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凯燕专利>正文

一种富贵子种植用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048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富贵子种植用播种装置,包括套管和控制按钮,所述漏斗固定在所述套管的一端,且所述套管的另一端环绕有所述把手,所述盛放罐固定在所述漏斗的输入端,且所述盛放罐通过所述漏斗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内壁嵌设有所述控制按钮,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控制按钮的底部,所述分隔板A通过所述弹簧A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且所述分隔板B通过所述弹簧B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使种子从盛放罐流经漏斗至第一腔槽和第二腔槽,最后进行播种,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且易于携带,实用性强,通过铲刀就行挖坑和埋土,便于种子的播种,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贵子种植用播种装置
本技术属于植物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富贵子种植用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的农业经济十分发达,可用于播种的土地面积较多,且目前从事农业耕种的人依然很多,传统的播种都是人工作业,效率低,播种不均匀,大大影响了成活率和产收,随着机械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用机械设备开始取代了人工作业。原有的播种机器不仅价格高昂,体积大,质量重,不方便携带,而且不适合在小面积的耕地上使用,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富贵子种植用播种装置,具有便于携带和多功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贵子种植用播种装置,包括套管和控制按钮,所述套管上设有漏斗、盛放罐、把手和铲刀,所述漏斗固定在所述套管的一端,且所述套管的另一端环绕有所述把手,所述盛放罐固定在所述漏斗的输入端,且所述盛放罐通过所述漏斗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所述铲刀固定在所述把手上,所述套管的内壁嵌设有所述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上设有连接板、分隔板A、分隔板B、弹簧A和弹簧B,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控制按钮的底部,所述分隔板A通过所述弹簧A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且所述分隔板B通过所述弹簧B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优选的,所述把手上设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铺设在所述把手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套管上设有螺纹A,所述螺纹A铺设在所述套管的外壁上,且所述把手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A相配合的螺纹槽A。优选的,所述分隔板A和所述分隔板B位于所述套管内壁分隔出第二腔槽和第一腔槽。优选的,所述盛放罐上设有螺纹B,所述螺纹B铺设在所述盛放罐的外壁上,且所述漏斗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B相配合的螺纹槽B。优选的,所述分隔板A上设有转轴A,所述分隔板A通过所述转轴A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分隔板B上设有转轴B,所述分隔板B通过所述转轴B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设有套管,漏斗固定在套管的一端,且套管的另一端环绕有把手,盛放罐固定在漏斗的输入端,分隔板A和分隔板B位于套管内壁分隔出第二腔槽和第一腔槽,在使用时,按动控制按钮带动连接板下压,分隔板A和分隔板B分别通过转轴A和转轴B转动,使种子从盛放罐流经漏斗至第一腔槽和第二腔槽,最后进行播种,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且易于携带,实用性强。2、本技术中设有把手和铲刀,铲刀固定在把手上,螺纹A铺设在套管的外壁上,且把手上开设有与螺纹A相配合的螺纹槽A,通过螺纹A和螺纹槽A的配合固定在套管上,通过铲刀就行挖坑和埋土,便于种子的播种,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透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套管和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控制按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管;101、螺纹A;102、第二腔槽;103、第一腔槽;11、漏斗;111、螺纹槽B;12、盛放罐;121、螺纹B;13、把手;131、防滑纹;132、螺纹槽A;14、铲刀;2、控制按钮;21、连接板;22、分隔板A;221