壳;然后通过浮选的方式将果、壳和品质不合格的分开。实现了新鲜油茶果分离的全机械自动化。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shell and seed of Camellia oleifera fr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果的壳、籽分离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油茶果的壳、籽分离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食用木本油料植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茶油基地,与油棕、椰子、油橄榄合称为世界4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籽整籽含油率一般为30%~40%,油茶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3%,主要为油酸与亚油酸,油茶籽油所含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是目前食用油最高的,且其非皂化物含量很少,营养活性成分有多酚、角鲨烯、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这些成分使得油茶籽油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及药理功能,比如抗氧化、抗癌、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茶籽结构脆弱,受力易破碎。目前仍在大范围的使用的人工方法是大范围内人工铺开,以天然晾晒的方式使其失水变脆后开裂,再进行人工清洗。此种人力方法不但依赖于天气的好坏,同时效率低;难以满足现在油茶大规模种植的效率要求,十分容易造成由于延误导致茶籽的发霉和氧化等质量问题。现有的机械去壳技术主要有碾搓、撞击、剪切和挤压四个大类,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破壳率和分离率仍然具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油茶果的壳、籽分离装置及其方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油茶果的壳、籽分离装置,包括撞击部和浮选部;撞击部通过喂料装置将油茶果输送至转子内;转子内装有叶轮;转子内侧设置有三个围绕着叶轮环形分布的导料板;导料板向内的一侧具有圆弧截面;每两个导料板之间形成一个流道;叶轮的叶片具有螺旋升角;使得叶轮和转子相对转动时油茶果首先落到叶轮上后弹射到导料板处,然后由卸料板送至浮选部;浮选部设有循环传送带;循环传送带部分浸没于浮选槽的液面以下;在浮选槽的液面高度设有拨板和阻隔挡板;在浮选槽的侧面设置有导出槽;拨板、阻隔挡板和导出槽将浮选槽的液面分割成两部分;阻隔挡板引导拨板将浮于液面的不溶物从导出槽送出至浮选部外;浮选槽中沉于液面以下的不溶物则从浮选槽的出料口中送出。优选的,转子的入料口位于转子的上表面且垂直投影在叶片上;转子下方设置有出料斗,出料斗侧面设有卸料板。优选的,叶片的螺旋升角角度为10°-15°。优选的,转子和叶轮之间的间隙为5-10mm。优选的,浮选槽底部设置有泥沙排污管;泥沙排污管出口设有电磁阀。优选的,浮选槽中设有回液孔;回液孔连接有通向回液储液箱的管道;导出槽的下末端设有集液器;集液器与回液储液箱连通。优选的,浮选槽中设有补液孔;补液孔连接有通向配液池的管道。优选的,配液池装有PLC;配液池分别与水箱和溶剂存储箱通过管道连接;PLC控制水箱、溶剂存储箱与配液池之间的连通。优选的,浮选槽中设置有液位计。本专利技术首先通过将新鲜油茶果二次撞击将其破壳;然后通过浮选的方式将果、壳和品质不合格的分开。实现了新鲜油茶果分离的全机械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撞击部的整体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叶片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转子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转子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浮选部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浮选部的侧面示意图;图中:1-浮选部;2-撞击部;11-浮选槽外槽;12-浮选槽内槽;13-泥沙排污管;14-电磁阀;16-传送带;110-支架;111-补液孔;112-回液孔;113-拨板;114-拨板电机;115-龙门架;116-阻隔挡板;117-主动轴;118-从动轴;119-驱动带轮;120-驱动电机;121-液位计;122-导出槽;123-集液器;125-回液储液箱;128-水箱;129-溶剂存储箱;130-配液池;131-PLC;136-浮选机主体;137-溶液回收装置;138-循环配液装置;21-喂料装置;22-导轨;23-外壳体;24-转子;25-叶轮;26-主轴;27-出料斗;28-卸料板;29-传动皮带;210-电机;211-机架;31-叶片;32-叶轮座;41-调节螺钉;42-入料口;43-导料板;44-转子座;45-下盖板;46-流道;47-上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通过先撞击破壳后浮选分离的方式实现二次筛选。