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10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给气进风口,给气出风口,给气用风机,给气风路,排气进风口,排气出风口,排气用风机,排气风路,使通过给气风路的空气和通过所述排气风路气互相交换能量的热交换单元,净化从给气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的集尘单元,将包含所述壳体的底面的一条的侧面作为投影侧面,将热交换单元的给气进风面、集尘单元的进风面、给气用风机的进风面的法线投影在投影侧面上的直线,分别作为热交换单元投影直线、集尘单元投影直线、给气用风机投影直线,热交换单元投影直线、集尘单元投影直线、给气用风机投影直线分别与长边形成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在同一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确保热交换效率的同时实现小型化。

A heat exchan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CN201820396033.6公开了一种立柜式全热交换除霾新风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新风模块、排风模块、热交换芯体2。新风模块包括:设置在热交换芯体2上方的新风模块过滤装置3、设置于新风模块过滤装置3上方的新风风机4和新风出风口5,以及设置在热交换芯体2下方的外新风口6。排风模块包括:设置在热交换芯体2下方的排风风机和设置在热交换芯体2左侧的回风入口。该立柜式全热交换除霾新风系统将外新风口6、热交换芯体2、新风模块过滤装置3、新风风机4、新风出风口5以竖着堆叠的方式从下往上设置,引导空气从壳体1的下部往壳体1的上部方向吹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对于
技术介绍
的立柜式全热交换除霾新风系统,其是以竖着堆叠的方式设置外新风口、热交换芯体、新风模块过滤装置、新风风机、新风出风口等部件,会使得壳体高而且大。当将其安装在房间时,占用房间较多的空间,不利于小型化。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在确保热交换效率的同时实现小型化的热交换装置。(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中空长方体的壳体,用于使第一空间的空气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给气进风口,用于使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向第二空间吹出的给气出风口,引导所述给气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吹向所述给气出风口的给气用风机,连通所述给气进风口和所述给气出风口的给气风路,用于使所述第二空间的空气进入所述壳体内的排气进风口,用于使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间吹出的排气出风口,引导所述排气进风口的空气吹向所述排气出风口的排气用风机,连通所述排气进风口和所述排气出风口的排气风路,使通过所述给气风路的空气和通过所述排气风路的空气互相交换能量的热交换单元,净化从所述给气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的集尘单元,将包含所述壳体的底面的一条长边的侧面作为投影侧面,将所述热交换单元的给气进风面、所述集尘单元的进风面、所述给气用风机的进风面的法线投影在所述投影侧面上的直线,分别作为热交换单元投影直线、集尘单元投影直线、给气用风机投影直线,所述热交换单元投影直线、所述集尘单元投影直线、所述给气用风机投影直线分别与所述长边形成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在同一侧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集尘单元的进风面和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所述给气进风面平行设置,所述给气用风机的进风面和所述集尘单元的出风面平行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形成所述集尘单元的进风面的边中最长的边A与所述排气进风口所在的面所形成的角度为大于0度、小于90度。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给气风路中,从所述给气进风口侧开始,所述热交换单元,所述集尘单元,所述给气用风机按顺序设置,所述集尘单元的所述边A、与所述热交换单元、所述给气用风机的分别与所述边A平行的边中,所述集尘单元的所述边A最长。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给气进风口与所述热交换单元相对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给气进风口与所述热交换单元不相对,在所述给气进风口的下游侧设置给气进风空间,所述给气进风空间使所述给气进风口与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所述给气进风面连通。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给气进风空间内,用于将所述排气进风口或所述给气进风口切换至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风路切换单元,和通过所述风路切换单元关闭所述给气进风口而形成的,所述给气用风机将空气从所述排气进风口吹向所述给气出风口的循环风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将所述排气用风机的进风面的法线投影在所述投影侧面上的直线,作为排气用风机投影直线,所述排气用风机投影直线与所述长边形成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与所述热交换单元投影直线与所述长边形成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在同一侧上。(三)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热交换单元、集尘单元、给气用风机的厚度不变的情况下,热交换单元、集尘单元、给气用风机在壳体内向同一方向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大于0度、小于90度,这样可以确保给气风路的顺畅,减少经过给气风路中空气的压损,确保热交换效率。