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377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终端,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控制器、交采模块、遥信遥控模块、线损模块、电源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其中交采模块:采集无源电子式传感器输出的低幅值交流电流和电压信号;遥信遥控模块:采集开关量输入信号和下发遥控命令;线损模块:采集输电线的电流和电压信号用于电表计量;第一控制器:将低幅值交流电流和电压信号换算成电量,作为保护功能的判据;将开关量输入信号作为终端控制对象的状态判据,根据信号分析,输出遥控命令控制终端控制对象;将输电线的电流和电压信号上传至外部后台;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所述配电终端与外部通信。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实现了一种高精度的配电终端。

A power distribution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电终端,属于配电自动化领域。
技术介绍
配电终端是配电自动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10kV架空线路,完成配电线的运行检测以及监控功能,实现对10kV/20kV配电网上开闭所、环网柜、柱上开关、配电变压器、电容器等一次设备的实时监控。配电终端采集配电网实时运行数据、检测、识别故障、开关设备的运行工况,进行处理及分析,通过有线/无线通信等手段,上传信息、接收控制命令。面对FA功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外置PT频繁损坏的情况,现在急需一种高精度的配电终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终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披露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控制器、交采模块、遥信遥控模块、线损模块、电源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交采模块、遥信遥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均与第一控制器连接;其中,交采模块:采集无源电子式传感器输出的低幅值交流电流和电压信号;>遥信遥控模块: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控制器、交采模块、遥信遥控模块、线损模块、电源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n交采模块、遥信遥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均与第一控制器连接;/n其中,/n交采模块:采集无源电子式传感器输出的低幅值交流电流和电压信号;/n遥信遥控模块:采集开关量输入信号和下发遥控命令;/n线损模块:采集输电线的电流和电压信号用于电表计量;/n第一控制器:将低幅值交流电流和电压信号换算成电量,作为保护功能的判据;将开关量输入信号作为终端控制对象的状态判据,根据信号分析,输出遥控命令控制终端控制对象;将输电线的电流和电压信号上传至外部后台;/n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控制器、交采模块、遥信遥控模块、线损模块、电源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交采模块、遥信遥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均与第一控制器连接;
其中,
交采模块:采集无源电子式传感器输出的低幅值交流电流和电压信号;
遥信遥控模块:采集开关量输入信号和下发遥控命令;
线损模块:采集输电线的电流和电压信号用于电表计量;
第一控制器:将低幅值交流电流和电压信号换算成电量,作为保护功能的判据;将开关量输入信号作为终端控制对象的状态判据,根据信号分析,输出遥控命令控制终端控制对象;将输电线的电流和电压信号上传至外部后台;
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所述配电终端与外部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壳体外部上设置有天线和航空插头;其中,天线连接无线通信模块,航空插头外接柱上断路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交采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光耦隔离电路、滤波电路和AD采样电路,其中光耦隔离电路的输入端外接无源电子式传感器的输出端,AD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光耦隔离电路包括运放U1A、运放U1B、运放U1C、运放U1D、光耦U2、光耦U3、电阻R1~R9、电容C1~C6、二极管D1~D2;
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作为光耦隔离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放U1A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电阻R8的两端分别连接运放U1A的正输入端和公共地,电阻R7的两端分别连接运放U1A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电容C4的两端分别连接运放U1A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
运放U1B的正输入端接公共地,运放U1B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6连接运放U1A的输出端,电容C5的两端分别连接运放U1B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阳极和阴极分别连接运放U1B的输出端和负输入端,运放U1B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9连接光耦U3的第二引脚;
光耦U3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负极,光耦U3的第三引脚和第六引脚接公共地,光耦U3的第四引脚连接运放U1B的负输入端,光耦U3的第五引脚连接运放U1C的负输入端;
运放U1D的正输入端接公共地,运放U1D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2连接运放U1A的输出端,电容C1的两端分别连接运放U1D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二极管D1的阳极和阴极分别连接运放U1D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运放U1B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连接光耦U2的第一引脚;
光耦U2的第二引脚连接电源正极,光耦U2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接公共地,光耦U2的第三引脚连接运放U1D的负输入端,光耦U2的第六引脚连接运放U1C的负输入端;
运放U1C的正输入端接公共地,电阻R3的两端分别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潘明丁永生姚彦良孙晶晶刘毅沈剑韬李自清高浩冯娟胡海公元王家康胡永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