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致动器和具有振荡致动器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40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6:00
本申请公开了振荡致动器和具有振荡致动器的电子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振荡致动器包括:振荡体;被配置为与振荡体接触的接触体;被配置为保持振荡体的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具有通孔;被配置为通过通孔按压振荡体的按压构件;以及被配置为在保持构件和按压构件之间与保持构件和按压构件接触的振荡阻尼构件。

Oscillating actuator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oscillating actua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荡致动器和具有振荡致动器的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振荡致动器。
技术介绍
在致动器当中,已经提出了对于振荡致动器的技术。在振荡致动器中,与振荡体(例如,压电元件和电能-机械能转换元件)接触的接触体由振荡体的振荡驱动(即,振荡体和接触体相对移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7-200260讨论了振荡致动器,该振荡致动器具有一个振荡体和多个振荡体,以实现线性驱动和旋转驱动(分别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7-200260中的图1和图9)。将参考图4A至图6C描述常规技术。图4A是振荡体的平面图,并且图4B是振荡体的侧视图。在图4A和图4B中,振荡体1包括被形成为矩形(四边形)薄板形状的压电元件3以及一体化地接合到压电元件3(的一个平面)的弹性体2。弹性体2包括主体2-3和支撑部2-4。主体2-3包括:与压电元件3一起振荡并且形成为矩形薄板形状的基部2-1,以及形成为在基部2-1的一个平面上突出的两个突出部2-2。支撑部2-4各自具有柔性,并且与主体2-3一体化地且结构地形成。支撑部2-4各自包括薄部2-5,薄部2-5部分地薄,从而尽可能多地防止主体2-3的振荡传送到主体2-3外部。支撑部2-4还分别具有圆形孔2-6和细长孔2-7,它们用于在接合压电元件3或组装振荡体1时的定位。如图5中所示,在振荡体1在振荡体1的纵向(X)方向和横向(Y)方向上振荡的弯曲振荡模式中,突出部2-2的前缘进行椭圆移动,从而在图中的X方向上驱动接触体(未示出)(未示出的接触体相对于振荡体1相对移动)。图6A是例示旋转致动器的透视图,其中三个(多个)图4A和图4B中所示的振荡体(即,具有振荡体的振荡致动器主体)部署在其圆周上。图6B是例示振荡体1的周边的放大展开透视图。图6C是保持构件的平面图。“振荡致动器主体”是指振荡致动器中除接触体之外的部分。如图6A中所示,旋转致动器以这样一种方式配置:三个(多个)振荡体1部署在圆形基座(支撑构件)7上,并且与振荡体1接触的转子(接触体8)被驱动旋转。通过分别将保持构件4的销4a(参见图6C)嵌合到支撑部2-4的圆形孔2-6和细长孔2-7(见图4A)中并与它们接合,振荡体1被各自保持到小基座(保持构件4)。通过分别将支撑构件7的销7a(参见图6B)嵌合到保持构件4的孔4b(参见图6C)中,保持构件4被定位成在加压方向上能够自由移动。保持构件4具有矩形通孔4c(参见图6C),并且(按压振荡体1的)按压构件6以一定的游隙(play)设置在通孔4c内。按压构件6与支撑构件7接触,以使用未示出的加压构件(例如,弹簧)经由缓冲构件5按压振荡体1。按压构件6能够相对于保持构件4在加压方向上相对移动。利用这种配置,减小了在压力下对支撑部2-4的反作用力,从而防止粘附的压电元件的剥离。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7-200260中,由于在振荡致动器中在保持构件上生成的不期望的振荡(保持构件是刚体的刚体模式),发生异常噪声。用于防止在保持构件上生成的不期望的振荡的手段的示例是增大保持构件(质量)4以减小刚体模式的共振频率,从而从可听范围消除不期望的振荡。但是,可用于振荡致动器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难以采用这种手段。手段的另一个示例是减小支撑部(弹簧)2-4的刚性以减小刚体模式的共振频率,从而从可听区域消除不期望的振荡。但是,用于驱动的振荡模式(驱动振荡模式)的共振频率也改变,因此也难以采用这种手段。本专利技术针对一种振荡致动器,其能够防止由在保持构件上生成的不期望的振荡模式造成的异常噪声的生成,而无需增大保持构件或降低支撑部的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振荡致动器包括:振荡体;被配置为与振荡体接触的接触体;被配置为保持振荡体的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具有通孔;被配置为通过通孔按压振荡体的按压构件;以及被配置为在保持构件和按压构件之间与保持构件和按压构件接触的振荡阻尼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振荡致动器主体包括:振荡体;被配置为保持振荡体的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具有通孔;被配置为通过通孔按压振荡体的按压构件;以及被配置为在保持构件和按压构件之间与保持构件和按压构件接触的振荡阻尼构件。