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970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包括烘干室,其包括外室和设于外室内的内室,该内、外室之间具有加热腔;进料筒和出料筒,该出料筒外罩设有外罩,该外罩和外罩筒之间形成有空腔,该空腔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保温减震装置,包括设于加热腔内的加热油和存在于加热油内的弹性伸缩件,该弹性伸缩件一端与内室相连,一端与外室相连;储油室,设于烘干室侧部,其内设有加热件,该储油室通过进油管与烘干室的下部相连通;烘干辅助装置,设于所述内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热油进行加热,通过液氮快速降温,烘干室无需设置加热件,设备使用寿命长;通过引流部件提升烘干空间内的空气流动,烘干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An automatic processing system for raw materials of Waterborne Coa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涂料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滑石粉是涂料加工的重要原料,滑石粉在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烘干处理。传统的烘干方式为通过加热件对烘箱进行加热,对烘箱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烘干;待烘干完成后,再向烘箱内通入氮气,对物料进行快速降温,随后进行排料。但该种方式下,加热件将在高温状态下迅速降温至低温状态,对加热件的损坏及其严重,设备使用寿命短。且烘箱内部物料烘干速度较慢,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包括烘干室,其包括外室和设于外室内的内室,该内、外室之间具有加热腔;进料筒和出料筒,该出料筒外罩设有外罩,该外罩和外罩筒之间形成有空腔,该空腔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保温减震装置,包括设于加热腔内的加热油和存在于加热油内的弹性伸缩件,该弹性伸缩件一端与内室相连,一端与外室相连;储油室,设于烘干室侧部,其内设有加热件,该储油室通过进油管与烘干室的下部相连通,储油室通过出油管与烘干室的上部相连通,该出油管穿入至储油室内并延伸至储油室下部;液氮输送管和液氮排出管,分别设于所述外室的左右两端上,且液氮输送管和液氮排出管分别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烘干辅助装置,设于所述内室内,包括可转动的设于内室内的转杆、设于转杆上的多个隔板、形成于相邻两隔板之间的烘干空间及设于烘干空间内用于加快烘干空间内的空气流通速度的引流部件,所述内室上设有凸部,该凸部上设有供转杆插入的开口槽。本专利技术中在内外室之间设置了加热腔,并通过热油通入加热腔内对内室内的物料进行加热,而需要对物料进行降温时,只需要排尽加热腔内的热油,之后再通过液氮进液管将液氮注入至加热腔即可,从而即保证了对整个内室及物料的快速降温,同时烘干室并未设置加热件,从而不会出现加热件损坏的情况,设备使用寿命长;其次,由于采用油进行加热,而热油的温度能够到达上百度,甚至到达300摄氏度,从而能够实现对内室和物料的快速加热,物料烘干效率良好,烘干速度也较高;其次,内室上设置了转杆和隔板,从而能够将物料分散在多个烘干空间内进行分别烘干处理,相较于物料全部堆积于内室下部的情况而言,烘干效果更为良好,烘干速度也得到极大提升;再者,通过引流部件的设置使得烘干空间在烘干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空气流动,进而能够更为明显的提升烘干的速度,提升工作效率。所述烘干辅助装置包括设于转杆内的安装腔、可转动的穿设于转杆内的驱动杆、与驱动杆相连的电机、固设于驱动杆上的齿轮、固设于安装腔内壁上的两固定环、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设于该固定环上的定位杆、固设于定位杆上与该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轮、固连于安装腔内壁上的一圈齿圈及用于实现该转杆与所述引流部件的之间的传动连接的动力传递结构;所述两固定环分别设于所述齿圈的两侧位置上,所述传动齿轮一侧与齿轮相啮合,另一侧与齿圈相啮合;上述结构下,采用同一电机即可同时驱动转杆和引流部件发生动作,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所述引流部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烘干空间内的引流筒、设于引流筒进口端上的第一固定架、粘覆于该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滤布、设于引流筒进口端上的第二固定架、粘覆于该第二固定架上的第二滤布、可转动的设于引流筒内的风扇、固连于风扇上的中轴、通过万向接头与该中轴相连的传递杆;该中轴的端部可转动的穿设于第二固定架上;当风扇转动时,将引导烘干空间内的气体向单侧流动,进而使得烘干空间内的气体发生循环流动,且通过风力对烘干空间内的物料进行搅动,实现物料在烘干空间内的无规律翻动,物料内的水分更易被排出,进一步提升烘干效果和速度;通过滤布的设置,可有效避免滑石粉进入至导风筒内部,避免齿轮的啮合处进入滑石粉而使得设备出现故障。所述动力传递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驱动杆上的传递齿轮、设于所述传递杆上的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传递齿轮相啮合,所述传递杆一端置于引流筒内,另一端穿过引流筒和转杆侧壁后穿入至安装腔内,所述传递杆与中轴之间具有夹角a,该夹角a的角度≥120°;上述结构下,驱动杆上的转动能够被良好的传递至风扇上,且传递杆穿设于引流筒侧壁上时仅发生自转,密封更易实现;夹角a的角度大于120°的设置使得动力传递更为顺畅,且动力损失小。所述加热腔内设有至少两缓冲块,上述缓冲块设于加热腔的底部位置上,且分别设于所述出料筒的左右两侧位置上;由于加热腔内设有热油,热油即可对内室在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而缓冲块和弹簧则可相互配合对内室的振动进行进一步的缓冲,基本只会有很小的振动会传递至外室上,从而极大程度的减小设备的振动,降低工作时的噪音。