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降阶模型和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0364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降阶模型和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用于次同步振荡SVC阻尼控制器(或其它控制器)的设计,从而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首先建立系统状态方程,利用模态摄动降阶法对系统模型进行降阶;然后设计切换平面,使得系统在该平面可以稳定运行,确保滑动模态的动态性能;最后设计控制函数,使系统可以达到切换平面,从而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该基于降阶模型和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利用非线性变结构控制实现次同步振荡的抑制,可以同时抑制所有振荡模态,鲁棒性强,效果明显。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suppression method based on reduced order model and nonlinear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降阶模型和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
,特别是涉及基于降阶模型和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技术介绍
柔性交流输电(FACTS)和高压直流输电应用愈加广泛,在实现电力系统灵活快速控制的同时,也增加了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几率。而目前目前的次同步振荡控制器设计大多采用线性方法,难以同时抑制多个振荡模态,效果不够理想,故研究更加可靠、有效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十分重要。滑模变结构控制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控制方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目前已有将变结构控制用于电力系统控制的研究,这些研究为变结构控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但其系统模型阶数都较低,如何将变结构控制应用于模型阶数很高的次同步振荡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次同步振荡有多个振荡模态,系统模型阶数太大以致难以应用非线性方法设计控制器,故在用非线性控制方法之前需先对系统模型进行降阶。已有学者将模型降阶理论用于电力系统动态模型,验证了降阶方法在电力系统模型中的有效性,但应用场景的原始模型阶数相比次同步振荡模型仍然较小,降阶方法在次同步振荡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降阶模型和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A:利用模态摄动降阶法对系统模型进行降阶;/n步骤B:设计切换平面使系统在该平面可以稳定运行;/n步骤C:设计控制函数使系统可以达到切换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降阶模型和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利用模态摄动降阶法对系统模型进行降阶;
步骤B:设计切换平面使系统在该平面可以稳定运行;
步骤C:设计控制函数使系统可以达到切换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降阶模型和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利用模态摄动降阶法对系统模型进行降阶,其具体步骤为:
对于y=Cu的控制调节系统,总是可以确定出其中需要重点考虑的状态变量,即重要的状态变量,如系统被调量,另外还可考虑无需花费太大的工作量就可进行测量且其又可用于反馈的状态变量,确定系统中需重点研究的状态变量,假设为r个,以及对应的n-r个非重要状态变量之后,就可计算与n个特征值相对应的主导度,按其数值大小降值排序,并分别确定r个主导特征值与n-r个非主导特征值,若假设主导特征值在降值排序中的编号顺次为1,2,…,r,非主导特征值对应的编号则应为r+1,r+2,…,n,由此,可以令:
Λ=diag(ΛΙ,ΛΙΙ)=diag(λ1,…,λr,λr+1,…λn)
另外,可增加或减少重要状态变量个数使其个数和主导特征值的个数一致,由此,可设xΙ=[x1,…xr]T为由系统中需重点研究的r个状态变量构成的列矢量,而xΙΙ=[xr+1,…xn]T则为剩下的n-r个状态变量构成另一个列矢量,原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就可改写为






令x=Vz,将上述方程经过状态变量转换求得新状态空间方程:






由于ΛΙΙ中的(n-r)个特征值为非主导特征值,一般来说,因其对应的主导度较小,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影响较小,因此,可利用摄动降阶原理,近似认为的变化率即式中标波浪线表示对应的近似值可忽略,即可令:



对于特征矩阵V,可设即可得:



上式中,如果用zΙΙ对应的近似值代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欣臧德春高山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