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为森专利>正文

一种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089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导流桶、导流桶支架、U型槽、U型槽支架、进水管、出水管、溢水管、排污管、连接机构。污水进入沉淀池后,通过导流桶和U型槽,大大增加了水流行程,降低了水流速度,使污水中固体物下沉并沉积在沉淀池底,由排污管排出。本沉淀装置可置于过滤装置之前,对固体颗粒进行预先沉淀,有效降低对后续过滤装置的清洗次数,提升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A precipit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由此建立了不少水循环利用系统。这类系统是将利用过的水进行处理后,再返回系统重新利用。在水处理环节,需要对污水中的颗粒物进行分离,这一过程需要采用滤网或者滤料进行过滤。如鱼菜共生系统就需要将养鱼池的水通过微滤机清除鱼粪、残饵等固体杂质后用于蔬菜栽培,最终再返回鱼池。如果直接将鱼池的水引入微滤机,水体中大量的固体杂质将很快堵塞滤网网孔,就需要频繁对滤网进行冲洗,这将大大降低系统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若能对水体中的固体杂质进行预先沉淀,将能够大大降低后续过滤的压力,系统也更为稳定。但现有的沉淀装置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设计比较简易,占地面积大,如一些系统中直接建造一个方形的池子,一端进水,一端出水,池子太小则不利于沉淀,池子太大则需要占用更大面积,在一些空间有限场合根本无法建造较大的沉淀池,另外,建造较大的沉淀池一次性投入也较大;二是沉淀效果不佳,如在沉淀池中间安装一隔断,让水由隔断下部流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沉淀效果,但还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更为集约、高效的沉淀装置。一种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导流桶、导流桶支架、U型槽、U型槽支架、进水管、出水管、溢水管、排污管、连接机构。其中,所述导流桶、U型槽在沉淀池内部对水体进行导流,在导流桶下部位置,水流由下行转为上行,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被沉淀至沉淀池底部,水流进入U型槽后,在出水口下端,水流再次由下行转为上行,使颗粒物进一步被沉淀。其中,所述沉淀池为圆形或者方形,其底部为锥形,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易于沿锥形的斜坡向锥底处集中。所述沉淀池的上部开有进水孔和溢水孔,中部开有出水孔,锥底部开有排污孔,分别用于连接进水管、溢水管、出水管和排污管。其中,所述沉淀池内部安装有圆形导流桶,导流桶上、下两端均开放,下端通过支架固定于沉淀池内部。水流通过进水口进入沉淀池后,以旋转、下降的状态流向导流桶下部,由导流桶下部进入导流桶后转为上升。其中,所述导流桶内部安装有U型槽,U型槽上部开放,下部密封,下部通过支架固定于沉淀池内部。所述沉淀池设置有L型的出水管,其一端由U型槽上口插入至U型槽内部,另一端延伸至导流桶后,通过连接机构穿过导流桶壁,延伸至沉淀池壁后,通过连接机构延伸至沉淀池外。由导流桶下部所来水流沿U型槽上沿转为下降,在出水管下端再次转为上升。其中,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和溢水管,进水口和溢水口均高于导流桶上沿,并通过连接机构实现管与沉淀池壁的密封连接。在沉淀装置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水面高度在导流桶上沿以下,保证进水口的水流以较大的冲击力造成向下、旋转的水流。在极端情况下,比如出水口被堵塞时,水面上升至溢水口直接排出,避免水直接溢出沉淀池。其中,所述排污管通过连接机构实现排污管与沉淀池锥形底部的密封连接,排污管在沉淀池锥形底部留有开口,方便排出沉淀池底部沉积物,同时排污管向上延伸至U型槽底部,并通过连接机构实现管与U型槽底部的密封连接,用于排出U型槽底部的沉积物。所述排污管延伸至沉淀池外部,排污口处高度低于U型槽的上沿,以保证有足够的水位落差将沉积物排出。所述排污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有阀门,阀门可以手动进行开关或者通过定时器和电磁阀实现自动开关。