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杀虫预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259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杀虫预防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包括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与布局、合理施肥与灌溉、加强田间管理;生物防治包括微生物的利用、益虫及节肢动物的利用、昆虫激素及不育原理利用;物理防治包括晒种、温汤浸种和人工机械捕杀;化学防治包括识别农药、对症下药、适时用药、配药、施药。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通过科学有效地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优化的技术手段,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为农业种植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从而提高防治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蓬勃发展。

A method to prevent crop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杀虫预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防治
,具体为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杀虫预防方法。
技术介绍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危害时期不一致,多数农民不能准确识别自己所种植作物发生的病虫种类,防治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加之选用防治农药种类、施药方式的差异,很难保证整体防治效果。现有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环境方面: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海抜落差大,南北温差大,特別是很多地区小气候突出:十里不同温,百里不同天。給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较大雉度,其次,工业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酸雨天气,水质污染等造成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抗病能力弱。同时给病虫害带来新挑战和变化规律,如天气变暖会提前带来蝗虫繁殖期改变,危害各农作物生长期和素乱病害机理机制。酸雨使土壤ph值酸度增大,将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加快土壤酸化等,从而改变病虫害种群数理变化。2、体制机制方面:相关制度不健全,各级涉农部门不重视,很少有预防措施,很多地方没有结合本地区实际,根据虫害种类及作物环境作出行之有效的长期的防治体制机制,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3、人为因素:我国农业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农业基础设施弱,造成病虫害防治较为落后;其次,农户分散无序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的主体是以农户各自为政、分散经营,零散种植农作物的多,集中连片的少,各类作物无序杂乱混合种植,这种方式使病虫害种类数量增大,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病虫害防治主体力量薄弱。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劳动的多为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造成许多农田留荒或低效种植,人们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不重视甚至无能为力,而且在农田管理上使用农药时不合理不规范,盲目喷药、无效喷药等,使病虫害防治很难有效有序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杀虫预防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杀虫预防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具体地,农业防治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与布局:采取水旱轮作和隔年种植,减轻农作物虫害,减少虫源;S2:合理施肥与灌溉:在病虫期前一个月,并结合农作物播种时,及时施以氮肥,在秋夏季干旱,间隔灌水,减轻蚜虫、螨类危害;S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和清除残枝败叶、虫果,摧毁害虫的栖身繁殖场所,减少虫源;生物防治包括以下步骤:S1:微生物的利用:通过细菌、真菌、病毒引起农作物害虫疾病;S2:益虫及节肢动物的利用:通过瓢虫、草蛉、赤小蜂、青蛙、鸟类捕食害虫;S3:昆虫激素的利用:通过保幼激素干扰害虫正常生长发育,性外激素干扰繁殖或诱杀;S4:昆虫不育原理利用:农作物上应用BT乳剂,防治食叶性害虫;物理防治包括:利用晒种、温汤浸种、烧土消毒、人工机械捕杀、毒饵诱杀、涂油黄板诱杀蚜虫、银灰色薄膜避蚜的物理因素灭杀作物病害虫;化学防治包括以下步骤:S1:正确识别农药:按农药防治对象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对防治对象所起作用分为:胃毒剂、触杀剂、薰蒸剂、内吸剂、拒食剂和引诱剂;S2: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害的特性选用合适的药剂种类和剂型;S3:适时用药:掌握防治的最佳时期,由于各种害虫的习性和危害期各不相同,其防治的时期也不完全一致,在害虫长大以后,抗药力增强,用药量必须增加,同时进行第二次防治;S4:掌握配药技术:配制乳剂药液时,用量简量取药液:先配成高浓度的母液,再加水混匀;稀释粉剂时,用粉剂与少量的干土粉或干草灰稀释,然后用较多的干土粉进行混合;S5:施药方法: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施用毒土或颗粒剂,对于成株期害虫采用乳剂喷杀;做到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均要着药;S6:避免产生药害:针对农作物对不同药剂的忍耐程度,选用适宜的剂量和剂型。更进一步地,化学防治中药剂的使用:在播种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在发病初期每667m2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g兑水30kg叶面喷雾或用12.5g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20g兑水喷雾,防治2-3次。