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691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污水通过静态管道混合区、多层次变速反应区、低负荷沉淀区以及自清式过滤区等四大净化工艺区域进行水中污染物净化,从而实现高效快速净化污水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多层次变速反应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絮凝沉淀,低负荷沉淀对漂浮着的絮凝体进行二次过滤,最后通过自清式过滤区对二次过滤后的污水进行最后的净化工序,过滤区利用本身的出水及其水头进行虹吸式自动冲洗,无需另外设置反洗水泵和阀门,在达到预定污水处理净化效果的同时,缩短污水净化辅助时间,工艺简约,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低,污水净化效率较高。

An efficient integrated comprehensive 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净化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发展加快,城市生产和生活生产的污水也在逐年增多,尤其是生活污水,因污染源多、排放量大,导致城市污水管道负荷较重,经常遇到积淤堵塞的问题。为了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必须对污水进行处理。目前,水处理工艺中,为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浊度,通常采用混凝沉淀过滤的净水装置。将混凝反应、沉淀、过滤三个基本处理单元有机组合在一套装置中,统称为一体化净水装置。现有的一体化净水装置缺点一事结构比较复杂、松散,占地面积大、成本高,而且大多为人工操作,效率较低;二是斜管填料长期使用会积聚泥垢,致使污泥无法正常沉淀;三是发生虹吸的条件是必须当水中的杂质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产生,而且需要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净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的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包括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系统,所述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系统内设有提升泵、加药装置、静态管道混合区、多层次变速反应区、低负荷沉淀区、自清式过滤区和清水池;所述静态管道混合区开设有投药口,所述多层次变速反应区内设竖井网格。所述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污水经进水口由提升泵送入静态管道混合区,同时加药装置的计量泵将配置好的絮凝剂加入静态管道混合区的投药口,污水与絮凝剂在所述静态管道混合区进行瞬时混合;步骤二,混合液进入多层次变速反应区,经上下翻腾式竖井网格反应,使混合液中的絮凝剂与小颗粒悬浮物产生聚凝作用,逐渐形成较大的絮凝体;步骤三,带着絮凝体的污水进入低负荷沉淀区,絮凝体向下沉淀到低负荷沉淀区,位于低负荷沉淀区顶部的与絮凝体分离后的清水经低负荷沉淀区顶部的出水口排放到自清式过滤区;步骤四,从低负荷沉淀区排出的清水收集到自清式过滤区中,并存储在滤池内,所述滤池出水口与过滤出水泵进水口连接,在所述过滤出水泵的作用下,所述滤池中的清水排放到清水池中储存。优选的是,在步骤一所述的加药装置为一体化装置,主要由搅拌机、溶解槽、溶液槽、过滤装置、计量泵、电控柜、机架等部件组成。优选的是,在步骤一所述的静态管道混合区设置有管式静态混合器,所述管式静态混合器设有叶片单体元件,所述叶片单体元件以两个为一组,交叉组合,固定在管道内。优选的是,在步骤三所述的低负荷沉淀区采用的是斜管沉淀,斜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所述斜管选用聚丙烯食品级无毒材质;另外,所述低负荷沉淀区连接有排泥管,采用排泥阀进行排泥。优选的是,在步骤四所述的自清式过滤区设有达到规定水头损失时自动进行反冲洗的虹吸装置,滤池由四格组成;所述自清式过滤区的填充滤料选用天然石英砂,石英砂粒径为0.5-1.2mm,铺设厚度为700mm。优选的是,所述虹吸装置采用真空系统控制进、排水虹吸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以往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一体化加药装置,结构紧凑,投药系统不易堵塞,操作方便。2、本技术的管式静态混合器通过交叉组合的叶片单体元件,使投加在静态管道混合区的絮凝剂在管道内作瞬时混合,不需外加动力,混合率达90%-95%。3、本技术通过在多层次变速反应区设置不同规格的网格片,形成上下翻腾式网格反应,可缩短反应时间,减少反应区容积,降低能耗和药耗,加速絮凝反应过程,絮凝效果明显。4、本技术采用低负荷斜管沉淀,通过斜管沉淀原理,当水从下而上流经斜管,在环流离心力作用下,大部分的颗粒絮凝体被甩向斜管四壁。又由于在重力作用下沿斜管内壁滑下,实现固液分离,去除大部分絮凝体。且斜管选用食品级无毒聚丙烯材料,不与水体发生反应,且沉淀不易在斜管内沉积。5、本技术通过虹吸装置利用过滤区滤池本身出水及其水头进行自动冲洗,且虹吸采用真空系统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此外由于直接采用产水进行反冲因此无需设置专用的反冲水箱。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力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图1中:1.提升泵;2.加药装置;3.静态管道混合区;4.多层次变速反应区;5.低负荷沉淀区;6.自清式过滤区;7.清水池;8.投药口;9.出水口;10.叶片单体元件;11.斜管;12.排泥管;13.排泥阀;14.虹吸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包括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系统,所述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系统内设有提升泵1、加药装置2、静态管道混合区3、多层次变速反应区4、低负荷沉淀区5、自清式过滤区6和清水池7;所述静态管道混合区3开设有投药口8,所述多层次变速反应区内4设竖井网格。所述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污水经进水口由提升泵1送入静态管道混合区3,同时加药装置2的计量泵将配置好的絮凝剂加入静态管道混合区3的投药口8,污水与絮凝剂在所述静态管道混合区3进行瞬时混合;步骤二,混合液进入多层次变速反应区4,经上下翻腾式竖井网格反应,使混合液中的絮凝剂与小颗粒悬浮物产生聚凝作用,逐渐形成较大的絮凝体;步骤三,带着絮凝体的污水进入低负荷沉淀区5,絮凝体向下沉淀到低负荷沉淀区5,位于低负荷沉淀区5顶部的与絮凝体分离后的清水经低负荷沉淀区5顶部的出水口9排放到自清式过滤区6;步骤四,从低负荷沉淀区5排出的清水收集到自清式过滤区6中,并存储在滤池内,所述滤池出水口与过滤出水泵进水口连接,在所述过滤出水泵的作用下,所述滤池中的清水排放到清水池7中储存。优选的是,在步骤一所述的加药装置2为一体化装置,主要由搅拌机、溶解槽、溶液槽、过滤装置、计量泵、电控柜、机架等部件组成。优选的是,在步骤一所述的静态管道混合区3设置有管式静态混合器,所述管式静态混合器设有叶片单体元件10,所述叶片单体元件10以两个为一组,交叉组合,固定在管道内。优选的是,在步骤三所述的低负荷沉淀区5采用的是斜管沉淀,斜管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系统,所述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系统内设有提升泵、加药装置、静态管道混合区、多层次变速反应区、低负荷沉淀区、自清式过滤区和清水池;所述静态管道混合区开设有投药口,所述多层次变速反应区内设竖井网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系统,所述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系统内设有提升泵、加药装置、静态管道混合区、多层次变速反应区、低负荷沉淀区、自清式过滤区和清水池;所述静态管道混合区开设有投药口,所述多层次变速反应区内设竖井网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为一体化装置,由搅拌机、溶解槽、溶液槽、过滤装置、计量泵、电控柜和机架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一体化综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管道混合区设置有管式静态混合器,所述管式静态混合器设有叶片单体元件,所述叶片单体元件以两个为一组,交叉组合,固定在管道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秀风董平刘翔许克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必格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