相对于现有技术,热交换装置的最高点与底面之间的直线距离更短,使整个壳体的高度可以降低,从而在确保热交换效率的同时实现热交换装置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立柜式全热交换除霾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热交换装置除去风路切换单元后的立体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热交换装置除去风路切换单元和排气用风机后的正面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热交换装置的正面截面图。【符号说明】【现有技术】1-壳体;2-热交换芯体;3-新风模块过滤装置;4-新风风机;5-新风出风口;6-外新风口。【本技术】10-热交换装置;11-壳体;111-给气进风口;112-给气出风口;113-排气进风口;114-顶面;115-底面;116-正面;117-背面;118、119-侧面;1151-长边;12-给气风路;13-排气风路;14-热交换单元;141-给气进风面;142-给气出风面;143-排气进风面;144-排气出风面;145-热交换单元投影直线;15-集尘单元;151-进风面;152-出风面;153-集尘单元投影直线;16-风路切换单元;17-给气用风机;171-马达;172-蜗牛壳;173-进风面;174-给气用风机投影直线;18-排气用风机;181-马达;182-蜗牛壳;183-进风面;19-给气进风空间;A-边;B、C、D-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10,热交换装置10可安装于第一空间,第一空间比如为室内,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通过墙壁被隔开,第二空间比如为室外。如图2和图4所示,热交换装置10包括:壳体11、给气风路12、排气风路13、循环风路(图中未示)、集尘单元15、热交换单元14、给气用风机17、排气用风机18、给气进风空间19、风路切换单元16。壳体11形成热交换装置10的外廓,呈中空长方体箱状。壳体11包括:顶面114、底面115、四个侧面。其中,包含底面115的一条长边的侧面可称为正面116和背面117。其中,以图2的视角来看,顶面114和底面115分别是位于壳体11上、下两侧的面。两个侧面118、119分别是位于壳体11左、右两侧的面。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n中空长方体的壳体,/n用于使第一空间的空气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给气进风口,/n用于使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向第二空间吹出的给气出风口,/n引导所述给气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吹向所述给气出风口的给气用风机,/n连通所述给气进风口和所述给气出风口的给气风路,/n用于使所述第二空间的空气进入所述壳体内的排气进风口,/n用于使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间吹出的排气出风口,/n引导所述排气进风口的空气吹向所述排气出风口的排气用风机,/n连通所述排气进风口和所述排气出风口的排气风路,/n使通过所述给气风路的空气和通过所述排气风路的空气互相交换能量的热交换单元,/n净化从所述给气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的集尘单元,/n其特征在于,/n将包含所述壳体的底面的一条长边的侧面作为投影侧面,/n将所述热交换单元的给气进风面、所述集尘单元的进风面、所述给气用风机的进风面的法线投影在所述投影侧面上的直线,分别作为热交换单元投影直线、集尘单元投影直线、给气用风机投影直线,/n所述热交换单元投影直线、所述集尘单元投影直线、所述给气用风机投影直线分别与所述长边形成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在同一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
中空长方体的壳体,
用于使第一空间的空气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给气进风口,
用于使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向第二空间吹出的给气出风口,
引导所述给气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吹向所述给气出风口的给气用风机,
连通所述给气进风口和所述给气出风口的给气风路,
用于使所述第二空间的空气进入所述壳体内的排气进风口,
用于使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间吹出的排气出风口,
引导所述排气进风口的空气吹向所述排气出风口的排气用风机,
连通所述排气进风口和所述排气出风口的排气风路,
使通过所述给气风路的空气和通过所述排气风路的空气互相交换能量的热交换单元,
净化从所述给气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的集尘单元,
其特征在于,
将包含所述壳体的底面的一条长边的侧面作为投影侧面,
将所述热交换单元的给气进风面、所述集尘单元的进风面、所述给气用风机的进风面的法线投影在所述投影侧面上的直线,分别作为热交换单元投影直线、集尘单元投影直线、给气用风机投影直线,
所述热交换单元投影直线、所述集尘单元投影直线、所述给气用风机投影直线分别与所述长边形成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在同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单元的进风面和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所述给气进风面平行设置,
所述给气用风机的进风面和所述集尘单元的出风面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集尘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风华黄永成吴炎浓张镓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