进一步的,所述沉淀装置可以进行多级串联使用以提升沉淀效果,串联使用时上一级沉淀装置的出水口连接下一级沉淀装置的进水口即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沉淀装置,通过导流桶和U型槽大大增加了水流行程,降低了水流速度,在导流桶下沿和出水管口处使污水中固体物被两次沉淀,最终由排污管排出。本沉淀装置可置于过滤装置之前,对固体颗粒进行预先沉淀,有效降低对后续过滤装置的清洗次数,提升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沉淀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沉淀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沉淀池1、导流桶2、导流桶支架3、U型槽4、U型槽支架5、进水管6、出水管7、溢水管8、排污管9、排污阀10,沉积物11,水面12和连接件13-18。其中,所述沉淀池1采用水泥浇筑,需对池体进行防水处理以避免渗漏。具体地,沉淀池1尺寸如下:长1m、宽1m,深1m-1.2m,平均深1.1m,池底边缘至中部为斜坡状,便于鱼粪等杂物沉淀至池底中部。具体地,在距离沉淀池1上沿10cm处开一直径为5cm的进水口,由连接件13连接进水管6。在进水口正对面、距离沉淀池1上沿10cm处开一直径为5cm的溢水口,由连接件17连接溢水管8。在溢水口下10cm处开一直径为5cm的出水口,由连接件14连接出水管7。在沉淀池1的底部中央开一直径为5cm的排污口,由连接件16连接排污管9。进一步地,所有连接件要做到密封以防止渗漏。具体地,导流桶2由不锈钢材料制作,直径为50cm,高度为70cm。具体地,导流桶支架3由条形不锈钢片制作,共有4支,沿导流桶3下沿均匀分布,上端由螺丝固定于导流桶3下沿,下端由螺丝固定于沉淀池1的底部。进一步地,导流桶3的上沿距离沉淀池1的上沿为10cm。具体地,U型槽4由不锈钢材料制作,直径为20cm,高度为55cm,下部密封,上部敞口。具体地,U型槽支架5由条形不锈钢片制作,共有4支,沿U型槽4底部均匀分布,上端由螺丝固定于U型槽4底部,下端由螺丝固定于沉淀池1的底部。进一步地,U型槽4的上沿距离导流桶3的上沿为10cm。具体地,排污管9在沉淀池1内部继续上延,且在沉淀池1的底部留有开口,用于排出沉淀池1底部沉积物11。进一步地,U型槽4底部开一5cm的孔,由连接件18将排污管9延伸至U型槽4的内部,用于排出U型槽4底部的沉积物11。进一步地,排污管9在沉淀池1外部的开口高度低于U型槽4的上沿。进一步地,排污管9在沉淀池1外部的开口处还安装有排污阀10,以方便控制排污。具体地,出水管7为L型,一端伸至U型槽4内部30cm深处,出U型槽4后由弯头转为横向并延伸至导流桶3壁,在导流桶3壁开5cm的孔,由连接件15连接出水管7。进一步地,出水管7继续延伸至连接件14,最终引出至沉淀池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导流桶、导流桶支架、U型槽、U型槽支架、进水管、出水管、溢水管、排污管、连接机构,导流桶和U型槽均为圆桶形,导流桶位于沉淀池内部,U型槽位于导流桶内部,导流桶支架和U型槽支架均固定于沉淀池内的底部,分别用于支撑导流桶和U型槽,进水管、出水管、溢水管、排污管均在沉淀池的池壁上,连接机构用于各管道与沉淀池、导流桶、U型槽的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导流桶、导流桶支架、U型槽、U型槽支架、进水管、出水管、溢水管、排污管、连接机构,导流桶和U型槽均为圆桶形,导流桶位于沉淀池内部,U型槽位于导流桶内部,导流桶支架和U型槽支架均固定于沉淀池内的底部,分别用于支撑导流桶和U型槽,进水管、出水管、溢水管、排污管均在沉淀池的池壁上,连接机构用于各管道与沉淀池、导流桶、U型槽的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为圆形或者方形,其底部为锥形,易于沉积物向锥底处集中;所述沉淀池的上部开有进水孔和溢水孔,中部开有出水孔,锥底部开有排污孔,分别用于连接进水管、溢水管、出水管和排污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部安装有圆形导流桶,导流桶上、下两端均开放,下端通过支架固定于沉淀池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桶内部安装有U型槽,U型槽上部开放,下部密封,下部通过支架固定于沉淀池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付为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