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及紫外无极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40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及紫外无极灯,波导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腔体且其底部敞口;所述壳体的若干侧壁上形成有贯穿其侧壁的第一散热孔,且在其俯视方向上可见有贯穿其外壁的第二散热孔;在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的正视外轮廓内可形成的最长线段的长度不超过所使用微波的半波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及紫外无极灯通过在壳体的侧壁设置第一散热孔,且在壳体的顶部设置第二散热孔,可使空气能够在壳体内横向以及纵向流通,有效提高了紫外无极灯的散热性能,可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对散热孔的尺寸进行限制,保证散热性能的同时有效防止了微波泄漏。

A kind of waveguide and ultraviolet electrodeless lamp for ultraviolet electrodeless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及紫外无极灯
本技术涉及紫外灯
,特别是涉及一种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及紫外无极灯。
技术介绍
微波无电极紫外光源是一种在高能微波场中使稀薄气体发生电离而发光的紫外线光源,它的灯管既没有灯丝也没有电极,只是在真空的石英管中充入少量的起辉气体和发光物质。对于紫外无极灯而言,其散热性能对其寿命及性能影响尤为重要,对于现有的紫外无极灯而言,由于要减少微波泄漏,其散热孔设置较少,散热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好且能有效防止微波泄漏的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及紫外无极灯。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腔体且其底部敞口;所述壳体的若干侧壁上形成有贯穿其侧壁的第一散热孔,且在其俯视方向上可见有贯穿其外壁的第二散热孔;在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的正视外轮廓内可形成的最长线段的长度不超过所使用微波的半波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孔及第二散热孔均呈圆形,且两者的直径的范围均为3-6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孔及第二散热孔均呈正多边形,且两者所对应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直径的范围均为3-6mm。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上部轮廓具有对称分布的倾斜边;壳体的上部由水平的顶部以及对称设于所述顶部两侧的斜边构成;所述第二散热孔形成于两个所述斜边上。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俯视轮廓为四方形,所述第一散热孔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孔的走向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底面。进一步地,所述顶部上形成有供磁控管的天线头伸入的伸入孔。进一步地,由所述斜边向上延伸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用于安装磁控管的安装孔。紫外无极灯,包括上述的紫外无极灯用波导,还包括:磁控管,其安装于壳体的顶端,其天线头伸入壳体的腔体内;屏蔽网,其安装于壳体的底部;反光罩,其安装于壳体的腔体内,且其上形成有通气孔及通微波孔;及紫外灯管,其安装于所述反光罩内。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及紫外无极灯通过在壳体的侧壁设置第一散热孔,且在壳体的顶部设置第二散热孔,可使空气能够在壳体内横向以及纵向流通,有效提高了紫外无极灯的散热性能,可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对散热孔的尺寸进行限制,保证散热性能的同时有效防止了微波泄漏。附图说明附图1为紫外无极灯的结构图;附图2为紫外无极灯用波导的第一视角结构图;附图3为紫外无极灯用波导的第二视角结构图;附图4为紫外无极灯用波导的俯视图。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0-壳体;11-第一散热孔;12-第二散热孔;13-顶部;14-斜边;15-伸入孔;16-安装部;17-安装孔;20-磁控管;21-天线头;30-屏蔽网;40-反光罩;41-通气孔;42-通微波孔;50-紫外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所示为紫外无极灯的结构图,其包括波导、磁控管20、屏蔽网30、反光罩40以及紫外灯管50。其中,如附图2所示,波导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形成有腔体且其底部敞口,磁控管20安装于壳体10的顶端,其天线头21伸入壳体10的腔体内,其天线头21可在腔体内产生微波。