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舷侧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00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集成舷侧阀,阀体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梯形槽,梯形槽上端螺接有阀体连接件,梯形槽的底面开设有贯穿阀体的连通腔,连通腔底端螺接有进口接头,阀体的外侧面上端均匀螺接有与梯形槽连通的出口接头,梯形槽内滑动插接有阀盘,阀体连接件内部螺接有螺纹衬套,且螺纹衬套内螺接有阀杆,螺纹衬套上端扣合有阀盖,且螺纹衬套与阀盖的外侧螺接有外套螺母,阀盖内卡接有套筒轴,阀杆的上端贯穿套筒轴套接有手轮,本装置可为系统管路提供六个通路,每个通路互相独立、互不干涉,简化了整体设计,使安装、操作、维修占用空间变小,同时降低对人员能力要求,特别适合安装在舰舶管路等狭小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舷侧阀
本技术涉及舷侧阀
,具体为集成舷侧阀。
技术介绍
舷侧阀应用于舰船管路穿过耐压体的舷侧部位,是舱内管路与舷外联通的第一道闭锁,为系统管路提供两个及以上穿耐压体通道的舷侧阀。传统的舷侧阀在安装时,需要在船体多个部位进行扩孔安装,安装、维修等极为分散,浪费空间资源,也容易形成漏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集成舷侧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集成舷侧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上端螺接有阀体连接件,所述梯形槽的底面开设有贯穿阀体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底端螺接有进口接头,所述阀体的外侧面上端均匀螺接有与梯形槽连通的出口接头,所述梯形槽内滑动插接有阀盘,且阀盘底面贴合与连通腔上端,所述阀体连接件内部螺接有螺纹衬套,且螺纹衬套内螺接有阀杆,且阀杆底面与阀盘相固定,所述螺纹衬套上端扣合有阀盖,且螺纹衬套与阀盖的外侧螺接有外套螺母,所述阀盖内卡接有套筒轴,所述阀杆的上端贯穿套筒轴套接有手轮,所述阀杆上端螺接有底面与手轮贴合的螺母。优选的,所述阀杆的上端套接有衬套,且衬套外壁与阀盖贴合,所述阀盖侧面凹槽内卡接有行程指示器。优选的,阀盖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阀盖内壁环形槽内插接有密封圈,且密封圈套接于套筒轴外侧。优选的,所述阀盖与套筒轴卡接处固定装配有垫圈。优选的,所述螺纹衬套上表面与阀盖贴合处固定装配有齿形垫圈。优选的,所述阀体连接件底面与梯形槽贴合处固定装配有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设计了集成舷侧阀,本装置设计的舷侧阀是在单个截止阀的基础上将六个截止阀组合到一起,此集成舷侧阀可为系统管路提供六个通路,每个通路互相独立、互不干涉,手轮安装三反三正,正反手轮交替分布,使用时不相互影响,简化了整体设计,使安装、操作、维修占用空间变小,易于拆装,同时降低对人员能力要求,特别适合安装在舰舶管路等狭小空间,且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局部示意图。图中:1阀体、2阀盘、3阀体连接件、4阀杆、5螺纹衬套、6阀盖、7套筒轴、8螺母、9手轮、10衬套、11行程指示器、12密封圈、13垫圈、14外套螺母、15齿形垫圈、16垫片、17出口接头、18进口接头、19梯形槽、20连通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集成舷侧阀,包括阀体1,阀体1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梯形槽19,梯形槽19上端螺接有阀体连接件3,梯形槽19的底面开设有贯穿阀体1的连通腔20,连通腔20底端螺接有进口接头18,阀体1的外侧面上端均匀螺接有与梯形槽19连通的出口接头17,梯形槽19内滑动插接有阀盘2,且阀盘2底面贴合与连通腔21上端,阀体连接件3内部螺接有螺纹衬套5,且螺纹衬套5内螺接有阀杆4,且阀杆4底面与阀盘2相固定,螺纹衬套5上端扣合有阀盖6,且螺纹衬套5与阀盖6的外侧螺接有外套螺母14,阀盖6内卡接有套筒轴7,阀杆4的上端贯穿套筒轴7套接有手轮9,套筒轴7固定套接在阀杆4的外壁,阀杆4上端螺接有底面与手轮9贴合的螺母8。