、转轴A;23、分隔板B;231、转轴B;24、弹簧A;25、弹簧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富贵子种植用播种装置,包括套管1和控制按钮2,套管1上设有漏斗11、盛放罐12、把手13和铲刀14,漏斗11固定在套管1的一端,且套管1的另一端环绕有把手13,盛放罐12固定在漏斗11的输入端,且盛放罐12通过漏斗11与套管1固定连接,铲刀14固定在把手13上,套管1的内壁嵌设有控制按钮2,控制按钮2上设有连接板21、分隔板A22、分隔板B23、弹簧A24和弹簧B25,连接板21固定在控制按钮2的底部,分隔板A22通过弹簧A24固定在连接板21的一端,且分隔板B23通过弹簧B25固定在连接板21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中,漏斗11固定在套管1的一端,且套管1的另一端环绕有把手13,盛放罐12固定在漏斗11的输入端,种子在盛放罐12中通过漏斗11进入套管1,且盛放罐12通过漏斗11与套管1固定连接,铲刀14固定在把手13上,通过铲刀14就行挖坑和埋土,便于种子的播种,实用性强,套管1的内壁嵌设有控制按钮2,连接板21固定在控制按钮2的底部,分隔板A22通过弹簧A24固定在连接板21的一端,且分隔板B23通过弹簧B25固定在连接板21的另一端,在使用时,按动控制按钮2带动连接板21下压,分隔板A22和分隔板B23分别通过转轴A221和转轴B231转动,使种子从盛放罐12流经漏斗11至第一腔槽103和第二腔槽102中,最后进行播种,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且易于携带,实用性强。具体的,把手13上设有防滑纹131,防滑纹131铺设在把手13的外壁上,在使用时,通过防滑纹131增加摩擦力,防止打滑,使用更加舒适。具体的,套管1上设有螺纹A101,螺纹A101铺设在套管1的外壁上,且把手13上开设有与螺纹A101相配合的螺纹槽A132,把手13通过螺纹A101和螺纹槽A132的配合固定在套管1上,便于使用。具体的,分隔板A22和分隔板B23位于套管1内壁分隔出第二腔槽102和第一腔槽103,使种子从盛放罐12流经漏斗11至第一腔槽103和第二腔槽102中,最后进行播种,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且易于携带,实用性强。具体的,盛放罐12上设有螺纹B121,螺纹B121铺设在盛放罐12的外壁上,且漏斗11上开设有与螺纹B121相配合的螺纹槽B111,通过螺纹B121和螺纹槽B111的配合将盛放罐12固定在漏斗11上。具体的,分隔板A22上设有转轴A221,分隔板A22通过转轴A221与连接板21固定连接,分隔板A22通过转轴A221转动,便于种子的播种。具体的,分隔板B23上设有转轴B231,分隔板B23通过转轴B231与连接板21固定连接,分隔板B23通过转轴B231转动,便于种子的播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由于漏斗11固定在套管1的一端,且套管1的另一端环绕有把手13,通过把手13拿起套管1进行使用,盛放罐12固定在漏斗11的输入端,种子在盛放罐12中通过漏斗11进入套管1,且盛放罐12通过漏斗11与套管1固定连接,铲刀14固定在把手13上,通过铲刀14就行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贵子种植用播种装置,包括套管(1)和控制按钮(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上设有漏斗(11)、盛放罐(12)、把手(13)和铲刀(14),所述漏斗(11)固定在所述套管(1)的一端,且所述套管(1)的另一端环绕有所述把手(13),所述盛放罐(12)固定在所述漏斗(11)的输入端,且所述盛放罐(12)通过所述漏斗(11)与所述套管(1)固定连接,所述铲刀(14)固定在所述把手(13)上,所述套管(1)的内壁嵌设有所述控制按钮(2),所述控制按钮(2)上设有连接板(21)、分隔板A(22)、分隔板B(23)、弹簧A(24)和弹簧B(25),所述连接板(21)固定在所述控制按钮(2)的底部,所述分隔板A(22)通过所述弹簧A(24)固定在所述连接板(21)的一端,且所述分隔板B(23)通过所述弹簧B(25)固定在所述连接板(21)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贵子种植用播种装置,包括套管(1)和控制按钮(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上设有漏斗(11)、盛放罐(12)、把手(13)和铲刀(14),所述漏斗(11)固定在所述套管(1)的一端,且所述套管(1)的另一端环绕有所述把手(13),所述盛放罐(12)固定在所述漏斗(11)的输入端,且所述盛放罐(12)通过所述漏斗(11)与所述套管(1)固定连接,所述铲刀(14)固定在所述把手(13)上,所述套管(1)的内壁嵌设有所述控制按钮(2),所述控制按钮(2)上设有连接板(21)、分隔板A(22)、分隔板B(23)、弹簧A(24)和弹簧B(25),所述连接板(21)固定在所述控制按钮(2)的底部,所述分隔板A(22)通过所述弹簧A(24)固定在所述连接板(21)的一端,且所述分隔板B(23)通过所述弹簧B(25)固定在所述连接板(21)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贵子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3)上设有防滑纹(131),所述防滑纹(131)铺设在所述把手(13)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贵子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凯燕
申请(专利权)人:曾凯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