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绒类蓬松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9430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羊绒类蓬松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按照双层接结组织进行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包括第一羊绒层和第二羊绒层,所述第一羊绒层和所述第二羊绒层通过连接线连接,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的经纱支数为18S/1‑14S/1或40S/2‑48S/2,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的纬纱支数为18S/2‑12S/2,纺纱纬纱的原料包括羊绒;织造后进行后整理,后整理包括依次进行缩绒处理、第一次蒸呢、蓬松处理、给湿柔软处理、烘干处理以及第二次蒸呢。该方法能够制得蓬松度高,保暖性好的羊绒类面料。

Cashmere fluffy fabric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羊绒类蓬松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而言,涉及羊绒类蓬松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所生产的羊绒类粗纺面料,无论单双层面料,其外观风格一般都是呢面或短顺毛风格,成品手感紧密,厚重,为了增加保暖性一般都会按照双层面料的方式来设计加工,通过增加面料的厚度及单重来提高保暖性,但这样会提高产品成本,并且由于制得的面料较重会降低穿着的舒适度。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和羊绒类蓬松面料。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双层接结组织进行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包括第一羊绒层和第二羊绒层,所述第一羊绒层和所述第二羊绒层通过连接线连接,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的经纱支数为18S/1-14S/1或40S/2-48S/2,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的纬纱支数为18S/2-12S/2,纺纱纬纱的原料包括羊绒;织造后进行后整理,后整理包括依次进行缩绒处理、第一次蒸呢、蓬松处理、给湿柔软处理、烘干处理以及第二次蒸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羊绒类蓬松面料,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由于采用双层接结组织进行织造,纬纱选用双纱,使得纬纱支数远粗于经纱支数,能使得织造得到的羊绒类蓬松面料蓬松程度高,保存空气能力强,且织造过程中选择本专利技术要求范围内的经纱支数和纬纱支数,能使得经纱和纬纱的上机密度小于常规工艺上机密度,能进一步提高面料坯布的蓬松度,后整理工序中,进行两次蒸呢,可保证面料的蓬松度以及面料表面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两次起毛剪毛,使面料的蓬松度最大化。本专利技术中织造过程经纱和纬纱支数的合理设置,选用合适的组织结构,结合后续的后整理起毛剪毛工序蓬松处理工艺,可生产得到蓬松程度高,保存空气能力强的羊绒类蓬松面料。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羊绒类蓬松面料,由于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制得,因此,其蓬松度高,保暖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双层接结组织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第一羊绒层;2-连接线;3-第二羊绒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织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准备要制备羊绒类蓬松面料的材料必要原料为羊绒,可以选择的原料为羊毛、蚕丝,棉线等。选用的羊绒为纤维长度为23-30mm的羊绒,选用此长度的羊绒能更好保证后续制得的面料表面有足够长度及密度的绒毛,以保证蓬松度。优选地,为保证面料的柔软度,参与纺纱纬纱的羊绒纤维的平均细度小于或等于16.5μm。若需要得到有色纱线,则采用散纤维对羊绒纤维进行染色。按需求搭配合适的原料进行纺纱,例如纬纱按照原料质量配比10%的羊绒、90%的羊毛进行纺纱,或100%的羊绒进行纺纱,得到纺纱支数为20S/2-14S/2的纬纱。例如经纱按照原料质量配比10%的羊绒、90%的羊毛进行纺纱,或70%羊毛、30%丝进行纺纱得到支数为18S/1-14S/1或40S/2-48S/2的经纱。纺纱后进行织造,按照双层接结组织进行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包括第一羊绒层1和第二羊绒层3,所述第一羊绒层1和所述第二羊绒层3通过连接线2连接。优选地,连接线选择韧度高且柔性好的棉线,在织造中保证棉线隐藏于第一羊绒层和第二羊绒层之间,表面不露出连接线。