根据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图1A是例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振荡致动器中的一些分解部件的展开透视图。图1B是例示在其上部署(接合)振荡阻尼构件的按压构件的放大透视图。图1C是例示振荡致动器(不包括接触体)的横截面图。图2A是例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振荡致动器中的一些分解部件的展开透视图。图2B是例示在其上(向其)部署(接合)振荡阻尼构件的按压构件的放大透视图。图3A是例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振荡致动器的图像捕获装置的示意性配置图。图3B是例示图像捕获装置的框图。图4A是例示根据常规示例的弹性体的平面图。图4B是例示振荡体的侧视图。图5是例示根据常规示例的振荡体的振荡模式的解释图。图6A是例示根据常规示例的振荡致动器中的一些分解部件的展开透视图。图6B是例示振荡致动器(不包括接触体)的放大展开透视图。图6C是例示保持构件的平面图。图7A和7B是例示在保持构件上生成的不期望的振荡模式的解释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改进的振荡致动器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A至图1C例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A是例示振荡致动器中的一些分解部件的展开透视图。图1A是例示旋转致动器中的分解部件的展开透视图,在该旋转致动器中,三个(多个)振荡体(具有振荡体的振荡致动器主体)部署在其圆周上。图1B是例示在其上(向其)部署(接合)振荡阻尼构件(例如,毛毡(felt))的按压构件的放大透视图。图1C是例示振荡致动器(不包括接触体)的横截面视图。在下文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分别被给予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与常规示例(图6A至6C)之间相同的部分。通过将部署在保持构件41上的销41a分别嵌合到在振荡体1的支撑部2-4上设置的圆形孔2-6和细长孔2-7中并使用粘合剂接合它们,将振荡体1保持到保持构件41。部署在基座(支撑构件)7上的销7a分别嵌合到在保持构件41上设置的孔41b中。因此,保持构件41以使得保持构件41在按压构件61的按压方向(与振荡体1和接触体8的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未示出的加压构件的加压方向)上的移动不被阻止的方式定位。保持构件41具有通孔41c,该通孔41c向着按压方向穿透保持构件41,并且从按压方向看具有矩形形状。当组装振荡致动器时,按压构件61嵌合在通孔41c中。按压构件61通过通孔41c按压振荡体1。按压构件61允许部署在按压构件61上的定位销61a和61b分别嵌合到在支撑构件7上设置的孔7b和7c中,由此定位按压构件61。定位销61a和61b分别以一定的游隙(play)(间隙)嵌合到孔7b和7c中。因此,按压构件61可通过形成为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荡致动器,包括:/n振荡体;/n接触体,被配置为与所述振荡体接触;/n保持构件,被配置为保持所述振荡体,所述保持构件具有通孔;/n按压构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通孔按压所述振荡体;以及/n振荡阻尼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按压构件之间与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按压构件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09 JP 2018-1505541.一种振荡致动器,包括:
振荡体;
接触体,被配置为与所述振荡体接触;
保持构件,被配置为保持所述振荡体,所述保持构件具有通孔;
按压构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通孔按压所述振荡体;以及
振荡阻尼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按压构件之间与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按压构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致动器,还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被配置为以在所述按压构件的按压方向上可移位的方式支撑所述保持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致动器,其中所述振荡阻尼构件在所述按压构件的在所述振荡体和所述接触体的相对移动方向上的侧表面上与所述按压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致动器,其中所述振荡阻尼构件在所述按压构件的在与所述振荡体和所述接触体的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侧表面上与所述按压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致动器,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笃史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