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952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土木抗震领域的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及其方法,包括楼板、下墙体和上墙体,下墙体和上墙体端部均设置有预留钢筋,楼板顶端和上墙体接触位置中心开设有预留安装槽,预留安装槽为矩形槽,预留安装槽两相对侧面对称预留有连接钢筋,预留安装槽底端中心对称开设有两排通孔,通孔贯穿楼板底端,下墙体端部的预留钢筋穿过通孔,预留安装槽内部设置有抗震体,抗震体由吸震抗震材料制作而成,抗震体顶端中心对称开设有两排和通孔配合的贯穿孔,抗震体侧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部固定插接有插筋,抗震体分布在建筑各楼层非承重墙和楼板连接处以及建筑底板和建筑地基之间的非承重墙和底板连接处。

A civil seismic structure and its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抗震领域,具体为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传统的建筑为地基与建筑物为一体状的牢固结合,这种建筑结构适用于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区,可以让建筑物坚实的矗立于地上,但是若建在地壳运动比较频繁的地区,最终被晃塌或者腰折,地壳运动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地壳运动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巨大,其中建筑物在地壳运动时倒塌是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大因素,因此各国都在致力于提高土木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传统结构抗震设计依靠结构自身的强度和变形来抵抗地震。现有的一般的抗震原理都是在上部结构和地基之间设置隔震层,使地震时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隔震层内,从而使上部的房屋建筑得到保护,但是现有的隔震结构,消耗震动能量的能力较差,造价昂贵,隔震层的施工难度大,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申请号为CN201811397034.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及其方法,包括预埋钢板、预埋筋一、铅芯棒本体与支撑钢板,预埋筋一位于预埋钢板的顶部,预埋钢板位于预埋钢板的下方中间位置,支撑钢板位于预埋钢板的底部,预埋筋一的底部与预埋钢板的顶部相连接,预埋筋一的顶部连接有组装件,预埋钢板的顶部连接有套筒,预埋钢板的底部设置有水泥垫层。该专利技术通过在房屋底部与房屋地基之间设置土木工程抗震结构,使得修筑在地壳运动比较频繁地区的房屋,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但是,采用该装置和方法进行土木工程抗震,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和使用,且无法对各楼层之间进行抗震防护。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置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和使用,且无法对各楼层之间进行抗震防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及其方法,包括楼板、下墙体和上墙体,所述下墙体和上墙体端部均设置有预留钢筋,所述楼板顶端和上墙体接触位置中心开设有预留安装槽,所述预留安装槽为矩形槽,所述预留安装槽两相对侧面对称预留有连接钢筋,所述预留安装槽底端中心对称开设有两排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楼板底端,所述下墙体端部的预留钢筋穿过通孔,所述预留安装槽内部设置有抗震体,所述抗震体由吸震抗震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抗震体顶端中心对称开设有两排和通孔配合的贯穿孔,所述抗震体侧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固定插接有插筋。优选的,所述下墙体和上墙体均为非承重墙体,所述预留安装槽的长度小于上墙体的长度,所述预留安装槽的宽度小于上墙体的宽度,所述预留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楼板厚度的二分之一。优选的,所述连接钢筋等间距排布在预留安装槽长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面,两排的所述通孔等间距排布在预留安装槽中心,相对称的两组连接钢筋端部中心之间的连线正形投影在预留安装槽的线条与通孔交叉排布。优选的,所述抗震体安装在预留安装槽中心,所述抗震体的高度大于预留安装槽的深度,所述抗震体的长度小于预留安装槽的长度,所述抗震体的宽度小于预留安装槽的宽度。优选的,所述贯穿孔等间距排布在抗震体顶端且贯穿孔的数量和排布的间距与通孔相同,所述安装孔等间距设置在抗震体长度方向上的侧面且安装孔的数量和排布的间距与连接钢筋相同,所述安装孔水平贯穿抗震体侧面且贯穿位置和贯穿孔位置空间十字交叉设置。