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029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4:55
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设置有多个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的外部均包裹有电池散热壳体,电池散热壳体上方设有电池进水板,散热壳体下方设置有电池出水板;电池散热壳体包括高导热内壳体和隔热外壳体,高导热内壳体和隔热外壳体之间形成冷却液腔体,且冷却液腔体的上下两端密封;隔热外壳体上设有与冷却液腔体贯通的进水管道、出水管道。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每个电池单元都包裹有电池散热壳体,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散热面积。电池散热壳体包括高导热内壳体和隔热外壳体,高导热内壳体为高导热材料所制,能够有效提高热量的传导,并通过冷却液将电池单元工作过程中的热量疏导出去,有效的进行散热。

A kind of balanced cooling device of battery and its cool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领域。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比能量特性以及国家政策扶持,越来越受到诸多汽车行业的关注。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源头,其热安全性能日益为各大电池包生产商所重视。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并不是由一整块单电池组成,而是由几十甚至上百个单电池组成。电池包在使用过程当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热能,电池之间热量聚集干扰,内围电池温度会明显高于外围电池温度,这种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不仅会降低电池循环使用寿命,而且更有可能会产生电池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设置有多个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的外部均包裹有电池散热壳体,电池散热壳体上方设有电池进水板,散热壳体下方设置有电池出水板;所述电池散热壳体包括高导热内壳体和隔热外壳体,高导热内壳体和隔热外壳体之间形成冷却液腔体,且冷却液腔体的上下两端密封;所述隔热外壳体上设有与冷却液腔体贯通的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电池进水板上设有若干与进水管道一一对应的进水孔,进水管道与对应的进水孔贯通,且电池散热壳体与电池进水板连接处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所述电池出水板上设有若干与出水管道一一对应的出水孔,出水管道与对应的出水孔贯通,且电池散热壳体与电池出水板连接处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所述高导热内壳体和隔热外壳体的上部均设有螺纹,通过上部端盖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电池进水板上设有进水板内流管路,且进水板内流管路的形状为弧形,进水孔置于进水板内流管路内。所述电池出水板上设有出水板内流管路,且出水板内流管路的形状为弧形,出水孔置于出水板内流管路内。所述电池散热壳体上的进水管道通过第一密封圈与电池进水板密封连接,且密封连接部分另涂有密封胶;所述电池散热壳体上的出水管道通过第二密封圈与电池出水板密封连接,且密封连接部分另涂有密封胶。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进行散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液通过电池进水板的进水孔、电池散热壳体的进水孔流入电池散热壳体的冷却液腔体,并经电池散热壳体的出水孔、电池出水板的出水孔流出;当冷却液在电池散热壳体的冷却液腔体时,电池散热壳体内的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被引出到冷却液腔体内的冷却液,并经电池散热壳体的出水孔、电池出水板的出水孔流出;当电池单元通过大电流密度下工作时,电池单元单体的温度急剧上升,每个电池单元之间也不会相互干扰,均以相同散热量进行热量释放,保证每个电池单元具有相同的温度。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设置有多个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的外部均包裹有电池散热壳体,电池散热壳体上方设有电池进水板,散热壳体下方设置有电池出水板;电池散热壳体通过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与放置在电池单元两侧的进水板、出水板相互连接。每个电池单元都包裹有电池散热壳体,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散热面积。电池散热壳体包括高导热内壳体和隔热外壳体,高导热内壳体为高导热材料所制,因此能够有效提高热量的传导,并通过冷却液将电池单元工作过程中的热量疏导出去,从而有效的进行散热。所述电池散热壳体的隔热外壳体为低导热材料所制,从而降低各个电池单元之间热量干扰、以及热量堆积。