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患者术后肢体协调康复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863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患者术后肢体协调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端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上下肢协调训练装置,底板前侧垂直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端连接有底座,底座上端安装有支撑件,支撑件上安装有身体平衡训练结构,支撑件顶部安装有可调节座椅结构。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上下肢协调训练装置能够对骨科患者的上下肢进行协调训练,通过安装板、底座、支撑件、可调节座椅结构、垫脚结构的共同配合可以使患者腿部进行弯曲、伸直的协调训练,通过可调节座椅结构、身体平衡训练结构、支撑件的共同配合可以训练患者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能够从各个方面训练骨科患者的协调性,帮助患者快速康复,代替了传统医护人员与病人一对一的康复护理训练方式。

A kind of postoperative limb coordinat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device for orthopedic patients and its us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患者术后肢体协调康复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骨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患者术后肢体协调康复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骨科患者在进行手术后,一般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且手术部位需要进行长期固定,这样患者的肢体就长时间得不到运动训练,肢体的协调性较差,严重影响后期日常生活。康复护理是恢复肢体协调性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康复护理方式是医护人员与病人一对一的进行康复训练,劳动强度大,操作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骨科患者术后肢体协调康复护理装置来解决这一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骨科患者术后肢体协调康复护理装置,能够代替传统的医护人员与病人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方式,能够对患者上下肢、身体的协调性进行很好地康复护理,帮助骨科患者术后进行快速康复,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骨科患者术后肢体协调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端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上下肢协调训练装置,底板前侧垂直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端连接有底座,底座上端安装有支撑件,支撑件上安装有身体平衡训练结构,支撑件顶部安装有可调节座椅结构;所述上下肢协调训练装置包括安装立板,安装立板上侧水平贯穿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内端安装有手摇轮,第一转轴外端连接有主动同步轮安装立板下侧水平贯穿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外端连接有从动同步轮,主动同步轮和从动同步轮上套有同步带,第二转轴内端安装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上端安装有垫脚结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的凸轮,凸轮上端滑动连接有滚轮,滚轮上端安装有升降顶杆,升降顶杆外周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下端与滚轮固定连接,缓冲弹簧上端连接有定位板,定位板外侧与安装立板垂直固定连接,升降顶杆上端滑动穿过定位板,安装立板上位于定位板正上方的位置开有竖直分布的升降滑槽;所述垫脚结构包括与升降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滑块远离升降滑槽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下端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下端与升降顶杆上端过盈配合,第一连接杆远离滑块的一端设有圆形挡块,圆形挡块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垫脚板,第二连接杆外端连接有限位圆块;所述安装板后端与底板前端中部固定连接,安装板上开有移动