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释放稚幼鱼的生态鱼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454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释放稚幼鱼的生态鱼笼,包括顶部的泡沫浮圈,所述泡沫浮圈内设置有钢圈,所述泡沫浮圈上连接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绳索,所有绳索的末端都共同与挂环连接,所述泡沫浮圈的下方连接有弹力钢丝,所述弹力钢丝的底部与中部钢圈相连,中部钢圈的下方设置有底部钢圈,所述中部钢圈和底部钢圈之间通过四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弹力折叠装置连接,所述泡沫浮圈、弹力钢丝和中部钢圈外覆盖有上网衣,所述中部钢圈和底部钢圈之间则连接有下网衣,所述上网衣的顶部开设有顶部网口、侧面开设有多个侧部网口,所有网口在朝向上网衣内部的方向上都连接有延伸部20,所述挂环上还通过绳索连接有饵料袋。

An ecological cage for releasing juvenile fi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释放稚幼鱼的生态鱼笼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捕捞渔具,特别是一种可释放稚幼鱼的生态鱼笼。
技术介绍
鱼笼作为一种使用十分广泛的渔具,对于底层鱼类以及虾蟹类的捕捞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但是传统鱼笼为防止鱼类逃逸,网具网目尺寸小、结构单一,因此在捕捞过程容易捕获大量稚幼鱼,不利于保护渔业资源。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能够有效防止在捕捞过程中将稚幼鱼一同捕捞上来的生态鱼笼。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释放稚幼鱼的生态鱼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鱼笼包括顶部的泡沫浮圈1,所述泡沫浮圈1内设置有钢圈,所述泡沫浮圈1上连接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绳索2,所有绳索2的末端都共同与挂环3连接,所述泡沫浮圈1的下方连接有弹力钢丝4,所述弹力钢丝4的底部与中部钢圈5相连,中部钢圈5的下方设置有底部钢圈6,所述中部钢圈5和底部钢圈6之间通过四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弹力折叠装置19连接,所述泡沫浮圈1、弹力钢丝4和中部钢圈5外覆盖有上网衣7,所述中部钢圈5和底部钢圈6之间则连接有下网衣8,所述上网衣7的顶部开设有顶部网口9、侧面开设有多个侧部网口10,所有网口在朝向上网衣7内部的方向上都连接有延伸部20,所述挂环3上还通过绳索连接有饵料袋11,且所述饵料袋11能够在鱼笼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顶部网口9进入上网衣7内部,所述底部钢圈6上还设置有多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沉子12,所述中部钢圈5内设置有中间网衣13,所述中间网衣13上开设有多个过孔14,所述上网衣7的网眼大小<过孔14的大小<下网衣8的网眼大小,所述弹力折叠装置19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一折叠板15和第二折叠板16,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扭力弹簧17,所述中部钢圈的外圆周上还设置有至少四个均匀分布的双向卡扣18。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种结构形式的可释放稚幼鱼的生态鱼笼,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传统鱼笼会将大量的稚幼鱼一同捕捞上来、造成环境破坏的问题,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结构,它的底部设置了一个下网衣,通过特殊结构的弹力折叠装置能够让下网衣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当下网衣打开时,某些体积较小的稚幼鱼可通过中间网衣上的过孔向下游动并进入下网衣中,由于下网衣的网眼孔径相对较大,可以让这些稚幼鱼顺畅通过并重新回到江河湖海之中;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于稚幼鱼的自动筛选;而不需要释放这些稚幼鱼时,则可以通过双向卡口将中部钢圈和底部钢圈连接为一体结构,这样下网衣处于收拢状态,所有进入上网衣中的渔获都不会从鱼笼中脱逃,也就是说这种生态鱼笼兼具有两种模式,并对应两种功能。同时,该生态鱼笼的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网衣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弹力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两种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可释放稚幼鱼的生态鱼笼,它包括位于顶部的泡沫浮圈1,所述泡沫浮圈1内设置有钢圈,所述泡沫浮圈1上连接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绳索2,所有绳索2的末端都共同与挂环3连接,所述泡沫浮圈1的下方连接有弹力钢丝4,所述弹力钢丝4的底部与中部钢圈5相连,中部钢圈5的下方设置有底部钢圈6,所述中部钢圈5和底部钢圈6之间通过四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