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N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70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N控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从左到右分别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曝光池、第一抽水泵、篮氏过滤器、支撑架和反应池,所述第一抽水泵抽水口的左端通过管道与曝光池的右侧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TN控制装置,在污水通入时直接将其通过管道通入曝光池中,通过抽风机通入氧气使得污水和氧气充分混合,后通过下料釜加入活性微生物,进行反应,曝光一段时间后通过第一抽水泵将其抽送到反应池中,通过曲轴的搅拌使得反应能够充分的进行,后通过第二溶解氧分析仪的数据进行判断,当处理成功后通过PLC控制器控制三通阀将污水排出,若处理不达标继续通入曝光池中进行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N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TN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部分市政污水厂的进水COD在两百mg/L以下,总氮在四十mg/L以上,碳源略微不足,出水总氮很难达标,特别是在冬季水温低时,出水总氮达到二十mg/L以上,市政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对于总氮去除,不能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简单粗暴的方法,否则会导致不合理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从系统的角度重新审视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能在前端解决总氮问题,绝不在后端增加设施。现有的污水中的含氮量往往都较高,直接排放会对环境进行污染,然而现有的TN控制装置在对污水中的氨进行处理时,往往处理的不够充分,在最后将处理过的污水统一进行排放时,往往还要增加一道氮处理的工序,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TN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TN控制装置在对污水中的氨进行处理时,往往处理的不够充分,在最后将处理过的污水统一进行排放时,往往还要增加一道氮处理的工序,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TN控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从左到右分别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曝光池、第一抽水泵、篮氏过滤器、支撑架和反应池,所述第一抽水泵抽水口的左端通过管道与曝光池的右侧连通,并且第一抽水泵出水口的右端通过管道与反应池的左侧连通,所述反应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的抽水口的右端通过管道与反应池的顶部连通,所述支撑架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料釜、PLC控制器和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右侧通过第一连通管道与第二抽水泵出水口的顶端连通,并且三通阀的左侧通过第二连通管道与曝光池的右侧连通,所述三通阀的正面通过第三连通管道与篮氏过滤器的右侧连通,所述篮氏过滤器的左侧连通有排水管道。优选的,所述抽风机出风口的右端连通有送气管道,所述送气管道的右端贯穿曝光池的左侧并延伸至曝光池的内腔,所述送气管道位于曝光池内腔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曝光池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液位计和第一溶解氧分析仪,所述液位计和第一溶解氧分析仪的表面均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的表面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反应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左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曲轴,所述曲轴的左端贯穿反应池的右侧并延伸至反应池的内腔。优选的,所述曲轴的表面与反应池的内腔转动连接,所述曲轴位于反应池内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反应池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溶解氧分析仪,所述第二溶解氧分析仪的表面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的表面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料釜的左侧通过管道与曝光池的顶部连通。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TN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TN控制装置,通过在第一抽水泵抽水口的左端通过管道与曝光池的右侧连通,并且第一抽水泵出水口的右端通过管道与反应池的左侧连通,反应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的抽水口的右端通过管道与反应池的顶部连通,支撑架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料釜、PLC控制器和三通阀,三通阀的右侧通过第一连通管道与第二抽水泵出水口的顶端连通,并且三通阀的左侧通过第二连通管道与曝光池的右侧连通,在污水通入时直接将其通过管道通入曝光池中,通过抽风机通入氧气使得污水和氧气充分混合,后通过下料釜加入活性微生物,进行反应,曝光一段时间后通过第一抽水泵将其抽送到反应池中,通过曲轴的搅拌使得反应能够充分的进行,后通过第二溶解氧分析仪的数据进行判断,当处理成功后通过PLC控制器控制三通阀将污水排出,若处理不达标继续通入曝光池中进行反应。