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87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该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避难台内壁四侧顶端均嵌入设置有内框,且内框底端均匀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若干根立式支板,立式支板均嵌入设置于避难台内壁四侧,且立式支板侧面呈垂直贯穿设置有至少三根横式立杆,从而提出周边建筑物倒塌时所产生的砖头,落石等,通过避难台均可遮挡掉,直升机在高空中时就可快速的找到降落地点,不需要将人员疏散后再腾出一片空地来停靠,即解决了现有的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建筑物砖块等均容易落在紧急避难场所,造成人员受伤事故,直升机不便于降落,需要一定的时间将人员疏散的问题。

A new type of building platform for emergency rescue and refu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为一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
技术介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现有的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大多地震多发地带均建设有空旷的紧急避难场所,但由于场地为开放式,人员较为杂散,不能有序的规划,并且地震发生时,周边房屋倒塌所产生的碎石,建筑物砖块等均容易落在紧急避难场所,造成人员受伤事故,其次,紧急避难场所的人员较多,如果有空中直升机救援,没有提供指定地点供直升机停靠,直升机不便于降落,需要一定的时间将人员疏散,耽误了救援的时间,故而,我们提出周边建筑物倒塌时所产生的砖头,落石等,通过避难台均可遮挡掉,避免人员被高空建筑物砸伤,直升机在高空中时就可快速的找到降落地点,不需要将人员疏散后再腾出一片空地来停靠,加快救援的效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具备提出周边建筑物倒塌时所产生的砖头,落石等,通过避难台均可遮挡掉,避免人员被高空建筑物砸伤,直升机在高空中时就可快速的找到降落地点,不需要将人员疏散后再腾出一片空地来停靠,加快救援的效率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建筑物砖块等均容易落在紧急避难场所,造成人员受伤事故,直升机不便于降落,需要一定的时间将人员疏散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所述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包括:避难台,所述避难台内壁四侧顶端均嵌入设置有内框,且内框底端均匀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若干根立式支板,所述立式支板均嵌入设置于避难台内壁四侧,且立式支板侧面呈垂直贯穿设置有至少三根横式立杆,所述避难台内壁且位于横式立杆与立式支板之间填充有内层,且避难台内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内柱,所述内柱内部均贯穿设置有至少三根内芯,且内芯之间均焊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加固环;停机台,所述避难台顶端嵌接有停机台,且停机台顶端中部嵌入设置有反光板,所述避难台内部且位于停机台正下方嵌接有木板,且停机台底端并位于木板顶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至少四个弹簧,所述木板顶端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垫块,且垫块左右两侧均开有卡口,所述垫块顶端设置有卡板,且卡板分别卡接于停机台左右两侧,所述卡板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均嵌入设置在卡口内。进一步优点,所述避难台由钢筋混凝土搭建而成,且避难台右侧前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台阶,所述避难台右侧后端开有入口。进一步优点,所述内框、立式支板和横式立杆均覆盖在避难台内壁四侧,且立式支板和横式立杆呈纵横交错排布,所述横式立杆的直径至少为5cm。进一步优点,所述内层与避难台材质相同,且内层将内框、立式支板和横式立杆埋没于自身内部。进一步优点,所述内柱内浇筑有高强混凝土,且内芯和连接柱之间均呈“三角形”状排布,所述三根内芯中每间隔至少60cm的高度就设置有三个连接柱。进一步优点,所述停机台的直径至少为4m,且弹簧通过停机台伸缩。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在地震来临时,周边人员可快速的从入口进入到避难台内部,通过避难台来抵御地震,地面的摇晃不便对避难台的四壁造成影响,保证避难台内部避震人员的安全,而通过内柱可定点支撑避难台的四角,加上内芯之间有多根连接柱进行连接,从而避难台的四角均不易受到地震的影响而造成倒塌,避难台内部的人员可靠近内柱站立,从而保证自身安全,且周边建筑物倒塌时所产生的砖头,落石等,通过避难台均可遮挡掉,避免人员被高空建筑物砸伤。2、该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当震区使用救援直升飞机进行救援作业时,由于紧急避难场所中的避震人员均位于避难台内部,可配合直升机进行有序的救援工作,直升机在高空中时就可快速的找到降落地点,不需要将人员疏散后再腾出一片空地来停靠,加快救援的效率,且通过卡板卡住停机台,并且卡板、通过固定柱与垫块固定好,从而防止停机台两侧产生摇晃导致直升机震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内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横式支杆结构外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柱结构外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弹簧结构外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垫块结构外部示意图。