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尖艇艏高速无人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09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能够有效减小阻力和挺高稳性的船体结构,目的是降低无人艇在自主作业的过程中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质量。传统球鼻艏是圆柱形,可降低航行阻力,提高航行经济性,大型战舰多采用圆形或圆柱形球鼻艏,方便安放大型舰艏声呐,以及减少航行阻力,动力输出相似的两艘艇,艇体水线越长,则阻力越小,快速性越好。该双尖双体无人艇可以有效减小风浪流的阻力,扁椭圆体的上层建筑可以放置无人艇作业的各种设备,双体中可以放置动力设备,双尖艇艏更能提高无人艇的航速,这种方案能够减小水面无人艇所受到的外部环境因素且能提高稳性,该双尖延长水下的水线长度,在不增加排水量和总长度的前提下,最大幅度提高无人艇的航速。

A high speed unmanned boat with double pointed b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尖艇艏高速无人艇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高速无人艇艇体结构。
技术介绍
水面无人艇(UnmannedSurfaceVehicle,USV)作为自主式的海上航行器,由于其航行速度快、船舶尺度小、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而吸引了广泛关注。目前,USV不仅被公认为海洋战争中的重要武器,它可用于舰队保护、军情侦察、海上阻截、反潜作战以及水面打击等军用行动中,USV还被作为科技研究发展中的海上智能载体,它可用于海洋监测、水气探测、遥控感应、测量控制及海上搜救等民用行动中。目前类似美国、新加坡等国联合研制的“斯巴达侦察兵”无人艇已有多种USV型号成功应用于军事和科研领域。该USV的特殊制造工艺使其可以执行信息侦察、敌情探测、电子对抗等军事活动。由英国研制的“芬里厄”无人驾驶艇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气垫船,它多用于高风险任务。其中就是利用了其模块化技术优势。德国研发设计的可多人操控的USV,可实现多USV协同工作,领先于其他国家的技术水平。20世纪初,日本优先设计出用于监测与侦查的USV。法国、新加坡和美国联合发展“斯巴达”式的童子军USV可用于对抗国际恐怖主义和海盗袭击活动。但是目前国内无人艇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能够有效减小阻力和挺高稳性的船体结构,目的是降低无人艇在自主作业的过程中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质量。传统球鼻艏是圆柱形,可降低航行阻力,提高航行经济性,大型战舰多采用圆形或圆柱形球鼻艏,方便安放大型舰艏声呐,以及减少航行阻力,动力输出相似的两艘艇,艇体水线越长,则阻力越小,快速性越好。利用这种双尖艇艏双体无人艇:第一提高航速,以前的球形艇艏兴波阻力比较大,改成这种尖形的艇艏对于提高航速会有一定的帮助。第二提升航行的稳定性,特别体现在浅水区航行的稳定性上有长足进步,至少在风浪不大的环境中可以保持稳定航行。为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方案:主体包括双尖艇体、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底板、螺旋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层建筑设为扁椭圆体,椭圆体上半部减小空气阻力,下半部减小航行过程中浪和流的阻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层建筑与双体之间能够通过螺栓进行组装和拆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艇艏设为双尖形,该艇艏部分为上下两尖,两尖相互平行,在艇艏的水下部分一个艇艏,水上部分一个艇艏。有益效果该双尖双体无人艇可以有效减小风浪流的阻力,扁椭圆体的上层建筑可以放置无人艇作业的各种设备,双体中可以放置动力设备,双尖艇艏更能提高无人艇的航速,这种方案能够减小水面无人艇所受到的外部环境因素且能提高稳性,该双尖延长水下的水线长度,在不增加排水量和总长度的前提下,最大幅度提高舰船的航速,当然也不怕和渔船碰撞,广义讲这也算高速穿浪体的船型之一。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单体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层建筑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船体主视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艇体侧视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艇体俯视图;图中:1、艇艏下尖,2、艇艏上尖,3、螺栓,4、半椭球壳上层建筑,5、螺旋桨,6、艇体尾部,7、上层建筑平面底部,8、空心艇体,9、隔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尖艇艏无人艇,包括艇艏1,艇艏1设置为尖形,艇艏1上面有艇艏2,艇艏1和2相互平行,艇艏1下方为曲线型,艇艏2下方为直线型,上层建筑4为半椭球形的外壳,上层建筑底板7承托并且固定上层建筑4,上层建筑7两侧包含螺栓3,螺栓3将上层建筑底板7两侧分别固定于两艇体上,艇体8为上宽下尖型,艇体尾部6有一个螺旋桨5,艇体尾部6为凹曲线型,隔板9盖在无人艇双体上方。组装/拆卸的部分有:上层建筑4和上层建筑底板7;上层建筑底板7和螺栓3;隔板9与双体之间。设备放置过程:上层建筑4和上层建筑底板7之间放置各种作业设备,完成后将上层建筑4扣住即可;通过螺栓3可拆卸或组装上层建筑和双体部分,用于方便维护船体收到的损害;将电源放置于空心双体之中,完成后将隔板盖住且做好水密工作即可,可以方便电源的更换或充电。双尖的具体作用:延长水下的水线长度,在不增加排水量和总长度的前提下,最大幅度提高舰船的航速。这种设计船只阻力的海军部系数下,同动力同宽度的两艘无人艇,水线艇体越长,则海军部系数越大,阻力越小,快速性越好。尾部两个螺旋桨通过转速差实现转向功能,两个螺旋桨都正转,则无人艇为前进状态,两个螺旋桨都反转,则无人艇为后退状态。包括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尖艇艏无人艇,包括艇艏1,艇艏1设置为尖形,艇艏1上面有艇艏2,艇艏1和2相互平行,艇艏1下方为曲线型,艇艏2下方为直线型,上层建筑4为半椭球形的外壳,上层建筑底板7承托并且固定上层建筑4,上层建筑7两侧包含螺栓3,螺栓3将上层建筑底板7两侧分别固定于两艇体上,艇体8为上宽下尖型,艇体尾部6有一个螺旋桨5,艇体尾部6为凹曲线型,隔板9盖在无人艇双体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尖艇艏无人艇,包括艇艏1,艇艏1设置为尖形,艇艏1上面有艇艏2,艇艏1和2相互平行,艇艏1下方为曲线型,艇艏2下方为直线型,上层建筑4为半椭球形的外壳,上层建筑底板7承托并且固定上层建筑4,上层建筑7两侧包含螺栓3,螺栓3将上层建筑底板7两侧分别固定于两艇体上,艇体8为上宽下尖型,艇体尾部6有一个螺旋桨5,艇体尾部6为凹曲线型,隔板9盖在无人艇双体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瑞郭佳民吴恭兴孙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