(2)、该TN控制装置,通过在三通阀的正面通过第三连通管道与篮氏过滤器的右侧连通,篮氏过滤器的左侧连通有排水管道,处理完毕的污水,经过篮氏过滤器的过滤后在进行排放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将污水中的杂质有效过滤出来,可以防止在进行下一道工序时,因为污水内部杂质较多降低了处理效果情况的发生,增加了TN控制装置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曝光池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反应池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底座、2-抽风机、3-曝光池、4-第一抽水泵、5-篮氏过滤器、6-支撑架、7-反应池、8-第二抽水泵、9-下料釜、10-PLC控制器、11-三通阀、12-第一连通管道、13-第二连通管道、14-第三连通管道、15-送气管道、16-通孔、17-液位计、18-第一溶解氧分析仪、19-驱动电机、20-曲轴、21-搅拌叶、22-第二溶解氧分析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TN控制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从左到右分别固定连接有抽风机2、曝光池3、第一抽水泵4、篮氏过滤器5、支撑架6和反应池7,第一抽水泵4与电源电性连接,处理完毕的污水,经过篮氏过滤器5的过滤后在进行排放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将污水中的杂质有效过滤出来,可以防止在进行下一道工序时,因为污水内部杂质较多降低了处理效果情况的发生,增加了TN控制装置的工作效率,反应池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9,驱动电机19与电源电性连接,驱动电机19输出轴的左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曲轴20,曲轴20的表面与反应池7的内腔转动连接,曲轴20位于反应池7内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21,反应池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溶解氧分析仪22,第二溶解氧分析仪22的表面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10的表面电性连接,曲轴20的左端贯穿反应池7的右侧并延伸至反应池7的内腔,曝光池3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液位计17和第一溶解氧分析仪18,液位计17和第一溶解氧分析仪18的表面均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10的表面电性连接,通过PLC控制器10可以对第一抽水泵4、抽风机2、第二抽水泵8、三通阀11、和驱动电机19进行控制,抽风机2出风口的右端连通有送气管道15,送气管道15的右端贯穿曝光池3的左侧并延伸至曝光池3的内腔,送气管道15位于曝光池3内腔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6,第一抽水泵4抽水口的左端通过管道与曝光池3的右侧连通,并且第一抽水泵4出水口的右端通过管道与反应池7的左侧连通,反应池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8,第二抽水泵8与电源电性连接,第二抽水泵8的抽水口的右端通过管道与反应池7的顶部连通,支撑架6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料釜9、PLC控制器10和三通阀11,下料釜9的左侧通过管道与曝光池3的顶部连通,三通阀11的右侧通过第一连通管道12与第二抽水泵8出水口的顶端连通,并且三通阀11的左侧通过第二连通管道13与曝光池3的右侧连通,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N控制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从左到右分别固定连接有抽风机(2)、曝光池(3)、第一抽水泵(4)、篮氏过滤器(5)、支撑架(6)和反应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水泵(4)抽水口的左端通过管道与曝光池(3)的右侧连通,并且第一抽水泵(4)出水口的右端通过管道与反应池(7)的左侧连通,所述反应池(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8),所述第二抽水泵(8)的抽水口的右端通过管道与反应池(7)的顶部连通,所述支撑架(6)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料釜(9)、PLC控制器(10)和三通阀(11),所述三通阀(11)的右侧通过第一连通管道(12)与第二抽水泵(8)出水口的顶端连通,并且三通阀(11)的左侧通过第二连通管道(13)与曝光池(3)的右侧连通,所述三通阀(11)的正面通过第三连通管道(14)与篮氏过滤器(5)的右侧连通,所述篮氏过滤器(5)的左侧连通有排水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N控制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从左到右分别固定连接有抽风机(2)、曝光池(3)、第一抽水泵(4)、篮氏过滤器(5)、支撑架(6)和反应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水泵(4)抽水口的左端通过管道与曝光池(3)的右侧连通,并且第一抽水泵(4)出水口的右端通过管道与反应池(7)的左侧连通,所述反应池(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8),所述第二抽水泵(8)的抽水口的右端通过管道与反应池(7)的顶部连通,所述支撑架(6)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料釜(9)、PLC控制器(10)和三通阀(11),所述三通阀(11)的右侧通过第一连通管道(12)与第二抽水泵(8)出水口的顶端连通,并且三通阀(11)的左侧通过第二连通管道(13)与曝光池(3)的右侧连通,所述三通阀(11)的正面通过第三连通管道(14)与篮氏过滤器(5)的右侧连通,所述篮氏过滤器(5)的左侧连通有排水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N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2)出风口的右端连通有送气管道(15),所述送气管道(15)的右端贯穿曝光池(3)的左侧并延伸至曝光池(3)的内腔,所述送气管道(15)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冠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复星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