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45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排,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本插排第一插孔内的导电片与和电源线连接片相连接的导电件相分离设置,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导电片或导电件向另一者移动并接触的转动件,当插头的插片插入第一插孔时,插片推动转动件转动,并驱动导电片或导电件向另一者移动并接触,此时电路导通。当插片从第一插孔拔出时,导电片和导电件恢复原位,此时导电片是不带电的。如此设置,当儿童手指或非标导电体误插入第一插孔时,不会发生触电危险;当有水溅入第一插孔也不会造成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排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排。
技术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插排随处可见,不可或缺。传统插排包括有插孔,插孔内设置有导电片,其导电片是一直带电的,当插孔闲置,未插入其他电器的插头时,插孔内的导电片依然处于带电状态,当铁器等非标导电体误插入插孔内,或有水溅入插孔内会有触电或短路的风险。因此,如何制作出一种插排能有效防止因非标导电体误插入插孔或有水溅入插孔而触电或短路,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排,其可以有效防止因非标导电体误插入插孔或有水溅入插孔而触电或短路。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排,包括设置有第一插孔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电源线连接片连接的导电件和用于与插头的插片接触的导电片,导电片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插片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孔的正下方,所述导电片还设置有由所述夹持部延伸出的第一接触部,所述导电件设置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设置有间距,且所述第一接触部或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为弹性结构,所述外壳内还可转动地设置有绝缘材料制成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插孔的边缘方向凸出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孔的下方,当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时,所述插片推动所述转动件转动进而推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二者之一发生弹性形变而向另一者靠近并与之相接触,当所述插片拔出所述第一插孔时,发生弹性形变的所述第一接触部或第二接触部弹性形变恢复,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分离。可选地,所述转动件还包括第二凸部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转轴部,所述第二凸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或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方向凸出。可选地,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为相互垂直连接的水平设置的横板和竖直设置的第二接触板,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为相互垂直连接的均为竖直设置的竖板和第一接触板,所述第一接触板与所述第二接触板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二接触板位于所述转动件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向对方凸出的导电接触件,两个所述导电接触件之间设置有间距。可选地,所述导电片和所述导电件均为一块铜板弯折而成。可选地,所述导电接触件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接触板和所述第二接触板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导电接触件通过所述凸台卡接在所述通孔内。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底壳,所述底壳上盖合有上壳,所述上壳设置有所述第一插孔,所述底壳内还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下壳、上盖和固定件,所述下壳上盖合有所述上盖,所述下壳和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所述固定件,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部相匹配的第一半圆柱形槽和与所述第一插孔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插孔,所述固定件设置有与所述转轴部相匹配的第二半圆柱形槽,所述转轴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柱形槽和所述第二半圆柱形槽扣合而成的圆柱形槽内,所述固定件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电片和所述导电件的卡槽。可选地,所述插排还设置有USB接口。可选地,所述底壳设置有散热孔。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插排,包括底壳和盖合在所述底壳的上壳,所述上壳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底壳内设置有与电源线连接片连接的导电件和用于与插头的插片接触的导电片,导电片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插片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孔的正下方,所述导电片还设置有由所述夹持部延伸出的第一接触部,所述导电件设置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底壳内还可转动地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插孔的边缘方向凸出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孔的下方,还包括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设置有两个接触部,所述导电连接件一端与弹性件相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底壳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导电连接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转动件的一侧,当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时,所述插片推动所述转动件转动并推动所述导电连接件移动至其所述两个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接触,当所述插片从所述第一插孔拔出时,所述弹性件恢复原状并推动所述导电连接件至其所述两个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分离。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插排第一插孔内的导电片与和电源线连接片相连接的导电件相分离设置,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导电片或导电件向另一者移动并接触的转动件,当插头的插片插入第一插孔时,插片推动转动件转动,并驱动导电片或导电件向另一者移动并接触,此时电路导通。当插片从第一插孔拔出时,导电片和导电件恢复原位,此时导电片是不带电的。如此设置,当儿童手指或非标导电体误插入第一插孔时,不会发生触电危险;当有水溅入第一插孔也不会造成短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固定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导电件和导电片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固定结构的投影视图;图10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导电件、导电片和导电连接件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另一个角度的视图;图13是图1的分解图。图中:1-底壳,2-上壳,3-固定件,4-导电片,5-导电件,6-电源线连接片,7-转动件,8-导电接触件,9-导电连接件,10-弹簧,11-散热孔,12-电路板,13-USB接口,14-变压器,21-第一插孔,31-上盖,32-固定件,33-下壳,41-第一接触部,42-夹持部,51-第二接触部,71-转轴部,72-第一凸部,73-第二凸部,311-第二插孔,312-第一半圆柱形槽,321-第二半圆柱形槽,411-竖板,412-第一接触板,511-横板,512-第二接触板。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排,包括设置有第一插孔(21)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电源线连接片(6)连接的导电件(5)和用于与插头的插片接触的导电片(4),导电片(4)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插片的夹持部(42),所述夹持部(42)位于所述第一插孔(21)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4)还设置有由所述夹持部(42)延伸出的第一接触部(41),所述导电件(5)设置有第二接触部(51),所述第一接触部(4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51)之间设置有间距,且所述第一接触部(41)或所述第二接触部(51)设置为弹性结构,所述外壳内还可转动地设置有绝缘材料制成的转动件(7),所述转动件(7)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插孔(21)的边缘方向凸出的第一凸部(72),所述第一凸部(72)位于所述第一插孔(21)的下方,当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第一插孔(21)时,所述插片推动所述转动件(7)转动进而推动所述第一接触部(4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51)二者之一发生弹性形变而向另一者靠近并与之相接触,当所述插片拔出所述第一插孔(21)时,发生弹性形变的所述第一接触部(41)或第二接触部(51)弹性形变恢复,所述第一接触部(4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51)相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排,包括设置有第一插孔(21)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电源线连接片(6)连接的导电件(5)和用于与插头的插片接触的导电片(4),导电片(4)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插片的夹持部(42),所述夹持部(42)位于所述第一插孔(21)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4)还设置有由所述夹持部(42)延伸出的第一接触部(41),所述导电件(5)设置有第二接触部(51),所述第一接触部(4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51)之间设置有间距,且所述第一接触部(41)或所述第二接触部(51)设置为弹性结构,所述外壳内还可转动地设置有绝缘材料制成的转动件(7),所述转动件(7)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插孔(21)的边缘方向凸出的第一凸部(72),所述第一凸部(72)位于所述第一插孔(21)的下方,当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第一插孔(21)时,所述插片推动所述转动件(7)转动进而推动所述第一接触部(4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51)二者之一发生弹性形变而向另一者靠近并与之相接触,当所述插片拔出所述第一插孔(21)时,发生弹性形变的所述第一接触部(41)或第二接触部(51)弹性形变恢复,所述第一接触部(4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51)相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7)还包括第二凸部(73)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转轴部(71),所述第二凸部(73)向所述第一接触部(41)或所述第二接触部(51)的方向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51)设置为相互垂直连接的水平设置的横板(51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接触板(512),所述第一接触部(41)设置为相互垂直连接的均为竖直设置的竖板(411)和第一接触板(412),所述第一接触板(412)与所述第二接触板(512)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二接触板(512)位于所述转动件(7)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板(412)和第二接触板(512)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向对方凸出的导电接触件(8),两个所述导电接触件(8)之间设置有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4)和所述导电件(5)均为一块铜板弯折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件(8)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接触板(412)和所述第二接触板(512)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导电接触件(8)通过所述凸台卡接在所述通孔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永容
申请(专利权)人:壹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