优选的,所述连接钢筋顶端所处水平面和插筋底端所处水平面为同一水平面,所述连接钢筋的长度的二倍和抗震体的宽度之和等于预留安装槽的宽度,所述连接钢筋和插筋为搭接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及其方法,所述抗震体分布在建筑各楼层非承重墙和楼板连接处以及建筑底板和建筑地基之间的非承重墙和底板连接处,所述抗震体的侧面和预留安装槽的侧面均经过凿毛处理且二者的空隙处通过搭接的连接钢筋以及插筋进行钢筋混凝土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抗震体,将抗震体分布在建筑各楼层非承重墙和楼板连接处以及建筑底板和建筑地基之间的非承重墙和底板连接处,辅助建筑本身承重墙的减震机构,对土木建筑进行减震,同时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施工,在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只需要预留好预留安装槽进行抗震体的安装,进行后续的支模施工即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留安装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预留钢筋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抗震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抗震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楼板,2-下墙体,3-上墙体,4-预留钢筋,5-预留安装槽,6-连接钢筋,7-通孔,8-抗震体,9-贯穿孔,10-安装孔,11-插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及其方法,包括楼板1、下墙体2和上墙体3,下墙体2和上墙体3端部均设置有预留钢筋4,楼板1顶端和上墙体3接触位置中心开设有预留安装槽5,预留安装槽5为矩形槽,预留安装槽5两相对侧面对称预留有连接钢筋6,预留安装槽5底端中心对称开设有两排通孔7,通孔7贯穿楼板1底端,下墙体2端部的预留钢筋4穿过通孔7。如图4和图5所示,预留安装槽5内部设置有抗震体8,抗震体8由吸震抗震材料制作而成,抗震体8顶端中心对称开设有两排和通孔7配合的贯穿孔9,抗震体8侧面开设有安装孔10,安装孔10内部固定插接有插筋11。本实施例中,下墙体2和上墙体3均为非承重墙体,预留安装槽5的长度小于上墙体3的长度,预留安装槽5的宽度小于上墙体3的宽度,预留安装槽5的深度大于楼板1厚度的二分之一;连接钢筋6等间距排布在预留安装槽5长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面,两排的通孔7等间距排布在预留安装槽5中心,相对称的两组连接钢筋6端部中心之间的连线正形投影在预留安装槽5的线条与通孔7交叉排布。本实施例中,抗震体8安装在预留安装槽5中心,抗震体8的高度大于预留安装槽5的深度,抗震体8的长度小于预留安装槽5的长度,抗震体8的宽度小于预留安装槽5的宽度;贯穿孔9等间距排布在抗震体8顶端且贯穿孔9的数量和排布的间距与通孔7相同,安装孔10等间距设置在抗震体8长度方向上的侧面且安装孔10的数量和排布的间距与连接钢筋6相同,安装孔10水平贯穿抗震体8侧面且贯穿位置和贯穿孔9位置空间十字交叉设置;连接钢筋6顶端所处水平面和插筋11底端所处水平面为同一水平面,连接钢筋6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包括楼板(1)、下墙体(2)和上墙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墙体(2)和上墙体(3)端部均设置有预留钢筋(4),所述楼板(1)顶端和上墙体(3)接触位置中心开设有预留安装槽(5),所述预留安装槽(5)为矩形槽,所述预留安装槽(5)两相对侧面对称预留有连接钢筋(6),所述预留安装槽(5)底端中心对称开设有两排通孔(7),所述通孔(7)贯穿楼板(1)底端,所述下墙体(2)端部的预留钢筋(4)穿过通孔(7),所述预留安装槽(5)内部设置有抗震体(8),所述抗震体(8)由吸震抗震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抗震体(8)顶端中心对称开设有两排和通孔(7)配合的贯穿孔(9),所述抗震体(8)侧面开设有安装孔(10),所述安装孔(10)内部固定插接有插筋(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包括楼板(1)、下墙体(2)和上墙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墙体(2)和上墙体(3)端部均设置有预留钢筋(4),所述楼板(1)顶端和上墙体(3)接触位置中心开设有预留安装槽(5),所述预留安装槽(5)为矩形槽,所述预留安装槽(5)两相对侧面对称预留有连接钢筋(6),所述预留安装槽(5)底端中心对称开设有两排通孔(7),所述通孔(7)贯穿楼板(1)底端,所述下墙体(2)端部的预留钢筋(4)穿过通孔(7),所述预留安装槽(5)内部设置有抗震体(8),所述抗震体(8)由吸震抗震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抗震体(8)顶端中心对称开设有两排和通孔(7)配合的贯穿孔(9),所述抗震体(8)侧面开设有安装孔(10),所述安装孔(10)内部固定插接有插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墙体(2)和上墙体(3)均为非承重墙体,所述预留安装槽(5)的长度小于上墙体(3)的长度,所述预留安装槽(5)的宽度小于上墙体(3)的宽度,所述预留安装槽(5)的深度大于楼板(1)厚度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6)等间距排布在预留安装槽(5)长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面,两排的所述通孔(7)等间距排布在预留安装槽(5)中心,相对称的两组连接钢筋(6)端部中心之间的连线正形投影在预留安装槽(5)的线条与通孔(7)交叉排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启刘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