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阀杆4底部顶在阀盘2上,阀盘2封堵在连通腔20的上端,使得进口接头18到出口接头17的通路断开,阀杆4外壁为梯形螺纹,螺纹衬套5的内壁与阀杆4外壁的梯形螺纹螺接,提高连接强度,阀盖6通过阀体连接件3与阀体1相连,通过外套螺母14固定阀体连接件3和阀盖6。本装置阀体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六个梯形槽19,六个梯形槽19呈圆周分布,对应梯形槽19的连通腔20、进口接头18和出口接头17的数量均为六个,为装置系统管路提供六个通路,每个通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通过六个手轮9控制,手轮9的安装三反三正,正反手轮9交替分布,使得每个通路的控制不会相互影响,阀门整体结构为阀体1下部为长圆形,阀头安装阀体1圆形上端面上,阀体1通过法兰与船体相连接。手动操作开启阀门,手轮9逆时针旋转,带动套筒轴7和阀杆4转动,通过螺纹衬套5使阀杆4旋转上升,从而带动阀盘2垂直上升,阀杆4梯形螺纹上端面与套筒轴7下端面重合时,达到最大开启高度,阀门全部开启,反之顺时针旋转手轮9恢复初始状态,则可关闭阀门,阀门开启和关闭时的六条通路互相独立、互不干涉。阀杆4的上端套接有衬套10,且衬套10外壁与阀盖6贴合,阀盖6侧面凹槽内卡接有行程指示器11,衬套10位于阀杆4与阀盖6之间,当转动手轮9带动阀杆4转动时,通过衬套10的限位能够避免阀杆4上端发生除轴向转动的其他位移,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指示器11为卡接在阀盖6侧壁的一个金属块,当转动手轮9时被作用参照物起到指示作用。阀盖6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阀盖6内壁环形槽内插接有密封圈12,且密封圈12套接于套筒轴7外侧,密封圈12能够避免液体意外进入,起到密封作用。阀盖6与套筒轴7卡接处固定装配有垫圈13,用于封堵增强阀盖6与套筒轴7之间的缝隙,起到密闭作用的同时,避免机械器件之间的相互磨损,螺纹衬套5上表面与阀盖6贴合处固定装配有齿形垫圈15,增强螺纹衬套5与阀盖6连接的紧密性,增强外套螺母14对阀体连接件3和阀盖6的固定效果,阀体连接件3底面与梯形槽19贴合处固定装配有垫片16,增强阀体连接件3的固定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集成舷侧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梯形槽(19),所述梯形槽(19)上端螺接有阀体连接件(3),所述梯形槽(19)的底面开设有贯穿阀体(1)的连通腔(20),所述连通腔(20)底端螺接有进口接头(18),所述阀体(1)的外侧面上端均匀螺接有与梯形槽(19)连通的出口接头(17),所述梯形槽(19)内滑动插接有阀盘(2),且阀盘(2)底面贴合于连通腔(20)上端,所述阀体连接件(3)内部螺接有螺纹衬套(5),且螺纹衬套(5)内螺接有阀杆(4),且阀杆(4)底面与阀盘(2)相固体,所述螺纹衬套(5)上端扣合有阀盖(6),且螺纹衬套(5)与阀盖(6)的外侧螺接有外套螺母(14),所述阀盖(6)内卡接有套筒轴(7),所述阀杆(4)的上端贯穿套筒轴(7)套接有手轮(9),所述阀杆(4)上端螺接有底面与手轮(9)贴合的螺母(8)。/n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舷侧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梯形槽(19),所述梯形槽(19)上端螺接有阀体连接件(3),所述梯形槽(19)的底面开设有贯穿阀体(1)的连通腔(20),所述连通腔(20)底端螺接有进口接头(18),所述阀体(1)的外侧面上端均匀螺接有与梯形槽(19)连通的出口接头(17),所述梯形槽(19)内滑动插接有阀盘(2),且阀盘(2)底面贴合于连通腔(20)上端,所述阀体连接件(3)内部螺接有螺纹衬套(5),且螺纹衬套(5)内螺接有阀杆(4),且阀杆(4)底面与阀盘(2)相固体,所述螺纹衬套(5)上端扣合有阀盖(6),且螺纹衬套(5)与阀盖(6)的外侧螺接有外套螺母(14),所述阀盖(6)内卡接有套筒轴(7),所述阀杆(4)的上端贯穿套筒轴(7)套接有手轮(9),所述阀杆(4)上端螺接有底面与手轮(9)贴合的螺母(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莉张力汪钢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三三牌阀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