滑槽,底座包括与移动滑槽滑动连接的滑板,滑板上端设有支撑块,支撑块后端与底板之间安装有连接弹簧,支撑块上端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弹簧连接板;所述支撑件包括方形支撑柱,方形支撑柱下端竖直向上开有穿槽,方形支撑柱下端设有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方形支撑柱上端向前垂直设有顶板,顶板上端设有定位卡板,顶板前端下侧垂直设有固定立板;所述身体平衡训练结构包括平衡杆,平衡杆左右两端对称设有脚踩板,平衡杆中部沿前后方向水平贯穿设置有第一铰接孔,穿槽两侧水平贯穿开有第二铰接孔,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内共同连有铰轴;所述可调节座椅结构包括座板,座板前端上侧垂直设有靠板,靠板下端通过度自锁铰链与固定立板固定连接,座板底部开有与定位卡板滑动配合的定位槽。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立板前侧上端安装有手扶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四侧边缘开有第一螺纹孔,第二连接板上开有与第一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拆卸方便。进一步地,所述脚踩板下端与有弹簧连接板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由于骨科术后患者身体比较虚弱,支撑弹簧能够辅助患者身体保持平衡。进一步地,所述滑板底部安装有移动滚珠,移动滚珠能够方便滑板移动。一种骨科患者术后肢体协调康复护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上下肢协调康复护理训练:使用者先坐到可调节座椅结构中的座板上,脚部放在垫脚结构中的垫脚板上端,手部抓住手摇轮的手柄,用手转动手摇轮,手摇轮通过第一转轴带动主动同步轮转动,主动同步轮通过同步带带动从动同步轮转动,从动同步轮通过第二转轴带动升降驱动机构中的凸轮转动,凸轮促使滚轮进行升降运动,升降顶杆随着滚轮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促使垫脚结构进行升降运动,因此脚步能够随着手部的转动而进行升降运动,从而能够训练上肢与下肢的协调性,帮助骨科患者术后上下肢进行协调康复;S2,腿部弯曲、伸直协调康复训练:上下肢协调康复护理训练结束后,使用者脚部继续踩到垫脚板上,然后用力伸直腿部,背部带动可调节座椅结构、支撑件、底座向前滑动,腿部完全伸直后,放松腿部,连接弹簧带动可调节座椅结构、支撑件、底座向后滑动,至此完成一套伸直、弯曲训练,重复以上操作可做伸直、弯曲循环训练,从而能够训练骨科术后患者的腿部弯曲、伸直协调性;S3,身体平衡协调康复护理训练:使用者先通过调节度自锁铰链将可调节座椅结构中的座板向上翻起,再将手扶住手扶环,先将一只脚踩到其中一端的脚踩板上端,再将另一只脚踩到另一端的脚踩板上端,平衡身体,使平衡杆不再摇晃,当两端脚踩板处于同一水平面时,手部慢慢松开手扶环,保持身体平衡,从而能够使患者的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得到训练,帮助骨科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上下肢协调训练装置能够对骨科患者的上下肢进行协调训练,通过安装板、底座、支撑件、可调节座椅结构、垫脚结构的共同配合可以使患者腿部进行弯曲、伸直的协调训练,通过可调节座椅结构、身体平衡训练结构、支撑件的共同配合可以训练患者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从各个方面训练骨科患者的协调性,帮助患者快速康复,代替了传统的医护人员与病人一对一的康复护理训练方式,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用方便。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患者术后肢体协调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上下肢协调训练装置(2),底板(1)前侧垂直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端连接有底座(4),底座(4)上端安装有支撑件(5),支撑件(5)上安装有身体平衡训练结构(6),支撑件(5)顶部安装有可调节座椅结构(7);/n所述上下肢协调训练装置(2)包括安装立板(21),安装立板(21)上侧水平贯穿安装有第一转轴(22),第一转轴(22)内端安装有手摇轮(23),第一转轴(22)外端连接有主动同步轮(24)安装立板(21)下侧水平贯穿安装有第二转轴(27),第二转轴(27)外端连接有从动同步轮(26),主动同步轮(24)和从动同步轮(26)上套有同步带(25),第二转轴(27)内端安装有升降驱动机构(28),升降驱动机构(28)上端安装有垫脚结构(29);/n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8)包括与第二转轴(27)固定连接的凸轮(281),凸轮(281)上端滑动连接有滚轮(282),滚轮(282)上端安装有升降顶杆(285),升降顶杆(285)外周套设有缓冲弹簧(283),缓冲弹簧(283)下端与滚轮(282)固定连接,缓冲弹簧(283)上端连接有定位板(284),定位板(284)外侧与安装立板(21)垂直固定连接,升降顶杆(285)上端滑动穿过定位板(284),安装立板(21)上位于定位板(284)正上方的位置开有竖直分布的升降滑槽(2101);/n所述垫脚结构(29