本专利技术分为浮选部1和撞击部2两个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油茶果首先通过撞击部2除去大部分的壳、然后经过浮选部1去除剩余的壳以及发霉、破碎、质量差等无法用于榨油的油茶果。其中撞击部2如图2所示,撞击部2最上端为喂料装置21,未脱壳的油茶果由此进入到中。撞击部2除了喂料装置21外其余部件均安装在外壳体23内,撞击部2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中主要为转子24以及相关的主轴26、叶轮25。其中转子24通过导轨22可相对转动的安装在外壳体23中。转子24具体结构如图4、图5所示,转子24包括最上端的上盖板47和最下端的下盖板45,两盖板之间设置有三个圆弧截面的导料板43,三个导料板43围绕着中部的转子座44环形分布;两个导料板43之间形成一个流道46。转子24的入料口42位于上盖板47的中部。导料板43与上盖板47通过调节螺钉41安装且相对调节安装位置。叶轮25中的叶片31通过叶轮座32安装在转子24的内部;叶片25为螺旋式安装且具有螺旋升角,螺旋升角的角度为10°-15°。即叶片25并非是平面的,其中一边会以叶轮座32为中心向上偏斜弯曲,弯曲的角度即为螺旋升角的角度。转子24有主轴26连接并通过下方的传动皮带29由电机210提供动力。上半部分的外壳体23安装在机架211之上。外壳体23中转子24投影面的下方即为出料斗27,出料斗27侧面设有卸料板28;破壳后的油茶果和果壳均沿着卸料板28送入至浮选部1中。浮选部1的结构如图6、图7所示。浮选部1分为浮选槽外槽11和浮选槽内槽12,其中浮选槽外槽11外设置有支架110用于支撑整个浮选机主体137;在浮选槽的前表面的下方设有补液孔11和回液孔112,其中回液孔112用于与溶液回收装置137的回液储液箱125连接;补液孔11则与循环配液装置138中的配液池130连接,配液池130上安装有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果的壳、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撞击部和浮选部;/n所述撞击部通过喂料装置将油茶果输送至转子内;转子内装有叶轮;所述转子内侧设置有三个围绕着叶轮环形分布的导料板;所述导料板向内的一侧具有圆弧截面;每两个导料板之间形成一个流道;所述叶轮的叶片具有螺旋升角;使得叶轮和转子相对转动时油茶果首先落到叶轮上后弹射到导料板处,然后由卸料板送至浮选部;/n所述浮选部设有循环传送带;所述循环传送带部分浸没于浮选槽的液面以下;在浮选槽的液面高度设有拨板和阻隔挡板;在浮选槽的侧面设置有导出槽;所述拨板、阻隔挡板和导出槽将浮选槽的液面分割成两部分;所述阻隔挡板引导拨板将浮于液面的不溶物从导出槽送出至浮选部外;浮选槽中沉于液面以下的不溶物则从浮选槽的出料口中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果的壳、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撞击部和浮选部;
所述撞击部通过喂料装置将油茶果输送至转子内;转子内装有叶轮;所述转子内侧设置有三个围绕着叶轮环形分布的导料板;所述导料板向内的一侧具有圆弧截面;每两个导料板之间形成一个流道;所述叶轮的叶片具有螺旋升角;使得叶轮和转子相对转动时油茶果首先落到叶轮上后弹射到导料板处,然后由卸料板送至浮选部;
所述浮选部设有循环传送带;所述循环传送带部分浸没于浮选槽的液面以下;在浮选槽的液面高度设有拨板和阻隔挡板;在浮选槽的侧面设置有导出槽;所述拨板、阻隔挡板和导出槽将浮选槽的液面分割成两部分;所述阻隔挡板引导拨板将浮于液面的不溶物从导出槽送出至浮选部外;浮选槽中沉于液面以下的不溶物则从浮选槽的出料口中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果的壳、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的入料口位于转子的上表面且垂直投影在叶片上;所述转子下方设置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侧面设有卸料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果的壳、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胡怡熊平原张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