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253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络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网关设备、网络接口芯片、第二网关设备、交换机、电子开关、开关控制电路、单片机和电源模块,第一网关设备与所述网络接口芯片连接,所述网络接口芯片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连接,所述第二网关设备与所述交换机连接;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变压器、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电感、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运算放大器、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的一端连接。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网络通信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络通信系统
本技术涉及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远程数据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中。为了将各处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某一服务器,通常利用网络通信系统实现远程传输数据。目前,在网络通信系统中包括若干个网关设备,当某个网关设备断电或死机后,无法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从而给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现有一些网络通信系统中的某个网关设备断电或死机后,微处理器通过开关控制电路向电子开关发出控制信号,使得网关设备之间仍可以实现通信连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体验。然而,传统网络通信系统的供电部分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缺少限流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网络通信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网络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网关设备、网络接口芯片、第二网关设备、交换机、电子开关、开关控制电路、单片机和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网关设备与所述网络接口芯片连接,所述网络接口芯片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连接,所述第二网关设备与所述交换机连接,所述网络接口芯片与所述电子开关连接,所述电子开关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还与所述网络接口芯片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变压器、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电感、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运算放大器、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一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电感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和电压输出端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电容的负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负极、第四电容的负极和电压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型号为L-1822。在本技术所述的网络通信系统中,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阻值为26kΩ。在本技术所述的网络通信系统中,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型号为LM324。在本技术所述的网络通信系统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技术所述的网络通信系统中,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技术所述的网络通信系统中,所述网络接口芯片的型号为KSZ8863RLLI。实施本技术的网络通信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第一网关设备、网络接口芯片、第二网关设备、交换机、电子开关、开关控制电路、单片机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变压器、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电感、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运算放大器、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和电压输出端,第三二极管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网络通信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网络通信系统实施例中,该网络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网络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网关设备1、网络接口芯片2、第二网关设备3、交换机4、电子开关5、开关控制电路6、单片机7和电源模块8,其中,第一网关设备1与网络接口芯片2连接,网络接口芯片2与第二网关设备3连接,第二网关设备3与交换机4连接,网络接口芯片2与电子开关5连接,电子开关5与开关控制电路6连接,开关控制电路6与单片机7连接,单片机7与电源模块8连接,单片机7还与网络接口芯片2连接。交换机4用于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网络接口芯片2的型号为KSZ8863RLLI。只有相邻的网关设备之间才能直接通信,这种方法同样不会形成环路,因为最后一个网关设备不会连向第一个网关设备。这种连线方法能够用来传输电力,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图2为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2中,该电源模块8包括电压输入端Vin、变压器T、整流桥Z、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二三极管Q2、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电感L、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三电容C3、运算放大器A1、第二二极管D2、第四电容C4和电压输出端Vo,其中,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Vin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电压输入端Vin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整流桥Z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整流桥Z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Z的一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正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电感L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运算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运算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关设备、网络接口芯片、第二网关设备、交换机、电子开关、开关控制电路、单片机和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网关设备与所述网络接口芯片连接,所述网络接口芯片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连接,所述第二网关设备与所述交换机连接,所述网络接口芯片与所述电子开关连接,所述电子开关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还与所述网络接口芯片连接;/n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变压器、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电感、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运算放大器、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一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电感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n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和电压输出端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电容的负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负极、第四电容的负极和电压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型号为L-18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关设备、网络接口芯片、第二网关设备、交换机、电子开关、开关控制电路、单片机和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网关设备与所述网络接口芯片连接,所述网络接口芯片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连接,所述第二网关设备与所述交换机连接,所述网络接口芯片与所述电子开关连接,所述电子开关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还与所述网络接口芯片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输入端、变压器、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电感、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运算放大器、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一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电感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和运算放大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存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通荣耀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