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志飞专利>正文

一种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805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包括有U型固定块,U型固定块的两侧分别经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上均活动设有滑套,两侧固定杆的头端分别经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有L型板,两侧L型板的直角开口方向为相背设置,两侧固定杆之间的滑套分别经第三转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杆,两侧调节杆的相对头端连接在固定块上,固定块相对U型固定块一侧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活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与U型固定块活动连接,U型固定块与固定块相对一侧的螺纹杆上设有调节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需要电梯门持续保持打开状态时,使用简单可靠,适用范围大,危险系数小,占用面积小,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收纳携带方便的特点的有益效果。

A device to prevent the elevator door from closing during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维系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电梯属于特种设备。目前我们会对电梯进行定期检查或维修,在维修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电梯非正常运行,工作人员进行维修时,需要将电梯门打开,并持续保持打开状态,工作人员进入电梯楼层内进行检查维修,若此时电梯门关闭,会对电梯楼层内工作人员造成危险;2、在维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可能会出现按到电梯门关闭按钮,造成电梯门关闭,对维修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造成危险;3、特别是在电梯门感应器出现无法正常工作时,电梯门容易发生自动关闭,会对正在测试或维修工作人员造成危险等。而现有没有专门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现有大多是采用物体夹在门之间,达到防止电梯门关闭的效果,但是存在物体不稳定,大小不一,可靠性差,容易掉入电梯楼层内,对维修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危险系数大,且物体占用面积大,工作人员操作不方便的特点。综上所述,现有没有专门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现有大多是采用物体夹在门之间,达到防止电梯门关闭的效果,但是存在物体不稳定,大小不一,可靠性差,容易掉入电梯楼层内,对维修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危险系数大,且物体占用面积大,工作人员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本技术具有在需要电梯门持续保持打开状态时,使用简单可靠,适用范围大,危险系数小,占用面积小,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收纳携带方便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包括有U型固定块,U型固定块的两侧分别经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上均活动设有滑套,两侧固定杆的头端分别经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有L型板,两侧L型板的直角开口方向为相背设置,两侧固定杆之间的滑套分别经第三转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杆,两侧调节杆的相对头端连接在固定块上,固定块相对U型固定块一侧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活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与U型固定块活动连接,U型固定块与固定块相对一侧的螺纹杆上设有调节螺母。前述的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中,所述U型固定块与L型板的下端面平齐设置。前述的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中,所述固定块两侧的调节杆平齐设置。前述的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中,所述U型固定块上设有连接孔,螺纹杆经连接孔与U型固定块活动连接。