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39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静触头和动触头,动触头上设置有弧触点和主触点,弧触点位于动触头的外端,静触头与动触头在分闸状态下相互靠近的一侧边缘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合闸过程中弧触点先于主触点接触静触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动触头的弧触点在合闸时和静触头先接触,分闸时最后断开,使大部分烧损集中在弧触点,有效控制动触头烧蚀点位置;静触头凹坑设计,增大了弧触头的熔渣堆积超过主触点高度的安全余量,增加合闸可靠性;不占用动触头运动方向的空间,使动触头运动方向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增大了设计开距,提升了产品性能。

Contact match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
本技术属于隔离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
技术介绍
隔离开关是一种主要用于“隔离电源、倒闸操作、用以连通和切断小电流电路”,无灭弧功能的开关器件。隔离开关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流的开关设备.现有的平动式隔离开关一般静触头固定在基座上,动触头安装在可滑动的滑块上,通过滑块的滑动,使动静触头分离、闭合实现开关的通断。现有的平动式隔离开关存在以下缺陷:1、动静触头相接触闭合时,一般为线接触或一个平面接触,其电磨损位置不可控,导致试后试验不稳定;2、因为触头烧蚀、熔渣堆积,导致合闸不可靠;3、部分产品带有引弧尖角特征,但占用动触头运动方向空间,设计开距被缩小,产品性能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动静触头相接触闭合时电磨损位置不可控,导致试后试验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使大部分烧损集中在弧触点,以控制触头烧蚀点位置。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包括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静触头和动触头的接触和分离实现所述电气开关的通断,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有弧触点和主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相对应的一侧接触面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合闸过程中弧触点先于主触点接触静触头。作为优选,所述弧触点位于动触头的外端。作为优选,所述静触头上设置有与弧触点相适应的凹槽,当静触头与动触头合闸时,所述弧触点位于凹槽中,采用以上结构,凹槽增大了弧触头的熔渣堆积超过主触点高度的安全余量,提高合闸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动触头侧边缘上设置有缺槽,该缺槽位于弧触点和主触点之间。采用以上结构,尽可能减小动触头与静触头刚接触及最后断开时的接触面积,延长弧触点与静触头单独接触的时间。作为优选,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在分闸状态下相互靠近的一侧边缘上均具有倒角。采用以上结构,便于静触头和动触头的顺利插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动触头的弧触点在合闸时和静触头先接触,分闸时最后断开,使大部分烧损集中在弧触点,有效控制动触头烧蚀点位置;静触头凹坑设计,增大了弧触头的熔渣堆积超过主触点高度的安全余量,增加合闸可靠性;不占用动触头运动方向的空间,使动触头运动方向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增大了设计开距,提升了产品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由静触头1和动触头2组成,静触头1固定在基座上,动触头2安装在能滑动的滑块上,动触头2在滑块的带动下靠近或远离静触头1,从而实现合闸或分闸,静触头1与动触头2相互靠近的一侧边缘上均具有倒角。动触头2上设置有弧触点201和主触点202,弧触点201位于动触头2的外端。静触头1与动触头2相互对应的一侧接触面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合闸过程中弧触点201先于主触点202接触静触头1,同时在分闸时弧触点201与静触头1最后断开,从而使大部分烧损集中在弧触点201。如图1和图2所示,在动触头2对应靠近静触头1的一侧边缘上设置有缺槽203,该缺槽203位于弧触点201和主触点202之间,缺槽203的设置延长了弧触点201与静触头1的单独接触时间,进一步控制动触头2的烧蚀点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静触头1上设置有与弧触点201相适应的凹槽101,凹槽101从静触头1的中部向远离动触头2的方向延伸,避免动触头2的弧触点201在与静触头1刚接触时直接进入凹槽101,导致接触不到位,当处于合闸状态时,动触头2的弧触点201正好位于凹槽101中。弧触点201的熔渣堆积在凹槽101内,能够避免熔渣垫高弧触点201,导致合闸不可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动触头的弧触点在合闸时和静触头先接触,分闸时最后断开,使大部分烧损集中在弧触点,有效控制动触头烧蚀点位置;静触头凹坑设计,增大了弧触头的熔渣堆积超过主触点高度的安全余量,增加合闸可靠性;不占用动触头运动方向的空间,使动触头运动方向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增大了设计开距,提升了产品性能。本技术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数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包括静触头(1)和动触头(2),所述静触头(1)和动触头(2)的接触和分离实现所述电气开关的通断,所述动触头(2)上设置有弧触点(201)和主触点(202),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1)与动触头(2)相对应的一侧接触面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合闸过程中弧触点(201)先于主触点(202)接触静触头(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包括静触头(1)和动触头(2),所述静触头(1)和动触头(2)的接触和分离实现所述电气开关的通断,所述动触头(2)上设置有弧触点(201)和主触点(202),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1)与动触头(2)相对应的一侧接触面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合闸过程中弧触点(201)先于主触点(202)接触静触头(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触点(201)位于动触头(2)的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阳柯正张江蒋兆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