所述进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空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油室的下部相连通;所述出油管上端连接有两分流管,两分流管与所述加热腔的上部相连通,该出油管下端伸入至储油室内的端口上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该种结构下,热油将由加热腔的上部注入加热腔内,在注入过程中,热油将沿着内室的外壁向下流动,从而在填充热油的过程或中能够对内室进度预加热,实现内室的逐步升温,一来对物料的烘干更为快速,二来避免内室快速升温而难以承受进而出现破损的情况。所述空腔连通有用于在物料出料时对经过出料筒的物料进行散热处理的循环散热装置;可在物料出料的过程中对物料进行再次的单独散热处理,进一步降低物料出料时的温度。所述循环散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烘干室侧部上的液氮存储箱、设于该液氮存储箱内的冷凝管、设于液氮存储箱侧壁内的隔热层、与该液氮存储箱下部相连通的进液管、设于该进气管对面一侧的循环出液管、设于该循环出液管上方位置上的循环进液管,该循环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另一端与该液氮存储箱相连通,所述循环进液管与加热腔相连通的位置为加热腔下部;该液氮存储箱内设有倾斜的过滤网,所述进液管与液氮存储箱连接处位于该过滤网最低侧的上方位置,所述循环出液管与液氮存储箱的连接处位于过滤网最高侧的下方位置,所述循环进液管与液氮存储箱的连接处位于过滤网最高侧的上方位置;上述结构下,可始终保持出料筒位置处的液氮始终维持在低温状态上,从而对向外排出的物料始终进行良好的吸热降温;且由于物料单次经由出料筒向外排出的量较小,在出料处对物料进行再次降温的降温效果将更为优异。本专利技术通过热油进行加热,通过液氮快速降温,烘干室无需设置加热件,设备使用寿命长;通过引流部件提升烘干空间内的空气流动,烘干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5为图3中沿D-D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4中沿E-E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一种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包括烘干室1,其包括外室11和设于外室内的内室12,该内、外室之间具有加热腔13;进料筒1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烘干室(1),其包括外室(11)和设于外室内的内室(12),该内、外室之间具有加热腔(13);/n进料筒(14)和出料筒(15),该出料筒外罩设有外罩(16),该外罩和外罩筒之间形成有空腔(17),该空腔(17)与所述加热腔(13)相连通;/n保温减震装置,包括设于加热腔(13)内的加热油和存在于加热油内的弹性伸缩件(21),该弹性伸缩件(21)一端与内室相连,一端与外室相连(22);/n储油室(3),设于烘干室侧部,其内设有加热件,该储油室通过进油管(31)与烘干室的下部相连通,储油室通过出油管(32)与烘干室的上部相连通,该出油管(32)穿入至储油室内并延伸至储油室(3)下部;/n液氮输送管(41)和液氮排出管(42),分别设于所述外室(11)的左右两端上,且液氮输送管(41)和液氮排出管(42)分别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n烘干辅助装置,设于所述内室(12)内,包括可转动的设于内室内的转杆(51)、设于转杆上的多个隔板(52)、形成于相邻两隔板之间的烘干空间(53)及设于烘干空间内用于加快烘干空间内的空气流通速度的引流部件,所述内室(12)上设有凸部(17),该凸部(17)上设有供转杆(51)插入的开口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烘干室(1),其包括外室(11)和设于外室内的内室(12),该内、外室之间具有加热腔(13);
进料筒(14)和出料筒(15),该出料筒外罩设有外罩(16),该外罩和外罩筒之间形成有空腔(17),该空腔(17)与所述加热腔(13)相连通;
保温减震装置,包括设于加热腔(13)内的加热油和存在于加热油内的弹性伸缩件(21),该弹性伸缩件(21)一端与内室相连,一端与外室相连(22);
储油室(3),设于烘干室侧部,其内设有加热件,该储油室通过进油管(31)与烘干室的下部相连通,储油室通过出油管(32)与烘干室的上部相连通,该出油管(32)穿入至储油室内并延伸至储油室(3)下部;
液氮输送管(41)和液氮排出管(42),分别设于所述外室(11)的左右两端上,且液氮输送管(41)和液氮排出管(42)分别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
烘干辅助装置,设于所述内室(12)内,包括可转动的设于内室内的转杆(51)、设于转杆上的多个隔板(52)、形成于相邻两隔板之间的烘干空间(53)及设于烘干空间内用于加快烘干空间内的空气流通速度的引流部件,所述内室(12)上设有凸部(17),该凸部(17)上设有供转杆(51)插入的开口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辅助装置包括设于转杆内的安装腔(61)、可转动的穿设于转杆内的驱动杆(62)、与驱动杆相连的电机(63)、固设于驱动杆上的齿轮(64)、固设于安装腔内壁上的两固定环(65)、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设于该固定环上的定位杆(66)、固设于定位杆上与该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轮(67)、固连于安装腔内壁上的一圈齿圈(68)及用于实现该转杆与所述引流部件的之间的传动连接的动力传递结构;所述两固定环(65)分别设于所述齿圈的两侧位置上,所述传动齿轮(67)一侧与齿轮相啮合,另一侧与齿圈(68)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烘干空间内的引流筒(71)、设于引流筒进口端上的第一固定架(72)、粘覆于该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滤布、设于引流筒进口端上的第二固定架(74)、粘覆于该第二固定架上的第二滤布、可转动的设于引流筒内的风扇(76)、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豪连升炯管越峰王涵董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