前述的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中,所述螺纹杆头端上设有旋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需要电梯门持续保持打开状态时,通过将U型固定块两侧固定杆打开,把调节螺母旋转在螺纹杆上后,在将螺纹杆穿过U型固定块,通过旋转螺纹杆将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的螺纹孔内,通过本新型放置于电梯门外侧的下端地面上,分别将固定杆上L型板直角开口端与两侧电梯门框下端直角相贴合,使两侧L型板长的一端分别位于电梯门一侧,而L型板短的一端分别位于电梯门框外侧上后,通过旋转螺纹杆上的调节螺母,改变螺纹杆在U型固定块上的位置,使螺纹杆一端带动固定块向U型固定块移动,固定块带动两侧的调节杆向U型固定块移动,两侧调节杆分别带动滑套在固定杆上向U型固定块移动,由于两侧调节杆的长度是固定的,从而增大两侧固定杆之间夹角,固定杆带动两侧L型板分别向两侧移动,使两侧L型板长的一端分别紧靠电梯门一侧,将电梯门进行固定,且适用于不同大小电梯,使电梯门持续保持打开状态时,实现使用简单可靠,适用范围大;当使用本新型使电梯门持续保持打开状态时,通过L型板短的一端分别位于电梯门框外侧上,即使本新型在受到外力情况下,本新型也不会掉入电梯门内,实现危险系数小;通过本新型使用时是位于电梯门外侧的地面上,且U型固定块与L型板的下端面平齐设置,且与地面接触,所以本新型使用时稳定性好,占用面积小;当不需要电梯门持续保持打开状态时,通过旋转螺纹杆上的调节螺母,改变螺纹杆在U型固定块上的位置,使螺纹杆一端带动固定块背离U型固定块移动,固定块带动两侧的调节杆背离U型固定块移动,两侧调节杆分别带动滑套在固定杆上背离U型固定块移动,由于两侧调节杆的长度是固定的,从而减小两侧固定杆之间夹角,固定杆分别带动两侧L型板靠拢移动,取消对电梯门的固定后,将本新型取下,通过旋转螺纹杆,取消螺纹杆与固定块连接后,将U型固定块螺纹杆取下,工作人员通过移动固定块背离向U型固定块移动,固定块带动两侧的调节杆背离U型固定块移动,两侧调节杆分别带动滑套在固定杆上背离U型固定块移动,由于两侧调节杆的长度是固定的,从而减小两侧固定杆之间夹角,固定杆分别带动两侧L型板靠拢移动,将本技术收纳,从而实现携带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在需要电梯门持续保持打开状态时,使用简单可靠,适用范围大,危险系数小,占用面积小,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收纳携带方便的特点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U型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电梯门框,2-电梯门,3-L型板,4-第二转轴,5-固定杆,6-滑套,7-U型固定块,8-调节螺母,9-螺纹杆,10-第三转轴,11-第一转轴,12-固定块,13-调节杆,14-螺纹孔,15-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构成如图1-5所示,包括有U型固定块7,U型固定块7的两侧分别经第一转轴11活动连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上均活动设有滑套6,两侧固定杆5的头端分别经第二转轴4活动连接有L型板3,两侧L型板3的直角开口方向为相背设置,两侧固定杆5之间的滑套6分别经第三转轴10活动连接有调节杆13,两侧调节杆13的相对头端连接在固定块12上,固定块12相对U型固定块7一侧上设有螺纹孔14,螺纹孔14活动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与U型固定块7活动连接,U型固定块7与固定块12相对一侧的螺纹杆9上设有调节螺母8。所述U型固定块7与L型板3的下端面平齐设置。本技术在需要电梯门2持续保持打开状态时,在U型固定块7的两侧分别经第一转轴11活动连接有固定杆5的作用下,通过将U型固定块7两侧固定杆5打开,把调节螺母8旋转连接在螺纹杆9上后,在将螺纹杆9穿过U型固定块7,通过旋转螺纹杆9将螺纹杆9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12的螺纹孔14内,通过本新型放置于电梯门2外侧的下端地面上,分别将固定杆5上L型板3直角开口端与两侧电梯门框1下端直角相贴合,使两侧L型板3长的一端分别位于电梯门2一侧,而L型板3短的一端分别位于电梯门框1外侧上后,通过旋转螺纹杆9上的调节螺母8,调节螺纹杆9在U型固定块7上的位置,使螺纹杆9一端带动固定块12向U型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U型固定块(7),U型固定块(7)的两侧分别经第一转轴(11)活动连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上均活动设有滑套(6),两侧固定杆(5)的头端分别经第二转轴(4)活动连接有L型板(3),两侧L型板(3)的直角开口方向为相背设置,两侧固定杆(5)之间的滑套(6)分别经第三转轴(10)活动连接有调节杆(13),两侧调节杆(13)的相对头端连接在固定块(12)上,固定块(12)相对U型固定块(7)一侧上设有螺纹孔(14),螺纹孔(14)活动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与U型固定块(7)活动连接,U型固定块(7)与固定块(12)相对一侧的螺纹杆(9)上设有调节螺母(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维修时防止电梯门关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U型固定块(7),U型固定块(7)的两侧分别经第一转轴(11)活动连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上均活动设有滑套(6),两侧固定杆(5)的头端分别经第二转轴(4)活动连接有L型板(3),两侧L型板(3)的直角开口方向为相背设置,两侧固定杆(5)之间的滑套(6)分别经第三转轴(10)活动连接有调节杆(13),两侧调节杆(13)的相对头端连接在固定块(12)上,固定块(12)相对U型固定块(7)一侧上设有螺纹孔(14),螺纹孔(14)活动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与U型固定块(7)活动连接,U型固定块(7)与固定块(12)相对一侧的螺纹杆(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志飞邹松佐肖力立敖仕洪张浩宇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邹志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