本实施例中,磁控管20所产生的微波的频率为2.45GHz,其一整个波长的长度为12.24mm。屏蔽网30安装于壳体10的底部,屏蔽网30可屏蔽灯具外部的干扰信号,减少灯具工作过程中的谐振干扰频率。反光罩40安装于壳体10的腔体内,且其上形成有通气孔41及通微波孔42,紫外灯管50安装于所述反光罩40内。反光罩40的主要作用是反射紫外灯管50发出的紫外光,使得尽可能多的紫外光从壳体10底部的敞口射出至壳体10外,提升对产生的紫外光的利用率;反光罩40上的通气孔41主要用于通风,利于紫外灯管50的散热,反光罩40上的通微波孔42用于为微波的传播让路,使得磁控管20产生的微波可穿过反光罩40作用于反光罩40内的紫外灯管50,使得紫外灯管50可产生紫外光。对于上述的紫外无极灯,其存在两个主要热源,第一个热源为磁控管20,由于磁控管20的主要部分置于波导外,只有其天线头21置于腔体内,因此主要需要考虑天线头21的散热问题;第二个热源为紫外灯管50,其置于反光罩40内,其也存在散热不良的问题。此两处热源涉及紫外无极灯的两个重要部件,因此解决其散热问题可有效提升紫外无极灯的使用寿命。如附图3所示,本技术的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形成有腔体且其底部敞口;所述壳体10的若干侧壁上形成有贯穿其侧壁的第一散热孔11,且在其俯视方向上可见有贯穿其外壁的第二散热孔12,如附图4所示。设于侧壁上的第一散热孔11可产生横向穿过腔体的气流,俯视方向上可见的第二散热孔12可与壳体10底部的敞口呼应,使得气流可纵向穿过腔体,如此可充分照顾到两个热源的散热,达成较好的散热效果,由于单个散热孔的大小收到限制,因此为了达成好的散热效果,第一散热孔11以及第二散热孔12均以孔群的形式出现,即壳体10的单个侧壁上密集地开有若干第一散热孔11,在壳体10的俯视方向上可见密集分布的若干第二散热孔12。所述第一散热孔11及第二散热孔12为圆形孔或正多边形孔,当然也可以是不特定形状的孔。当第一散热孔11及第二散热孔12为圆形孔时,第一散热孔11与第二散热孔12的孔径的范围均不超过磁控管20所产生的微波的半波长,针对本实施例,由于微波的整波长为12.24mm,因此两种散热孔的孔径不超过6mm,超过6mm会造成微波衍射现象,造成微波泄漏;此外,照顾到散热效果的考虑,优选的范围为3-6mm,其中,孔径的主要可选的尺寸为3mm、3.5mm、4mm、4.5mm、5mm、5.5mm及6mm。同理,对于本实施例,当第一散热孔11及第二散热孔12为正多边形孔时,孔的正视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的范围均为3-6mm,在所有的正多边形孔中,优选为正六边形孔,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直径的主要可选的尺寸为3mm、3.5mm、4mm、4.5mm、5mm、5.5mm及6mm。此外,第一散热孔11与第二散热孔12也可能是不特定形状的其他形状的孔,包括各种异形孔,对于此种情形,若在所述第一散热孔11与第二散热孔12的正视外轮廓内可形成的最长线段的长度不超过微波的半波长,该形状不特定的孔就可以作为散热孔。对于本实施例,其含义为:若以孔的正视外轮廓作为边线,在边线以内的区域内可画的所有线段中最长的线段的长度不超过6mm,则满足该条件的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为优选,上述壳体10为一体成型件,壳体10上形成的所有结构(如腔体、第一散热孔11、第二散热孔12等)均为一次开模形成,且其上部轮廓具有对称分布的倾斜边,具体地,壳体10的上部由水平的顶部13以及对称设于所述顶部13两侧的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腔体且其底部敞口;其特征在于,/n所述壳体的若干侧壁上形成有贯穿其侧壁的第一散热孔,且在其俯视方向上可见有贯穿其外壁的第二散热孔;/n在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的正视外轮廓内可形成的最长线段的长度不超过所使用微波的半波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腔体且其底部敞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若干侧壁上形成有贯穿其侧壁的第一散热孔,且在其俯视方向上可见有贯穿其外壁的第二散热孔;
在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的正视外轮廓内可形成的最长线段的长度不超过所使用微波的半波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及第二散热孔均呈圆形,且两者的直径的范围均为3-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及第二散热孔均呈正多边形,且两者所对应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直径的范围均为3-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无极灯用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部轮廓具有对称分布的倾斜边;壳体的上部由水平的顶部以及对称设于所述顶部两侧的斜边构成;所述第二散热孔形成于两个斜边上。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绪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壹成万业高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