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检测系统及其温湿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176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湿度检测系统及其温湿度检测装置,该温湿度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壳和主机,固定壳包括底板、侧板以及扣合件,侧板围设在底板的连续三边上以形成滑槽,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扣合件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扣合件与底板连接并凸出于底板的位于滑槽内的表面;主机设置在滑槽内,且主机的一端面抵接于第二侧板,主机的另一相对端面抵接于扣合件。通过在主机的周边围设侧板以及扣合件,可以使得主机的两相对端面分别抵接于两相对设置的侧板,主机的另两相对端面分别抵接于侧板和扣合件,从而提升主机与固定壳的连接稳定性。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etection system and its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湿度检测系统及其温湿度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温湿度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温湿度检测系统及其温湿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温度和湿度是众多领域中需要检测的重要环境参数。特别是在仓库保管和冷链运输中,需要对待测对象所处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一方面可以对湿度和温度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从而便于保存和运输待测对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能源。目前,通常将温湿度检测装置的固定壳和主机设置成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将固定壳固定设置在载体上,并将主机通过固定壳固定在载体上。将主机和固定壳可拆卸连接,可以在温湿度检测装置不使用时,便于拆卸主机。但是由于运输产生的震动会导致主机与固定壳的连接松动,从而造成主机与固定壳脱离连接,进而损坏主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温湿度检测系统及其温湿度检测装置,以解决固定壳和主机连接不牢固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壳和主机,所述固定壳包括底板、侧板以及扣合件,所述侧板围设在所述底板的连续三边上以形成滑槽,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扣合件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扣合件与所述底板连接并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位于滑槽内的表面;所述主机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所述主机的一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主机的另一相对端面抵接于所述扣合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主机的周边围设侧板以及扣合件,可以使得主机的两相对端面分别抵接于两相对设置的侧板,主机的另两相对端面分别抵接于侧板和扣合件,从而提升主机与固定壳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圈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主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圈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中的固定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的固定壳与盖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的主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中的下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温湿度传感器中的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温湿度传感器中的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温湿度传感器的电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0中的充电接口保护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温湿度检测系统100可以安装在冷链环境中,以获取处于冷链环境中的待测对象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或者气体成分等信息。具体地,本技术中的温湿度检测系统100与预设范围内的无线网关(图中未示出)建立有无线信道连接。其中,一个无线网关可以通信连接多个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温湿度检测系统100,以实现一对多通讯。在冷链过程中,贮藏待测对象的载体一般为冷藏设备或冷链箱等。冷藏设备可以为冰箱、冰柜或冷藏室等,冷藏设备主要用于存放药品、疫苗或其它需要冷链运输的物品。例如,温湿度检测系统100可以安装在冷藏设备内部或外部,温湿度检测系统100用于采集冷藏设备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或气体成分等信息。温湿度检测系统100采集到冷藏设备内部或外部的环境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或气体成分等信息后,将温度信息、湿度信息或气体成分信息发送至已连接的无线网关,以通过无线网关将温度信息、湿度信息或气体成分信息上传至远程服务器。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温湿度检测系统100可以包括温湿度检测装置10和探头20,其中,探头20与温湿度检测装置10电连接,用于探测处于冷链环境中的待测对象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或者气体成分等信息。温湿度检测装置10用于接收探头20的探测信息,并将该信息进行储存或者通过无线网关上传至远程服务器。具体地,请参阅图3,图3是图1中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温湿度检测装置10可以包括固定壳12和主机14,固定壳12上开设有滑槽121,主机14设置在滑槽121内。本技术实施例将固定壳12和主机14可拆卸连接,将固定壳12固定在贮藏待测对象的载体上,在需要检测载体内的温湿度等信息时,仅需将主机14自滑槽121固定在固定壳12上即可开始进行检测,在不需要检测时,也便于将主机14从滑槽121内取出。避免了通过紧固件频繁固定安装以及拆卸主机14,进而使得温湿度检测装置10的安装、拆卸更加便捷。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壳12可包括底板122、侧板123以及扣合件124。侧板123围设在底板122的连续三边上以形成滑槽121。侧板123包括第一侧板1231、第二侧板1232以及第三侧板1233,第一侧板1231和第三侧板1233相对设置,扣合件124与第二侧板1232相对设置。扣合件124与底板122连接并凸出于底板122的位于滑槽121内的表面。主机14设置在滑槽121内,且主机14的一端面抵接于第二侧板1232,主机14的另一相对端面抵接于扣合件12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主机14的周边围设侧板123以及扣合件124,可以使得主机14与固定壳12的连接更加稳定。如图4所示,图4是图3中的圈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扣合件124包括连接部1242和扣合部1244,连接部1242与底板122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连接部1242的一端与底板122连接,连接部1242的另一端与扣合部1244连接,扣合部1244的末端向靠近主机14的方向弯折延伸。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底板122上对应连接部1242的位置开设有避让槽,该避让槽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侧边以及连接两侧边的底边。连接部1242为矩形板,矩形板的一条边与避让槽的底边连接,另外两侧边分别与避让槽的两相对侧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壳和主机,所述固定壳包括底板、侧板以及扣合件,所述侧板围设在所述底板的连续三边上以形成滑槽,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扣合件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扣合件与所述底板连接并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位于滑槽内的表面;所述主机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所述主机的一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主机的另一相对端面抵接于所述扣合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壳和主机,所述固定壳包括底板、侧板以及扣合件,所述侧板围设在所述底板的连续三边上以形成滑槽,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扣合件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扣合件与所述底板连接并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位于滑槽内的表面;所述主机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所述主机的一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主机的另一相对端面抵接于所述扣合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包括连接部和扣合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扣合部连接,所述扣合部的末端向靠近所述主机的方向弯折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的末端呈渐收圆弧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包括两个,且两个所述扣合件沿第一平面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对称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开设有解锁槽,所述解锁槽位于两个所述扣合件之间,当所述主机固定在所述固定壳上时,所述主机的表面的至少部分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旭东林捷刘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洲斯移动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