图中:1避难台、2台阶、3入口、4内层、5内框、6立式支板、7横式立杆、8内柱、9内芯、10连接柱、11加固环、12停机台、13反光板、14弹簧、15木板、16卡板、17固定柱、18垫块、19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5,一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包括:避难台1,避难台1内壁四侧顶端均嵌入设置有内框5,且内框5底端均匀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若干根立式支板6,立式支板6均嵌入设置于避难台1内壁四侧,且立式支板6侧面呈垂直贯穿设置有至少三根横式立杆7,避难台1内壁且位于横式立杆7与立式支板6之间填充有内层4,且避难台1内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内柱8,内柱8内部均贯穿设置有至少三根内芯9,且内芯9之间均焊接有连接柱10,连接柱10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加固环11,避难台1由钢筋混凝土搭建而成,且避难台1右侧前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台阶2,避难台1右侧后端开有入口3,施工人员可将避难台1搭建在紧急避难场所,并且可搭建多个避难台1供地震来临时作为临时避震室,而在地震来临时,周边人员可快速的从入口3进入到避难台1内部,通过避难台1来抵御地震,内框5、立式支板6和横式立杆7均覆盖在避难台1内壁四侧,且立式支板6和横式立杆7呈纵横交错排布,横式立杆7的直径至少为5cm,内层4与避难台1材质相同,且内层4将内框5、立式支板6和横式立杆7埋没于自身内部,由于避难台1内部均覆盖有加固结构,通过内框5可对避难台1的顶端四侧进行支撑,保持避难台1顶端为一体,防止地面摇晃让避难台1的天花板掉落,而通过立式支板6和横式立杆7可共同支撑住避难台1的四壁,立式支板6和横式立杆7相互配合可承受的冲击力较大,避难台1的四壁不易变形,并且立式支板6和横式立杆7通过内层4的浇筑与避难台1呈一体,避难台1的四壁支撑结构较多,地面的摇晃不便对避难台1的四壁造成影响,防止避难台1的四侧倒塌,保证避难台1内部避震人员的安全,内柱8内浇筑有高强混凝土,且内芯9和连接柱10之间均呈“三角形”状排布,三根内芯9中每间隔至少60cm的高度就设置有三个连接柱10,而通过内柱8可定点支撑避难台1的四角,并且内柱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包括:/n避难台(1),所述避难台(1)内壁四侧顶端均嵌入设置有内框(5),且内框(5)底端均匀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若干根立式支板(6),所述立式支板(6)均嵌入设置于避难台(1)内壁四侧,且立式支板(6)侧面呈垂直贯穿设置有至少三根横式立杆(7),所述避难台(1)内壁且位于横式立杆(7)与立式支板(6)之间填充有内层(4),且避难台(1)内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内柱(8),所述内柱(8)内部均贯穿设置有至少三根内芯(9),且内芯(9)之间均焊接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加固环(11);/n停机台(12),所述避难台(1)顶端嵌接有停机台(12),且停机台(12)顶端中部嵌入设置有反光板(13),所述避难台(1)内部且位于停机台(12)正下方嵌接有木板(15),且停机台(12)底端并位于木板(15)顶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至少四个弹簧(14),所述木板(15)顶端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垫块(18),且垫块(18)左右两侧均开有卡口(19),所述垫块(18)顶端设置有卡板(16),且卡板(16)分别卡接于停机台(12)左右两侧,所述卡板(16)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7),且固定柱(17)均嵌入设置在卡口(19)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带改造式新型紧急救援避难建筑台包括:
避难台(1),所述避难台(1)内壁四侧顶端均嵌入设置有内框(5),且内框(5)底端均匀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若干根立式支板(6),所述立式支板(6)均嵌入设置于避难台(1)内壁四侧,且立式支板(6)侧面呈垂直贯穿设置有至少三根横式立杆(7),所述避难台(1)内壁且位于横式立杆(7)与立式支板(6)之间填充有内层(4),且避难台(1)内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内柱(8),所述内柱(8)内部均贯穿设置有至少三根内芯(9),且内芯(9)之间均焊接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加固环(11);
停机台(12),所述避难台(1)顶端嵌接有停机台(12),且停机台(12)顶端中部嵌入设置有反光板(13),所述避难台(1)内部且位于停机台(12)正下方嵌接有木板(15),且停机台(12)底端并位于木板(15)顶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至少四个弹簧(14),所述木板(15)顶端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垫块(18),且垫块(18)左右两侧均开有卡口(19),所述垫块(18)顶端设置有卡板(16),且卡板(16)分别卡接于停机台(12)左右两侧,所述卡板(16)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7),且固定柱(17)均嵌入设置在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川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