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铃木振动除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50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铃木振动除球机,包括液压缸、旋转装置、振动装置和夹紧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底部通过机械臂连接在车体的上部,所述夹紧装置的底部与用于带动夹紧装置转动的旋转装置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振动装置安装在夹紧装置上。通过车体的顶部利用机械臂连接夹紧装置、振动装置和旋转装置,使得工作中夹紧装置可以夹持在树枝的外部,适应不同尺寸的树枝,旋转装置可以带动夹紧装置转动,适应不同位置的树枝,夹持树枝更为方便快捷。振动电机能带动夹紧装置抖动,进而使得树木上的果毛掉落,果毛能及时的去除。

A vibration ball remover of sycam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铃木振动除球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球机,具体涉及一种悬铃木振动除球机,属于悬铃木果球去除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悬铃木,又名法国梧桐,为悬铃木科乔木,是悬铃木科悬铃木属约7种植物的通称。分布于东南欧、印度和美洲,中国引入栽培的有3种,供观赏用和作行道树。然而悬铃木果毛给市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困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悬铃木果毛问题采用过许多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等。例如,高压水枪冲刷法,但果毛并没有被冲落地面,水分挥发后继续飘飞,几乎没有效果。用摘果器人工摘果,摘的速度慢,20分钟只能摘下18个果球,机器还经常与树枝绞在一起,冬季高位修剪法,只留下主要的粗壮枝干,结果树干越来越粗、树冠永远那么小,影响树形美观和夏天的遮荫效果,而且粗壮的法桐高位修剪创面很大,容易腐烂和滋生虫害,影响其健康生长。上世纪80年代,尝试用“打针法”治理毛絮,当时使用的是一种叫“乙唏利”的生长激素,希望能将果球直接催熟落地或抑制果球生长。但长期如此对大树伤害太大,实施效果不突出,无果而终。1996年尝试采用“嫁接法”,但是试验发现树枝嫁接处特别容易折断,而且天牛虫害发生更多。此外,还陆续尝试了鼓风机鼓风、长杆高速旋转刀片切割、中药根埋等方法,均未取得效果。2008年,继续研究“打针法”,给树木打“绝育针”。但是注射药剂需要每年在树干上打一个直径5毫米左右的洞,长此以往,这些伤口难免会对大树的健康产生影响,而且每株悬铃木的规格、抗性、冠幅都不一样,使用剂量标准一直未有结论,最终也只能放弃。国内外常用高射程喷雾机进行去毛,利用其大风力和带水雾的功能,将已成熟欲脱落的悬铃木果毛事先打下,降低果毛的飘絮量,虽然此方法也可以把悬铃木果提前打下来,但是工作的范围大,并且耗电量大,并不针对悬铃木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铃木振动除球机,可以解决现有的悬铃木在生长中果毛难以去除,果毛影响居民生活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悬铃木振动除球机,包括液压缸、旋转装置、振动装置和夹紧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底部通过机械臂连接在车体的上部,所述夹紧装置的底部与用于带动夹紧装置转动的旋转装置的顶部连接,所述振动装置安装在夹紧装置上。所述夹紧装置包含有壳体和夹板,壳体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与夹板的下端铰接,所述夹板的外侧中部铰接液压缸缸体,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在壳体上。有益效果:通过车体的顶部利用机械臂连接夹紧装置、振动装置和旋转装置,使得工作中夹紧装置可以夹持在树枝的外部,适应不同尺寸的树枝,旋转装置可以带动夹紧装置转动,适应不同位置的树枝,夹持树枝更为方便快捷。且振动电机能带动夹紧装置抖动,进而使得树木上的果毛掉落,果毛能及时的去除。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振动装置为振动电机,且振动电机安装在壳体的内部下端,振动电机在工作中能带动壳体抖动,进而带动夹紧装置和树枝抖动,使得果毛能受到振动向下掉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三连接螺栓连接有紧固架,紧固架的底部中端连接有固定架,壳体通过固定架连接旋转装置的顶部,壳体的底部通过固定架与旋转装置的转轴连接,能在旋转装置的带动下转动,改变夹紧装置的位置。液压缸属于现有技术,主要包括缸体、活塞杆、向缸体供油的柔性管等。柔性管能与外部的液压管道连接,使得液压缸内部的液压油可以输入和排出,进而使得活塞杆可以轴向移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液压缸缸体的顶部通过第二连接螺栓铰接在夹板上,活塞杆的底部通过定位销铰接在壳体上,夹板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螺栓铰接在壳体上,通过螺栓和定位销连接,使得夹板、活塞杆和液压缸缸体在使用中能正常的工作,不易脱落,安装方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旋转装置包含有支架,支架的底部连接机械臂,支架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电机,另一侧安装有转轴,转轴的顶部与固定架连接,且转轴的中部安装有从动齿轮,电机的顶部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工作中机械臂带动旋转装置移动,进而带动夹紧装置移动,进行多个角度的变化。