更进一步地,化学防治中药剂在成虫羽化出土前,选用熏蒸性好的杀虫剂,拌成毒土,均匀撒在土地表面,或在成虫羽化高峰期,用10%的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1000倍液,大面积连片防治两次。更进一步地,物理防治中的温汤浸种具体为:在28-32℃水中预浸4h后,再于52-53℃水中浸种7-10min,浸种时,不断搅匀种子,浸种后迅速将种子置于冷水中散热,晾干后播种。更进一步地,物理防治中还包括采用石灰水浸种,即用1%的石灰水浸种6昼夜,或用2%的石灰水浸种4昼夜,或用3%的石灰水浸种3昼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杀虫预防方法,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通过科学有效地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优化的技术手段,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加大推广力度,为农业种植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从而提高防治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蓬勃发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杀虫预防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具体地,农业防治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与布局:轮作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对害虫可起到恶化营养条件的作用,该措施对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的作用尤为显著,采取水旱轮作可显著地减轻农作物虫害,作物的合理布局常可影响害虫的发生量或减少虫源;采取水旱轮作和隔年种植,减轻农作物虫害,减少虫源;步骤2):合理施肥与灌溉:在病虫期前一个月,并结合农作物播种时,及时施以氮肥,在秋夏季干旱,间隔灌水,减轻蚜虫、螨类危害;改善了植物的营养条件,能提高农作物的抗虫能力,而且可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施氮过多,食叶性害虫发生较重,秋季干旱,勤灌水,可减轻蚜虫、螨类危害;步骤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和清除残枝败叶、虫果,摧毁害虫的栖身繁殖场所,减少虫源。生物防治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微生物的利用:通过细菌、真菌、病毒引起农作物害虫疾病;步骤2):益虫及节肢动物的利用:通过瓢虫、草蛉、赤小蜂、青蛙、鸟类捕食害虫;步骤3):昆虫激素的利用:通过保幼激素干扰害虫正常生长发育,性外激素干扰繁殖或诱杀;步骤4):昆虫不育原理利用:农作物上应用BT乳剂,防治食叶性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用生物防治法对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杀虫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具体地,/n农业防治包括以下步骤:/nS1: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与布局:采取水旱轮作和隔年种植,减轻农作物虫害,减少虫源;/nS2:合理施肥与灌溉:在病虫期前一个月,并结合农作物播种时,及时施以氮肥,在秋夏季干旱,间隔灌水,减轻蚜虫、螨类危害;/nS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和清除残枝败叶、虫果,摧毁害虫的栖身繁殖场所,减少虫源;/n生物防治包括以下步骤:/nS1:微生物的利用:通过细菌、真菌、病毒引起农作物害虫疾病;/nS2:益虫及节肢动物的利用:通过瓢虫、草蛉、赤小蜂、青蛙、鸟类捕食害虫;/nS3:昆虫激素的利用:通过保幼激素干扰害虫正常生长发育,性外激素干扰繁殖或诱杀;/nS4:昆虫不育原理利用:农作物上应用BT乳剂,防治食叶性害虫;/n物理防治包括:利用晒种、温汤浸种、烧土消毒、人工机械捕杀、毒饵诱杀、涂油黄板诱杀蚜虫、银灰色薄膜避蚜的物理因素灭杀作物病害虫;/n化学防治包括以下步骤:/nS1:正确识别农药:按农药防治对象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对防治对象所起作用分为:胃毒剂、触杀剂、薰蒸剂、内吸剂、拒食剂和引诱剂;/nS2: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害的特性选用合适的药剂种类和剂型;/nS3:适时用药:掌握防治的最佳时期,由于各种害虫的习性和危害期各不相同,其防治的时期也不完全一致,在害虫长大以后,抗药力增强,用药量必须增加,同时进行第二次防治;/nS4:掌握配药技术:配制乳剂药液时,用量简量取药液:先配成高浓度的母液,再加水混匀;稀释粉剂时,用粉剂与少量的干土粉或干草灰稀释,然后用较多的干土粉进行混合;/nS5:施药方法: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施用毒土或颗粒剂,对于成株期害虫采用乳剂喷杀;做到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均要着药;/nS6:避免产生药害:针对农作物对不同药剂的忍耐程度,选用适宜的剂量和剂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杀虫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具体地,
农业防治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与布局:采取水旱轮作和隔年种植,减轻农作物虫害,减少虫源;
S2:合理施肥与灌溉:在病虫期前一个月,并结合农作物播种时,及时施以氮肥,在秋夏季干旱,间隔灌水,减轻蚜虫、螨类危害;
S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和清除残枝败叶、虫果,摧毁害虫的栖身繁殖场所,减少虫源;
生物防治包括以下步骤:
S1:微生物的利用:通过细菌、真菌、病毒引起农作物害虫疾病;
S2:益虫及节肢动物的利用:通过瓢虫、草蛉、赤小蜂、青蛙、鸟类捕食害虫;
S3:昆虫激素的利用:通过保幼激素干扰害虫正常生长发育,性外激素干扰繁殖或诱杀;
S4:昆虫不育原理利用:农作物上应用BT乳剂,防治食叶性害虫;
物理防治包括:利用晒种、温汤浸种、烧土消毒、人工机械捕杀、毒饵诱杀、涂油黄板诱杀蚜虫、银灰色薄膜避蚜的物理因素灭杀作物病害虫;
化学防治包括以下步骤:
S1:正确识别农药:按农药防治对象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对防治对象所起作用分为:胃毒剂、触杀剂、薰蒸剂、内吸剂、拒食剂和引诱剂;
S2: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害的特性选用合适的药剂种类和剂型;
S3:适时用药:掌握防治的最佳时期,由于各种害虫的习性和危害期各不相同,其防治的时期也不完全一致,在害虫长大以后,抗药力增强,用药量必须增加,同时进行第二次防治;
S4:掌握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柱曹义好曹红艳张旭曹红武
申请(专利权)人:和县农丰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