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态位互补技术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生态位互补技术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伴随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环境也在持续的恶化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改善生态环境进入一个相对的瓶颈期;开展针对水循环系统脆弱、水环境质量下降、水功能退化等问题,开展城镇污水收集与处理、地表径流污染控制、城市水功能恢复、水体生态景观建设等方面的研究。针对城市河流、供水水库、自然湖泊、构造湿地、人工景观水体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水污染控制、生态系统构建与恢复及水景优化技术,应用于众多工程实践中,并已经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功。作为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生命源泉-水,不论是在饮用上还是感官上都已经不允许我们忽视,水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已经成为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当前水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有截污、减污和除污技术,截污主要为控制外源性污染,从而为控制内源性污染创造了有利条件,减污技术是指底泥疏浚技术、水动力循环技术和一些化学修复技术,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只能作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态位互补技术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淤泥更换:对湖泊底部的沉积淤泥进行抽取,将淤泥抽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处理,最后将经处理后的淤泥重新导入湖泊中;/nS2、水质管理:使用蓝藻处理装置治理水中的蓝藻并净化水质;/nS3、加强河道内栖息地:取大量的砾石,在河道区域铺设砾石群,从而调节水体与岸坡之间的作用,形成多样性的水边地貌和水流特性,增加鱼类等其它水生生物栖息地功能;/nS4、缓冲带建设:在河岸两边种植树木形成缓冲,防止坡地地表径流、废水、地下径流甚至深层地下水流所带来的养分、沉积物、有机质、杀虫剂及其它污染物进入河湖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态位互补技术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淤泥更换:对湖泊底部的沉积淤泥进行抽取,将淤泥抽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处理,最后将经处理后的淤泥重新导入湖泊中;
S2、水质管理:使用蓝藻处理装置治理水中的蓝藻并净化水质;
S3、加强河道内栖息地:取大量的砾石,在河道区域铺设砾石群,从而调节水体与岸坡之间的作用,形成多样性的水边地貌和水流特性,增加鱼类等其它水生生物栖息地功能;
S4、缓冲带建设:在河岸两边种植树木形成缓冲,防止坡地地表径流、废水、地下径流甚至深层地下水流所带来的养分、沉积物、有机质、杀虫剂及其它污染物进入河湖系统;
S5、人工曝气增氧:在河边设置大型的鼓风机,对湖水进行充氧曝气;
S6、生物强化:向河水中投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增强处理系统对特定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及降解速率;
S7、生态位互补:向河中投入种植适量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分别生长于不同的层面上,他们在资源利用上存在差异,可以更好的共存;
S8、修复生态链:采用人工投放大型经济生物品种和人工培育繁殖滩涂水生物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修复滩涂生物之间的生态链关系和生物群体结构,生态环境与多层次生物群体的立体结构的相互作用,构成牧区自然生态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位互补技术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挺水植物为香蒲、菱白、芦苇、水葱、美人蕉、鸢尾、菖蒲、芦苇、千屈菜和再力花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沉水植物为金鱼藻、苦草、伊乐藻和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浮叶植物为凤眼莲、浮萍、睡莲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位互补技术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型经济生物品种包括蟹类、虾类、鱼类、贝类,所述的殖滩涂水生物包括蟹类、虾类、鱼类、贝类、藻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位互补技术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藻处理装置包括装置底座(1),所述装置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移动车轮(2),四个移动车轮(2)呈矩形分布,所述装置底座(1)的左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牵引座(3),所述牵引座(3)的左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牵引块(4),所述牵引块(4)内部活动安装有轴销(5),所述装置底座(1)的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提升泵(7),所述提升泵(7)的进水端连通有抽水管(8),所述提升泵(7)的出水端连通有输水管(9),所述提升泵(7)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竖板(10),所述竖板(10)正面一侧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架(11),所述抽水管(8)贯穿竖板(10)并盘放在支架(11)上,所述支架(1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螺杆(12),所述抽水管(8)远离提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品红,罗丛强,邵立业,邹万生,曾卓,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