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元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海绵道路侧边的植草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78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海绵道路侧边的植草沟,包括原土以及在原土上开设的截面呈梯形的沟槽,所述沟槽内设置有渗滤层,所述渗滤层顶部与设置在其两侧的回填土基的顶部形成临时蓄水层;所述渗滤层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方砖、种植土壤层、混合滤层和卵石层,所述沟槽与卵石层、回填土基接触的表面铺设防水土工布,能够使降雨径流尽快下渗通过渗滤层对降雨径流进行过滤、沉淀、渗透、吸附污染物等作用,削减径流中的氮磷、重金属污染等污染物,净化径流水质,减缓城市内涝与市政排水压力,缓解黑臭水体。

A grass planting ditch suitable for the side of sponge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海绵道路侧边的植草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道路绿化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海绵道路侧边的植草沟。
技术介绍
种植土绿化带是一种新型海绵道路结构,这种雨水入渗结构主要收集、入渗机动车道硬化路面的雨水,机动车道为不透水硬化路面,雨水沿路面横坡汇流至下凹种植土绿化带内,然后雨水经过种植土,入渗至储水碎石层内,再逐渐入渗至地基土,回补地下水。然而,一方面,城市道路行驶车辆众多,污染严重,雨水降落于道路表面,形成径流,冲刷路表的污染物,污染物悬浮或溶解于雨水径流内,随之流入种植土绿化带内,当污染雨水入渗至种植土内时,种植土孔隙小,对污染物有很强的过滤和截留作用,使得雨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同时雨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无法被有效的吸收而流入市政水道中,同时由于道路上的没有及时清扫的植被落叶被车辆碾压,经过雨水的冲刷,其残渣也没有被很好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海绵道路侧边的植草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径流中的氮磷、重金属污染等污染物影响径流水质,增加城市内涝与市政排水压力,以及导致黑臭水体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海绵道路侧边的植草沟,包括原土以及在原土上开设的截面呈梯形的沟槽,所述沟槽内设置有渗滤层,所述渗滤层顶部与设置在其两侧的回填土基的顶部形成临时蓄水层;所述渗滤层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方砖、种植土壤层、混合滤层和卵石层,所述沟槽与卵石层、回填土基接触的表面铺设防水土工布。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透水方砖厚度为55mm,种植土壤层厚度为50mm,混合滤层厚度为300mm,卵石层厚度为50mm,所述混合滤层为活性炭和沸石的混合。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混合滤层沿长度方向的截面上,活性炭与沸石呈锯齿状的分层,且活性炭位于底层,沸石位于上层,且所述活性炭形成100mm的底部大颗粒活性炭层和200mm的顶部细颗粒活性炭层。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位于回填土基两侧的原土表面设置有宽度200mm,砂石粒径在30~50mm的防冲砾石区,所述防冲砾石区的外侧设置路沿基石。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一侧所述回填土基中设置有延伸至卵石层的出水采样管。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植草沟位于道路侧边绿化带内,降雨径流雨水通过开口路沿石进入植草沟,能够使降雨径流尽快下渗通过渗滤层对降雨径流进行过滤、沉淀、渗透、吸附污染物等作用,削减径流中的氮磷、重金属污染等污染物,净化径流水质,减缓城市内涝与市政排水压力,缓解黑臭水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海绵道路侧边的植草沟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海绵道路侧边的植草沟的混合滤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原土;2-沟槽;3-渗滤层;4-回填土基;5-临时蓄水层;6-防水土工布;7-活性炭;8-沸石;9-底部大颗粒活性炭层;10-顶部细颗粒活性炭层;11-防冲砾石区;12-路沿基石;13-出水采样管;301-透水方砖;302-种植土壤层;303-混合滤层;304-卵石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海绵道路侧边的植草沟,包括原土1以及在原土1上开设的截面呈梯形的沟槽2,所述沟槽2内设置有渗滤层3,所述渗滤层3顶部与设置在其两侧的回填土基4的顶部形成临时蓄水层5,渗滤层3的宽度与沟槽2的底部宽度相同,所述渗滤层3的截面呈矩形或者等腰梯形,回填土基4的顶部具有一定的坡度;所述渗滤层3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方砖301、种植土壤层302、混合滤层303和卵石层304,所述沟槽2与卵石层304、回填土基4接触的表面铺设防水土工布6,能够使降雨径流尽快下渗通过渗滤层对降雨径流进行过滤、沉淀、渗透、吸附污染物等作用,削减径流中的氮磷、重金属污染等污染物,净化径流水质,减缓城市内涝与市政排水压力,缓解黑臭水体。本技术提供净化型植草沟表面区别于传统植草沟种植植物而采用厚透水方孔砖301,便于后期清理维护。本技术的透水方砖301厚度为55mm,种植土壤层302厚度为50mm,混合滤层303厚度为300mm,卵石层304厚度为50mm,所述混合滤层303为活性炭7和沸石8的混合。如图2所示,所述混合滤层303沿长度方向的截面上,活性炭7与沸石8呈锯齿状的分层,当道路上的径流流入混合滤层303,经过沸石8和活性炭7的同时过滤,并通过沸石8形成大污染物的阻挡和初步的吸收,且活性炭7位于底层,沸石8位于上层,由于活性炭7和沸石8的径流的吸收不同,形成临时蓄水层5和活性炭7的水基质势,从而能够有效的进行吸附,且所述活性炭7形成100mm的底部大颗粒活性炭层9和200mm的顶部细颗粒活性炭层10,大颗粒活性炭层9在吸附的同时,能够增大底部的径流流速,加快排水。位于回填土基4两侧的原土1表面设置有宽度200mm,砂石粒径在30~50mm的防冲砾石区11,所述防冲砾石区11的外侧设置路沿基石12。一侧所述回填土基4中设置有延伸至卵石层304的出水采样管13,便于对混合滤层303的检测,便于混合滤层后期的检修和更换。进一步说明的是,混合滤层303为活性炭与沸石2:1混合物,防水土工布6为HDPE两布一膜防水土工布。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海绵道路侧边的植草沟,包括在原土(1)上开设的沟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2)内设置有渗滤层(3),所述渗滤层(3)的顶部与设置在其两侧的回填土基(4)的顶部形成临时蓄水层(5);/n所述渗滤层(3)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方砖(301)、种植土壤层(302)、混合滤层(303)和卵石层(304),所述沟槽(2)与卵石层(304)、回填土基(4)接触的表面铺设防水土工布(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海绵道路侧边的植草沟,包括在原土(1)上开设的沟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2)内设置有渗滤层(3),所述渗滤层(3)的顶部与设置在其两侧的回填土基(4)的顶部形成临时蓄水层(5);
所述渗滤层(3)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方砖(301)、种植土壤层(302)、混合滤层(303)和卵石层(304),所述沟槽(2)与卵石层(304)、回填土基(4)接触的表面铺设防水土工布(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绵道路侧边的植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方砖(301)厚度为55mm,种植土壤层(302)厚度为50mm,混合滤层(303)厚度为300mm,卵石层(304)厚度为50mm,所述混合滤层(303)包括活性炭(7)和沸石(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颖申加业韩元
申请(专利权)人:韩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