)包括与升降滑槽(2101)滑动连接的滑块(291),滑块(291)远离升降滑槽(210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杆(292),第一连接杆(292)下端设有连接管(293),连接管(293)下端与升降顶杆(285)上端过盈配合,第一连接杆(292)远离滑块(291)的一端设有圆形挡块(294),圆形挡块(294)远离第一连接杆(292)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295),第二连接杆(295)上转动连接有垫脚板(296),第二连接杆(295)外端连接有限位圆块(297);/n所述安装板(3)后端与底板(1)前端中部固定连接,安装板(3)上开有移动滑槽(31),底座(4)包括与移动滑槽(31)滑动连接的滑板(41),滑板(41)上端设有支撑块(42),支撑块(42)后端与底板(1)之间安装有连接弹簧(44),支撑块(42)上端设有第一连接板(43),第一连接板(43)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弹簧连接板(45);/n所述支撑件(5)包括方形支撑柱(51),方形支撑柱(51)下端竖直向上开有穿槽(511),方形支撑柱(51)下端设有与第一连接板(43)连接的第二连接板(521),方形支撑柱(51)上端向前垂直设有顶板(53),顶板(53)上端设有定位卡板(531),顶板(53)前端下侧垂直设有固定立板(54);/n所述身体平衡训练结构(6)包括平衡杆(61),平衡杆(61)左右两端对称设有脚踩板(62),平衡杆(61)中部沿前后方向水平贯穿设置有第一铰接孔(611),穿槽(511)两侧水平贯穿开有第二铰接孔(512),第一铰接孔(611)、第二铰接孔(512)内共同连有铰轴(64);/n所述可调节座椅结构(7)包括座板(71),座板(71)前端上侧垂直设有靠板(72),靠板(72)下端通过90度自锁铰链(93)与固定立板(54)固定连接,座板(71)底部开有与定位卡板(531)滑动配合的定位槽(7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患者术后肢体协调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上下肢协调训练装置(2),底板(1)前侧垂直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端连接有底座(4),底座(4)上端安装有支撑件(5),支撑件(5)上安装有身体平衡训练结构(6),支撑件(5)顶部安装有可调节座椅结构(7);
所述上下肢协调训练装置(2)包括安装立板(21),安装立板(21)上侧水平贯穿安装有第一转轴(22),第一转轴(22)内端安装有手摇轮(23),第一转轴(22)外端连接有主动同步轮(24)安装立板(21)下侧水平贯穿安装有第二转轴(27),第二转轴(27)外端连接有从动同步轮(26),主动同步轮(24)和从动同步轮(26)上套有同步带(25),第二转轴(27)内端安装有升降驱动机构(28),升降驱动机构(28)上端安装有垫脚结构(29);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8)包括与第二转轴(27)固定连接的凸轮(281),凸轮(281)上端滑动连接有滚轮(282),滚轮(282)上端安装有升降顶杆(285),升降顶杆(285)外周套设有缓冲弹簧(283),缓冲弹簧(283)下端与滚轮(282)固定连接,缓冲弹簧(283)上端连接有定位板(284),定位板(284)外侧与安装立板(21)垂直固定连接,升降顶杆(285)上端滑动穿过定位板(284),安装立板(21)上位于定位板(284)正上方的位置开有竖直分布的升降滑槽(2101);
所述垫脚结构(29)包括与升降滑槽(2101)滑动连接的滑块(291),滑块(291)远离升降滑槽(210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杆(292),第一连接杆(292)下端设有连接管(293),连接管(293)下端与升降顶杆(285)上端过盈配合,第一连接杆(292)远离滑块(291)的一端设有圆形挡块(294),圆形挡块(294)远离第一连接杆(292)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295),第二连接杆(295)上转动连接有垫脚板(296),第二连接杆(295)外端连接有限位圆块(297);
所述安装板(3)后端与底板(1)前端中部固定连接,安装板(3)上开有移动滑槽(31),底座(4)包括与移动滑槽(31)滑动连接的滑板(41),滑板(41)上端设有支撑块(42),支撑块(42)后端与底板(1)之间安装有连接弹簧(44),支撑块(42)上端设有第一连接板(43),第一连接板(43)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弹簧连接板(45);
所述支撑件(5)包括方形支撑柱(51),方形支撑柱(51)下端竖直向上开有穿槽(511),方形支撑柱(51)下端设有与第一连接板(43)连接的第二连接板(521),方形支撑柱(51)上端向前垂直设有顶板(53),顶板(53)上端设有定位卡板(531),顶板(53)前端下侧垂直设有固定立板(54);
所述身体平衡训练结构(6)包括平衡杆(61),平衡杆(61)左右两端对称设有脚踩板(62),平衡杆(61)中部沿前后方向水平贯穿设置有第一铰接孔(611),穿槽(511)两侧水平贯穿开有第二铰接孔(512),第一铰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静宜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