弹力折叠装置19连接,所述泡沫浮圈1、弹力钢丝4和中部钢圈5外覆盖有上网衣7,所述中部钢圈5和底部钢圈6之间则连接有下网衣8,所述上网衣7的顶部开设有顶部网口9、侧面开设有多个侧部网口10,所有网口在朝向上网衣7内部的方向上都连接有延伸部20,所述挂环3上还通过绳索连接有饵料袋11,且所述饵料袋11能够在鱼笼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顶部网口9进入上网衣7内部,所述底部钢圈6上还设置有多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沉子12,所述中部钢圈5内设置有中间网衣13,所述中间网衣13上开设有多个过孔14,所述上网衣7的网眼大小<过孔14的大小<下网衣8的网眼大小,所述弹力折叠装置19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一折叠板15和第二折叠板16,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扭力弹簧17,所述中部钢圈的外圆周上还设置有至少四个均匀分布的双向卡扣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释放稚幼鱼的生态鱼笼的工作过程如下:初始状态下,上下压缩本鱼笼,让泡沫浮圈1、中部钢圈5和底部钢圈6相互叠摞,然后利用中部钢圈5上的双向卡扣18分别将泡沫浮圈1与中部钢圈5固定、中部钢圈5与底部钢圈6固定,这里的双向卡扣18的末端呈T字型,既能够向上钩在泡沫浮圈1上,也能够向下钩在底部钢圈6上;此时弹力钢丝4也处于压缩状态,弹力折叠装置19处于折叠状态,并收拢在中部钢圈5与底部钢圈6之间;需要使用本鱼笼时,打开泡沫浮圈1与中部钢圈5之间的双向卡扣18,利用挂环3将本装置悬挂在某个固定处,保证上网衣7全部浸入水体中,失去了束缚的弹力钢丝4会在纵向上伸展开来,再加上沉子12的作用,上网衣7全部展开;将饵料袋11通过顶部网口9放入到上网衣7的内部,即完成了本鱼笼的设置;水体中的鱼类在饵料袋11中饵料的引诱下,通过顶部网口9或侧部网口10进入上网衣7内部,由于每个网口在朝向上网衣7内部的方向上都设置有延伸部20,因此进入上网衣7中的鱼类无法从其中脱逃;使用者只需要在一段时间后将鱼笼收起,即可收获其中的鱼类;如果需要将体型相对较小的稚幼鱼放生,则可以在设置本鱼笼时,将中部钢圈5和底部钢圈6之间的双向卡扣18打开,在弹力折叠装置19和沉子12的双重作用下,下网衣8打开,由于中间网衣13上开设有多个过孔14,因此体型相对较小的稚幼鱼可通过过孔14从上网衣7中游到下网衣8中,由于下网衣8的网眼大小大于过孔14的大小,因此这部分稚幼鱼可以通过下网衣8的网眼逃脱,从而起到将稚幼鱼重新释放到水域中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释放稚幼鱼的生态鱼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鱼笼包括顶部的泡沫浮圈(1),所述泡沫浮圈(1)内设置有钢圈,所述泡沫浮圈(1)上连接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绳索(2),所有绳索(2)的末端都共同与挂环(3)连接,所述泡沫浮圈(1)的下方连接有弹力钢丝(4),所述弹力钢丝(4)的底部与中部钢圈(5)相连,中部钢圈(5)的下方设置有底部钢圈(6),所述中部钢圈(5)和底部钢圈(6)之间通过四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弹力折叠装置(19)连接,所述泡沫浮圈(1)、弹力钢丝(4)和中部钢圈(5)外覆盖有上网衣(7),所述中部钢圈(5)和底部钢圈(6)之间则连接有下网衣(8),所述上网衣(7)的顶部开设有顶部网口(9)、侧面开设有多个侧部网口(10),所有网口在朝向上网衣(7)内部的方向上都连接有延伸部(20),所述挂环(3)上还通过绳索连接有饵料袋(11),且所述饵料袋(11)能够在鱼笼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顶部网口(9)进入上网衣(7)内部,所述底部钢圈(6)上还设置有多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沉子(12),/n所述中部钢圈(5)内设置有中间网衣(13),所述中间网衣(13)上开设有多个过孔(14),所述上网衣(7)的网眼大小<过孔(14)的大小<下网衣(8)的网眼大小,/n所述弹力折叠装置(19)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一折叠板(15)和第二折叠板(16),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扭力弹簧(17),所述中部钢圈的外圆周上还设置有至少四个均匀分布的双向卡扣(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释放稚幼鱼的生态鱼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鱼笼包括顶部的泡沫浮圈(1),所述泡沫浮圈(1)内设置有钢圈,所述泡沫浮圈(1)上连接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绳索(2),所有绳索(2)的末端都共同与挂环(3)连接,所述泡沫浮圈(1)的下方连接有弹力钢丝(4),所述弹力钢丝(4)的底部与中部钢圈(5)相连,中部钢圈(5)的下方设置有底部钢圈(6),所述中部钢圈(5)和底部钢圈(6)之间通过四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弹力折叠装置(19)连接,所述泡沫浮圈(1)、弹力钢丝(4)和中部钢圈(5)外覆盖有上网衣(7),所述中部钢圈(5)和底部钢圈(6)之间则连接有下网衣(8),所述上网衣(7)的顶部开设有顶部网口(9)、侧面开设有多个侧部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彬彬龚德华刘宏超李泓泉滕文良宋明元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