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背板、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41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金属背板、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顶,金属背板包括背板本体,背板本体中间部分下陷形成容置空腔,背板本体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搭接边和两个相对的第二搭接边,容置空腔位于两个第一搭接边之间,容置空腔位于两个第二搭接边之间。光伏组件包括金属背板,容置空腔底部依次层叠有绝缘胶黏层、电池层、粘接层和玻璃层,玻璃层与背板本体通过粘接层粘接固定。光伏屋顶由多块光伏组件连接构成。本申请可以降低了光伏组件隐裂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背板、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顶
本技术一般涉及光伏领域,具体涉及太阳能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背板、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顶。
技术介绍
绿色建筑发展逐步成为行业关注点,这种新型建筑是对传统建筑的升级。传统建筑冬季供暖是以煤炭集中燃烧为主,造成环境污染;在夏季,建筑制冷主要以矿石燃烧发电为主,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长此以往,导致生态破坏。与此同时,随着晶硅材料规模化生产,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在不断下降,这是一种清洁、可自由配置功率的发电方式,在冬季时,可以使用太阳能发电来取暖;在夏季时,用电高峰期也是太阳能光伏组件发电高峰期;可以减轻电网负荷,并且发出多余的电可以供给电网或者存储起来,是一种即经济又环保的住宅用电方案。传统的建筑外表面仅作为美化或防水使用,BIPV(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光伏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组件是一种既可作为建筑外表面又能发电的新型建筑材料,可应用在建筑屋顶、建筑外立面上,其大面积使用将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目前,BIPV通常采用金属背板的光伏瓦,但是金属背板的光伏瓦常年在户外,特别是沙漠地区,容易导致光伏组件产生隐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提高抗变形能力的金属背板、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顶。第一方面,本技术的金属背板,包括背板本体,背板本体中间部分下陷形成容置空腔,背板本体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搭接边和两个相对的第二搭接边,容置空腔位于两个第一搭接边之间,容置空腔位于两个第二搭接边之间。优选地,所述容置空腔的形状为长方体。优选地,所述容置空腔的下陷深度为0.5mm~4mm。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搭接边为由所述背板本体弯折形成折弯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搭接边中的一个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两个所述折弯连接部之间。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光伏组件,包括本技术所提供的金属背板,以及依次层叠的绝缘胶黏层、电池层、粘接层和玻璃层,所述绝缘胶黏层置于所述金属背板的容置空腔的底部;所述玻璃层与所述背板本体通过所述粘接层粘接固定。优选地,所述玻璃层的面积大于所述容置空腔的面积,所述玻璃层完全覆盖所述容置空腔,所述绝缘胶黏层、所述电池层和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容置空腔的下陷深度。优选地,两个第一搭接边以及两个第二搭接边分别通过所述粘接层与所述玻璃层粘接。优选地,所述玻璃层的面积小于等于所述容置空腔的面积。优选地,所述绝缘胶黏层、所述电池层、所述粘接层和所述玻璃层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容置空腔的下陷深度。第三方面,本技术的光伏屋顶,由多块本技术所提供的光伏组件连接构成。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金属背板中间部分下陷形成容置空腔,容置空腔底部上依次层叠有绝缘胶黏层、电池层、粘接层和玻璃层,在容置空腔的四周设置两个第一搭接边和两个第二搭接边,金属背板的下陷结构能够抑制金属背板因热胀冷缩导致的形变量,同时金属背板的下陷形成容置空腔,电池片容置于该容置空腔内,避免金属背板与玻璃形变不匹配对电池片造成的损害,降低了光伏组件隐裂的可能性,能够解决现有的光伏屋顶在使用过程中光伏组件容易产生隐裂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金属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光伏组件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光伏组件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研究发现,造成金属背板的光伏瓦易隐裂的原因是,当光伏瓦在户外,特别是沙漠地区,长期反复的冷热交替,由于金属背板与盖板玻璃的热膨胀形变系数不同,导致光伏瓦产生因金属背板与盖板玻璃收缩不一致而内应力,电池片受到损伤进而易造成隐裂,进而降低光伏瓦的性能。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为,请参考图1,一种金属背板,包括背板本体10,背板本体10中间部分下陷形成容置空腔11,背板本体1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搭接边12和两个相对的第二搭接边13,容置空腔11位于两个第一搭接边12之间,容置空腔11位于两个第二搭接边13之间。也就是说,容置空腔11位于金属背板的中心区域,其被两个第一搭接边12和两个第二搭接边13围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将金属背板中间部分下陷形成容置空腔,金属背板的下陷结构能够抑制金属背板因热胀冷缩导致的形变量,同时金属背板的下陷形成容置空腔,电池片容置于该容置空腔内,避免金属背板与玻璃形变不匹配对电池片造成的损害,降低了光伏组件隐裂的可能性,能够解决现有的光伏屋顶在使用过程中光伏组件容易产生隐裂的问题。进一步的,容置空腔11的形状为长方体。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容置空腔的形状为长方体,便于在容置空腔底部层叠绝缘胶黏层、电池层、粘接层和玻璃层。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容置空腔11的下陷深度为0.5mm~4mm。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搭接边12为由背板本体10弯折形成折弯连接部;两个第二搭接边13中的一个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筋,加强筋位于两个折弯连接部之间。由于折弯连接部在第一搭接边方向形成加强,进而造成搬运时所施加的不当的扭力会集中在第二搭接边上,在第二搭接边上设置加强筋,能够提高金属背板在第二搭接边方向上的强度,增加金属背板在第二搭接边方向上的抗变形能力,这样金属背板无论在第一搭接边方向和第二搭接边方向都进行了加强,避免了薄弱地方的产生。当然,可以沿着金属背板的端边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多根加强筋,可以但不仅仅为,加强筋的数量为三根,在保证金属背板在宽度方向上的强度前提下,能够降低金属背板的加工难度以及制造成本。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为,参考图1-6,一种光伏组件,包括金属背板,容置空腔11底部依次层叠有绝缘胶黏层20、电池层30、粘接层40和玻璃层50,玻璃层50与背板本体10通过粘接层40粘接固定。也就是说,绝缘胶黏层20远离电池层30的一侧与容置空腔的底部接触。其中,绝缘胶黏层20的主要作用是,将电池层30与金属背板之间产生电绝缘,避免漏电;同时将电池层30与金属背板封装在一起。绝缘胶黏层20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复合层,例如可以由绝缘层和胶黏层构成的复合层。其中,电池层30有若干相互联接在一起的电池片构成。其中,粘接层40的主要作用是,将电池层30与玻璃层50封装在一起。粘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中间部分下陷形成容置空腔,所述背板本体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搭接边和两个相对的第二搭接边,所述容置空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搭接边之间,所述容置空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搭接边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中间部分下陷形成容置空腔,所述背板本体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搭接边和两个相对的第二搭接边,所述容置空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搭接边之间,所述容置空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搭接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腔的形状为长方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腔的下陷深度为0.5mm~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背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搭接边为由所述背板本体弯折形成折弯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搭接边中的一个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两个所述折弯连接部之间。


5.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金属背板,以及依次层叠的绝缘胶黏层、电池层、粘接层和玻璃层,所述绝缘胶黏层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迪张永强寸小涛陈鹏飞朱鹏博刘璿睿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光伏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