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术后手部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079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手部训练装置,包括大拇指指套,其余手指指套,大拇指指套和其余手指指套可以让手指自由穿过并收紧,大拇指指套和其余手指指套的上端连接有弹力带一,弹力带一上端与活动连接副连接,活动连接副与楔形锁紧装置下端连接,楔形锁紧装置下端与弹力带二连接,弹力带二上端与楔形锁紧装置上端连接,楔形锁紧装置上端与活动连接副连接,活动连接副和固定带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解决使手指向外伸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桡动脉穿刺病人训练的舒适度和依从性,患者可运用良肢侧单手调节,各个手指的牵拉力调节更加方便。

Hand training device after radial artery pun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桡动脉穿刺术后手部训练装置
本技术属于锻炼用的伸张或弯曲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手部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以其微创、安全性高、疗程短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研究证明,与经股动脉相比,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transradialinlervention,TRI)可以减少穿刺点并发症,目前是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主要术式方法。然而随着TRI的广泛开展,术后患者术侧肢体肿胀、疼痛、麻木等因压迫止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也逐渐凸显出来,其中出血、前臂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1.2%。而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能促进静脉和淋巴同流,降低组织张力,减轻水肿,缓解腕部神经的压迫,从而有助于疼痛、麻木感减轻。手指操的应用能有效减轻TRI术后肢体肿胀,握力器握拳能促进上肢血液循环。但问题是,很多女病人及高龄患者术后往往没有因术侧手指乏力而拒绝行手指操及握力圈使用,从而导致肿胀程度更高,不适感增加。而通过人工的方式帮助病患做被动运动,又会消耗护理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手法和操作标准也难以统一,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帮助桡动脉穿刺手术后患者进行主动、被动训练的装置。通过前期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前人在手指康复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主要是面向脑卒中、脑瘫患者和手外伤患者的设计。由于这类患者手功能损失严重,所需的训练装置往往机构复杂,体积、重量较大,可以实现的功能丰富多样。而桡动脉穿刺术后的病人手功能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只是由于肿胀、乏力而难以实现背曲和握紧,自主活动范围受限。CN99256112.4携臂五指功能伸展器,公开了“一种携臂五指功能伸展器,牵引带固定在固定带的左端部及中部外侧,牵引带上制有挂环,挂环上挂有挂钩,挂钩上套有自由环,设有五根弹性带,且每根弹性带的一端固定在自由环上,另一端固定有指套。牵引带(1)上制有三个位置不同的挂环。固定带的左半部内侧均布3~4个胶块”,解决了使手指向外伸展的问题,而且在患者手指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后还可进行主动屈指运动。然而,该技术对于桡动脉穿刺的病人来讲,尚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指套的粗细不好调整,不能适合不同患者粗细不同的手指。弹性带与自由环和指套的连接方式不明,如果是图片显示的打结连接方式则容易断裂且长度调整会不方便。自由环通过挂钩与挂环连接,挂环挂在挂环上,这些连接组成的长度难以调整且缺乏弹性,如果按照具体实施例中的距离,则指套到牵引带的距离对很多身材较高大人来说有可能会过紧。固定带将本技术固定在肘关节以上位置,并使牵引带位于肘关节之上,拇指弹性带的长度为10~11cm,其它手指弹性带长度为15~16cm,这样的设计难以让手指和手腕呈功能位伸展,姿势不恰当将导致实际使用时将很不舒适,对患者坚持训练产生阻碍。而且绑在手臂上在反复拉伸作用下容易滑落,增加橡胶块起到了防滑作用但也增加了工序和成本。缺乏训练过程监控装置,无法对训练时间、次数、幅度等参数进行检测,从而影响对训练效果的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手部训练装置,在解决使手指向外伸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桡动脉穿刺病人训练的舒适度和依从性,患者可运用良肢侧单手调节,各个手指的牵拉力调节更加方便,不用担心反复伸展训练中固定带的下滑,既适合在伸张被动训练时使用,也适合于手指功能进一步恢复后主动训练时使用。