夹紧装置需要调节位置方便与树枝卡接时,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和其顶部的壳体转动,对夹紧装置的位置进行改变,方便与树枝对应卡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架的底部与机械臂的顶部铰接,且机械臂顶部一侧连接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另一端铰接支架的中部一侧,液压油缸能在工作中伸缩带动支架绕着与机械臂相铰接的铰接轴摆动,增加支架的调节范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在车体的上部利用机械臂连接夹紧装置、振动装置和旋转装置,且采用液压设备驱动夹紧装置运行。液压设备的零部件多为标准件,易于采购;其次,振动泵、工程车等都是根据需求所挑选的功能完整的产品,并且在技术上并没有应用过于复杂的技术,机械结构易实现。2、通过在夹紧装置的底部连接振动电机,使得工作中通过振动泵的振动,能将悬铃木果球在果毛飘落之前将其从树上振落。在振落过程中机器一直处于振动的状态,并且需要达到快速干净的除去果实的效果。适用范围很广,且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不仅仅此除球机的利用率高,并且自动化程度高。结合夹紧装置对不同树枝的固定,使得该除球机具有更好的适用性能,操作更方便、简单、安全。使用液压传动体积小重量轻、驱动力大、调速范围宽。3、使用中通过机械臂可以在空间内实现各个角度的变换,在树枝走向很复杂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的调节机械臂的方向,找到最合适的一个方位使夹紧装置夹紧树枝;夹紧装置运用液压装置驱动,可以保证夹紧过程中夹紧力大小合适,树枝不会产生相对位移,且在原始力去除后,仍能保持夹紧状态。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细节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夹紧装置与旋转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夹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的截面图。图6为本技术图4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图5中A处细节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夹板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振动电机;3、夹板;4、液压缸缸体;5、柔性管;8、活塞杆;9、第一连接螺栓;10、定位销;11、车体;15、第二连接螺栓;16、固定架;17、紧固架;18、第三连接螺栓;20、机械臂;21、旋转装置;22、支架;24、转轴;25、从动齿轮;26、主动齿轮;27、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铃木振动除球机,包括液压缸、旋转装置(21)、振动装置和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21)底部通过机械臂(20)连接在车体(11)的上部,所述夹紧装置的底部与用于带动夹紧装置转动的旋转装置(21)的顶部连接,所述振动装置安装在夹紧装置上;/n所述夹紧装置包含有壳体(1)和夹板(3),壳体(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与夹板(3)的下端铰接,所述夹板(3)的外侧中部铰接液压缸缸体(4),液压缸的活塞杆(8)铰接在壳体(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铃木振动除球机,包括液压缸、旋转装置(21)、振动装置和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21)底部通过机械臂(20)连接在车体(11)的上部,所述夹紧装置的底部与用于带动夹紧装置转动的旋转装置(21)的顶部连接,所述振动装置安装在夹紧装置上;
所述夹紧装置包含有壳体(1)和夹板(3),壳体(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与夹板(3)的下端铰接,所述夹板(3)的外侧中部铰接液压缸缸体(4),液压缸的活塞杆(8)铰接在壳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铃木振动除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为振动电机(2),且振动电机(2)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铃木振动除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通过第三连接螺栓(18)连接有紧固架(17),紧固架(17)的底部中端连接有固定架(16),壳体(1)通过固定架(16)连接旋转装置(21)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庆清李文丽宋益帆杨佳炜王瑞孙志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