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2587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包括机柜,所述的机柜被设置其中的风阀分为送风腔和装载腔,所述的送风腔和装载腔对应的柜体上分别形成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的风阀包括支撑框架和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框架内的多个风阀单元,每个所述的风阀单元分别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风阀板以及与所述的风阀板传动连接以驱动其翻转改变通风量的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以整体散热作为参考依据,可对高散热区进行重点散热,辅以进出风温差的参考,提高控制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有效避免局部异常高温的出现。

Intelligent air supply system of server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
本技术属于机房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热密度服务器投入使用,数据中心的散热问题越来越严峻,在长时间的运行下,机柜内的服务器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被排出,造成机柜内压力高、形成局部热点等问题,直接导致服务器发生宕机、损坏等情况,传统数据中心主要采取高密度机柜的散热策略有五种基本方法:分散负载、基于规则的散热能力转借、辅助散热、设定专门的高密度区以及全房间制冷。同时网络设备的运行需要大量人工对其进行巡视和管理。现在的服务器机柜均采用整体式送风温控,无视内部个体或区域间的温度分布不均衡问题,这就可能造成能源浪费或者服务器宕机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可根据具体散热调节送风风机的送风量和调整风阀板的送风方向的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包括机柜,所述的机柜被设置其中的风阀分为送风腔和装载腔,所述的送风腔和装载腔对应的柜体上分别形成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的风阀包括支撑框架和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框架内的多个风阀单元,每个所述的风阀单元分别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风阀板以及与所述的风阀板传动连接以驱动其翻转改变通风量的驱动电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送风腔和装载腔前后分布,所述的风阀竖直设置并位于装载腔的服务器前方,所述的进风口设置在柜体的顶部或底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阀水平设置,所述的送风腔和装载腔上下分布,所述的进风口设置在柜体的顶部或顶部、底部或侧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送风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风压传感器以感测压力。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在装载腔各区域的进风口侧和/或出风侧对应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和驱动电机与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进风口处设置有送风风机,所述的送风风机的进风口侧设置有蒸发盘管,所述的送风风机的出风口侧/进风口侧设置有过滤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送风腔内于所述的进风口对应地设置有导流板以将进风导流至风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流板宽度与送风腔宽度相同且内侧面为弧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用以采集装载腔各单元工作电流的电流采集单元,所述的电流采集单元和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进风口和送风腔宽度相同。一种所述的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装载腔划分为数个区域,每个区域与至少一组风阀单元相对应;2)当该区域的工作电流之和大于总平均电流的电流阈值时或出入风温差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对应的风阀单元启动并转动风阀板角度对准该区域以将更大的冷量送到该区域;3)当该区域的工作电流之和等于总平均电流或出入风温差在第二温度阈值时,对应的风阀单元采用设定开合状态;4)当该区域的工作电流之和为0时或出入风温差一致时,对应的风阀单元关闭。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列间空调送风形式并不能实现将冷风均衡送到每台机柜内,更无法实现对服务器进行精密送风,调整所需送风量和送风方向。本技术通过风阀单元的独立驱动可对机柜内冷量进行按需分配,有效解决数据中心单机柜局部过热问题,有效降低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有效解决机柜内服务器发热量突然增变需要进行快速散热的问题;同时有效解决了机柜内的散热监控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维效率。本技术的控制方法,以整体散热作为参考依据,可对高散热区进行重点散热,辅以进出风温差的参考,提高控制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有效避免局部异常高温的出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风阀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风阀示意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本技术的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包括机柜,所述的机柜被设置其中的风阀分为送风腔和装载腔,所述的送风腔和装载腔对应的柜体上分别形成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的风阀包括支撑框架3,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框架3内的多个风阀单元5,每个所述的风阀单元分别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风阀板以及与所述的风阀板传动连接以驱动其翻转改变通风量的驱动电机4。所述的风阀设置于装载腔的前侧并保持预定间隔,优选在保证风阀板动作的同时紧邻设置。所述的风阀板的设置及驱动与电动百叶相似,在此不再展开描述。优选地,所述的送风腔为狭长式结构设计,其与装载腔等宽等高设置,涵盖装载腔的送风面,所述的送风腔的柜体上形成有进风口,送风风机2对应固定设置在进风口处,如外侧,装载腔与送风腔相对的侧的柜体侧壁上设置有排风孔;所述的风阀固定在机柜的内壁上,通过前后贯通的方形框架来承载风阀单元,风阀单元分组独立运行,互不干扰,有独立的电机控制,所述电机为交流伺服电机或直流伺服电机,经久耐用而且维护周期长,启动时间较短等特点。所述风阀板为铝合金或工程塑料制成,保证质量可靠并且重量轻;其可采用连杆机构实现连动,通过控制电机驱动风阀板转动改变送风角度及送风量,能保证其后承载位的设备单元,如服务器得到充足冷量的前提下降低能耗。而且通过风阀板的翻转动作,可改变进风方向和通风量,对其对应的装载腔位置进行不同模式的降温或停止降温。具体地,所述的送风腔和装载腔前后分布,所述的风阀竖直设置并位于装载腔的服务器前方,所述的进风口设置在柜体的顶部或底部。或者,所述的风阀水平设置,所述的送风腔和装载腔上下分布,所述的进风口设置在柜体的顶部或底部或侧部。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对应地设置进风口,使进风口不直接与承载腔相对,这样利用气流的扩散性,在保证对重点区域进行针对性冷却的同时,保证整体的运行,起到很好的均衡效果。同时,送风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风压传感器以感测压力。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1为安装在机柜前部纵向至少一个,可以使送风系统时刻掌握内部风压情况。所述的送风腔内于所述的进风口对应地设置有导流板6以将进风导流至风阀,其中,所述的导流板宽度与送风腔宽度相同且内侧面为弧面。将进风通过弧面导流至风阀的进风侧,使其高度方向上具有相近风压,保证后续调节便利性。其中,是进风口和送风腔的宽度是一样的,在整个宽度上送风,保证进风风压均衡,提高制冷的均匀性。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精密送风系统还包括控制器,用以采集装载腔各单元工作电流的电流采集单元,所述的电流采集单元和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所述的机柜被设置其中的风阀分为送风腔和装载腔,所述的送风腔和装载腔对应的柜体上分别形成有进风口和排风口,/n所述的风阀包括支撑框架和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框架内的多个风阀单元,每个所述的风阀单元分别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风阀板以及与所述的风阀板传动连接以驱动其翻转改变通风量的驱动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所述的机柜被设置其中的风阀分为送风腔和装载腔,所述的送风腔和装载腔对应的柜体上分别形成有进风口和排风口,
所述的风阀包括支撑框架和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框架内的多个风阀单元,每个所述的风阀单元分别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风阀板以及与所述的风阀板传动连接以驱动其翻转改变通风量的驱动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腔和装载腔前后分布,所述的风阀竖直设置并位于装载腔的服务器前方,所述的进风口设置在柜体的顶部或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阀水平设置,所述的送风腔和装载腔上下分布,所述的进风口设置在柜体的顶部或顶部、底部或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送风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风压传感器以感测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级机柜智能送风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青余强姚燕家张文政蔡振林
申请(专利权)人:突破电气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