如图1所示,图1为双层接结组织的结构简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由于采用双层接结组织进行织造,且织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经纱支数和纬纱支数,纬纱选用较单纱蓬松的双纱,使得纬纱支数远粗于经纱支数,结合后续提到的后整理工序能使得织造得到的羊绒类蓬松面料蓬松程度高,保存空气能力强。合理设计经纱支数及纬纱支数,使得经纱和纬纱的上机密度小于常规的上机密度,相比同样厚度的面料具有较轻的单位重量(或同样单位重量的面料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这样进行织造可进一步提高面料的蓬松度。按照双层接结组织进行织造得到羊绒面料坯布,得到坯布后为达到羊绒面料的蓬松保暖性能还包括进行后整理。后整理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缩绒处理:重洗轻缩,洗呢工艺:水温35-40℃、压力为1.5-2.5bar,速度23-27米/分,时间14-16分钟/3遍,缩绒时间90-110分钟,辊压2.3-2.5bar,槽压2.7-2.9bar。第一次蒸呢:起毛前的蒸呢,目的是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保障,使布面整齐,呢面平整;一般使用非连续蒸呢,蒸呢8-12min,抽冷2-4min。蓬松处理,蓬松处理具体包括:第一次起毛:采用双锡林起毛,起两遍后掉头再起;总起毛遍数在6-8遍,要求起毛均匀,毛丛短而密。第一次剪毛:剪毛的刀距要大于相同克重的短顺毛,保证剪毛后的绒毛长度在4~5mm,剪两遍;第二次起毛:仍旧与第一次起毛方法相同,目的是进一步增加起毛的密度和均匀度,起毛遍数5-6遍。第二次剪毛:剪毛刀距与第一次剪毛相比要稍调小,剪毛后的绒毛长度在3~4mm,保证绒毛整齐,细密,均匀,没有多余的长毛,剪毛两遍。经反复起毛剪毛达到蓬松效果后,能使得面料表面的绒毛更丰厚,提高保暖性。给湿柔软:在湿刷机内加满水,布头布尾接1.5m长引布,水温升至65-75℃,顺毛上车,穿布在导辊上面,输入辊不加压,输出棍压力1.3-1.6bar,布速9-11m/min,加入适量柔软剂,按照柔软用水量1-1.5g/L加入,提高布面绒毛的顺滑度,减低成品起毛起球性,保证面料成品的物理检测结果达到成品标准要求。烘干:将完成柔软处理的面料烘干;烘干温度120-140℃,布速11-12m/min,进车30米后需停车4-5分钟。第三次剪毛:主要是进一步将参差不齐的长绒毛剪掉,使绒毛的整齐度尽量保持一致,提高成品的耐摩擦性能。预缩:提前释放面料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内应力,通过给汽及振荡使面料达到一定的自然收缩,满足成衣加工对面料稳定性的要求;预缩车速调慢,保证较松的面料结构能充分回复自然状态,预缩车速10-12m/min,打开振荡及蒸汽。第二次蒸呢:连续蒸呢,顺毛上机,正面向上,车速10-14m/min,温度130-140℃,压力小于或等于4bar,气压5-7pa。第二次蒸呢的目的是保证面料在蓬松度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提高面料表面的稳定性。后整理过程仅进行两次蒸呢,预缩前未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按照双层接结组织进行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包括第一羊绒层和第二羊绒层,所述第一羊绒层和所述第二羊绒层通过连接线连接,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的经纱支数为18S/1-14S/1或40S/2-48S/2,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的纬纱支数为18S/2-12S/2,纺纱纬纱的原料包括羊绒;/n织造后进行后整理,后整理包括依次进行缩绒处理、第一次蒸呢、蓬松处理、给湿柔软处理、烘干处理以及第二次蒸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双层接结组织进行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包括第一羊绒层和第二羊绒层,所述第一羊绒层和所述第二羊绒层通过连接线连接,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的经纱支数为18S/1-14S/1或40S/2-48S/2,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的纬纱支数为18S/2-12S/2,纺纱纬纱的原料包括羊绒;
织造后进行后整理,后整理包括依次进行缩绒处理、第一次蒸呢、蓬松处理、给湿柔软处理、烘干处理以及第二次蒸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参与纺纱纬纱的羊绒的纤维长度为23-30mm,优选地,参与纺纱纬纱的羊绒的纤维的平均细度小于或等于16.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处理包括两次起毛剪毛,第一次起毛后剪毛至绒毛长度为4-5mm,第二次起毛后剪毛至绒毛长度3-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烘干过程控制温度为120-140℃,时间为4-5min。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竹青李娜王友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