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将冷却液输送给每个电池单元,提高散热面积,实现每个电池具备相同的散热条件,降低电池单元相互之间热量干扰,提高电池散热效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池散热壳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池进水板及进水板内部流道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进水管道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出水管道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电池进水板、3电池单元、4电池散热壳体、5电池出水板、6-1第一密封圈、6-2第二密封圈、401隔热外壳体、402进水管道、403出水管道、404高导热内壳体、405上部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设置有多个电池单元3,每个电池单元3的外部均包裹有电池散热壳体4,电池散热壳体4上方设有电池进水板2,散热壳体4下方设置有电池出水板5。电池散热壳体4包括高导热内壳体404和隔热外壳体401,高导热内壳体404和隔热外壳体401之间形成冷却液腔体,且冷却液腔体的上下两端密封;隔热外壳体401上设有与冷却液腔体贯通的进水管道402、出水管道403。在电池进水板2上设置若干与进水管道402一一对应的进水孔,进水管道402与对应的进水孔贯通,且电池散热壳体4与电池进水板2连接处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电池出水板5上设有若干与出水管道403一一对应的出水孔,出水管道403与对应的出水孔贯通,且电池散热壳体4与电池出水板5连接处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进一步的,高导热内壳体404和隔热外壳体401的上部均设置有螺纹,通过上部端盖405进行螺纹连接。在电池进水板2上设置进水板内流管路,且进水板内流管路的形状为弧形,进水孔置于进水板内流管路内。在电池出水板5上设置出水板内流管路,且出水板内流管路的形状为弧形,出水孔置于出水板内流管路内。进一步的,电池散热壳体4上的进水管道402通过第一密封圈6-1与电池进水板2密封连接,且密封连接部分另涂有密封胶;所述电池散热壳体4上的出水管道403通过第二密封圈6-2与电池出水板5密封连接,且密封连接部分另涂有密封胶。在使用时,冷却液通过电池进水板2的进水孔、电池散热壳体4的进水孔流入电池散热壳体4的冷却液腔体,并经电池散热壳体4的出水孔、电池出水板5的出水孔流出。当冷却液在电池散热壳体4的冷却液腔体时,电池散热壳体4内的电池单元3产生的热量被引出到冷却液腔体内的冷却液,并经电池散热壳体4的出水孔、电池出水板5的出水孔流出;当电池单元3通过大电流密度下工作时,电池单元3单体的温度急剧上升,每个电池单元3之间也不会相互干扰,均以相同散热量进行热量释放,保证每个电池单元3具有相同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设置有多个电池单元(3),每个电池单元(3)的外部均包裹有电池散热壳体(4),电池散热壳体(4)上方设有电池进水板(2),散热壳体(4)下方设有电池出水板(5);/n所述电池散热壳体(4)包括高导热内壳体(404)和隔热外壳体(401),高导热内壳体(404)和隔热外壳体(401)之间形成冷却液腔体,且冷却液腔体的上下两端密封;所述隔热外壳体(401)上设有与冷却液腔体贯通的进水管道(402)、出水管道(403);/n所述电池进水板(2)上设有若干与进水管道(402)一一对应的进水孔,进水管道(402)与对应的进水孔贯通,且电池散热壳体(4)与电池进水板(2)连接处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n所述电池出水板(5)上设有若干与出水管道(403)一一对应的出水孔,出水管道(403)与对应的出水孔贯通,且电池散热壳体(4)与电池出水板(5)连接处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设置有多个电池单元(3),每个电池单元(3)的外部均包裹有电池散热壳体(4),电池散热壳体(4)上方设有电池进水板(2),散热壳体(4)下方设有电池出水板(5);
所述电池散热壳体(4)包括高导热内壳体(404)和隔热外壳体(401),高导热内壳体(404)和隔热外壳体(401)之间形成冷却液腔体,且冷却液腔体的上下两端密封;所述隔热外壳体(401)上设有与冷却液腔体贯通的进水管道(402)、出水管道(403);
所述电池进水板(2)上设有若干与进水管道(402)一一对应的进水孔,进水管道(402)与对应的进水孔贯通,且电池散热壳体(4)与电池进水板(2)连接处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
所述电池出水板(5)上设有若干与出水管道(403)一一对应的出水孔,出水管道(403)与对应的出水孔贯通,且电池散热壳体(4)与电池出水板(5)连接处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内壳体(404)和隔热外壳体(401)的上部均设有螺纹,通过上部端盖(405)进行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均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进水板(2)上设有进水板内流管路,且进水板内流管路的形状为弧形,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晶丁亚军王翔丁凡凌曦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