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手部训练装置,包括拇指指套,其余手指指套,拇指指套和其余手指指套可以让手指自由穿过并收紧,拇指指套和其余手指指套的上端连接有弹力带一,弹力带一上端与活动连接副一连接,活动连接副一与楔形锁紧装置下端连接,楔形锁紧装置下端与弹力带二连接,弹力带二上端与楔形锁紧装置上端连接,楔形锁紧装置上端与活动连接副二连接,活动连接副二和固定带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楔形锁紧装置包括连接于弹力带二两端的楔形锁紧装置上端和楔形锁紧装置下端,楔形锁紧装置上端设有楔形锁紧装置限位器。通过对弹力带一和弹力带二不同弹力系数和长度的组合设计,可以实现大范围位置调整和小范围精细位置调整的结合,以便适合患者不同体位下的使用习惯,提高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舒适度和依从性。可选的,固定带通过可拆卸连接固定于颈部、肩部,颈肩部,床头,护栏或杆上。这样设计与现有的缠绕在手臂上的方式相比,提供了更多可靠的提供反作用力的支撑选择。尤其是斜挎在颈肩部时,还可以起到压迫止血带的作用。可选的,还设有与固定带交叉连接的辅助固定带。这样的设计作用是进一步增加支撑端的固定作用,防止在反复受力下固定带滑动。可选的,拇指指套和其余手指指套为弹性指套,直径可调。这样设计的作用是提高不同粗细手指的患者在训练时的穿戴舒适性。可选的,指套的长度大于等于2厘米。如果太窄,将容易受力过于集中,容易磨损皮肤,如果指套过宽,手指尖端无法暴露,则会影响护理人员对血液供应情况的观察。可选的,具有至少2条弹力带一和1条弹力带二与活动连接副可拆卸连接。可选的,固定带长度也可通过卡扣,魔术贴,皮带扣,纽扣中一种或几种组合进行调节。作为一种优选,弹力带二上设有楔形锁紧装置,可以调整弹力带二的长度。与魔术贴不同,楔形锁紧装置利用摩擦力锁紧,特别适合于本技术中单向拉伸力状态下的锁紧。其锁紧装置与魔术贴相比,在保持连续可调,经济方便特点的基础上,更加适合患者独立单手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解决使手指向外伸展问题的基础上,设置了两组弹力带,弹力带一和弹力带二,弹力系数的匹配更加灵活多样,并且弹力带二的端部设有楔形锁紧装置,患者自主进行长度调节更加方便。此外,通过运用固定带和辅助固定带将本技术装置固定与颈部、肩部、颈肩部、床头、护栏或杆上,赋予桡动脉穿刺病人可以从自身功能位进行训练,进一步提升了桡动脉穿刺病人训练模式的多样性,还兼具了压迫止血带的作用。各个手指的指套弹性指套,患者穿戴舒适性更好,自主调节牵拉力更加方便。既适合在伸张被动训练时使用,也适合于手指功能进一步恢复后主动抵制训练时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桡动脉穿刺术后手部训练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桡动脉穿刺术后手部训练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楔形锁紧装置及其两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楔形锁紧装置及其两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1-拇指指套,2-其余手指指套,3-弹力带一,4-活动连接副一,5-弹力带二,6-楔形锁紧装置,7-活动连接副二,8-固定带,9-辅助固定带,611-第一楔形锁紧装置上端,612-第一楔形锁紧装置下端,613-楔形锁紧装置限位器一,614-楔形锁紧装置限位器二,621-第二楔形锁紧装置上端,622-第二楔形锁紧装置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手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拇指指套(1),其余手指指套(2),拇指指套(1)和其余手指指套(2)可以让手指自由穿过并收紧,拇指指套(1)和其余手指指套(2)的上端连接有弹力带一(3),弹力带一(3)上端与活动连接副一(4)连接,活动连接副一(4)与楔形锁紧装置(6)连接,楔形锁紧装置(6)与活动连接副二(7)连接,活动连接副二(7)和固定带(8)的外侧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手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拇指指套(1),其余手指指套(2),拇指指套(1)和其余手指指套(2)可以让手指自由穿过并收紧,拇指指套(1)和其余手指指套(2)的上端连接有弹力带一(3),弹力带一(3)上端与活动连接副一(4)连接,活动连接副一(4)与楔形锁紧装置(6)连接,楔形锁紧装置(6)与活动连接副二(7)连接,活动连接副二(7)和固定带(8)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手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锁紧装置(6)包括连接于弹力带二(5)两端的第一楔形锁紧装置上端(611)和第一楔形锁紧装置下端(612),第一楔形锁紧装置上端(611)设有楔形锁紧装置限位器一(613)和楔形锁紧装置限位器二(6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手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锁紧装置(6)包括连接于弹力带二(5)两端的第二楔形锁紧装置上端(621)和第二楔形锁紧装置下端(622),第二楔形锁紧装置上端(621)设有楔形锁紧装置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美客创新创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