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昌子涵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清理碎屑的刨笔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860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碎屑的刨笔刀,包括把手、第二齿轮和外壳盖,所述把手一端连接有第一旋转轴,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一侧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一侧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连接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一侧连接有滚刀,所述滚刀一侧连接有刀架。该便于清理碎屑的刨笔刀设置有滑动块能够通过滑道进行滑动,以便滑动块滑动时会带动碎屑收集装置滑动,碎屑收集装置滑动时会将内部的碎屑带出,从而碎屑收集装置的体壁设置在外壳体壁的外侧,方便碎屑直接掉落在碎屑收集装置内部,避免碎屑掉落在外壳内部或者碎屑收集装置体壁上,还可以通过打开外壳盖,外壳盖打开后可以对内部的滚刀与刀架进行清理,方便对刨笔刀进行清理。

A sharpener for cleaning debr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理碎屑的刨笔刀
本技术涉及刨笔刀
,具体为一种便于清理碎屑的刨笔刀。
技术介绍
刨笔刀是供削铅笔用的一种文具。它是将滚刀倾斜着装在刀架上,滚刀从刀架下方伸出,碎屑可以在滚刀与刀架之间排出,刀架上还可以装架框。现有的刨笔刀通常是将碎屑收集盒设置在刨笔刀内部,从而这样设置使用时非常不方便,碎屑会掉落在碎屑收集盒与刨笔刀的夹缝出清理起来非常分麻烦,且刨笔时不方便对笔进行推动与固定,并且不方便根据笔的大小调节笔孔的尺寸,目前市场上的便于清理碎屑的刨笔刀存在许多的缺陷,刨笔时不方便对笔进行推动与固定,不方便根据笔的大小调节笔孔的尺寸,不方便对碎屑进行清理,因此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便于清理碎屑的刨笔刀结构的技术,来完善此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碎屑的刨笔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便于清理碎屑的刨笔刀存在许多的缺陷,刨笔时不方便对笔进行推动与固定,不方便根据笔的大小调节笔孔的尺寸,不方便对碎屑进行清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理碎屑的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清理碎屑的刨笔刀,包括把手(1)、第二齿轮(8)和外壳盖(20),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一端连接有第一旋转轴(2),其中,/n所述第一旋转轴(2)一侧连接有外壳(3),所述外壳(3)一侧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4)一侧连接有内齿轮(5),所述内齿轮(5)一侧连接有滚刀(6),所述滚刀(6)一侧连接有刀架(7),所述第二齿轮(8)连接在第一齿轮(4)一侧,所述第二齿轮(8)内部贯穿有第一旋转杆(9),远离第二齿轮(8)的所述第一旋转杆(9)一端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一侧连接有第三齿轮(11),所述第三齿轮(11)内部贯穿有第二旋转杆(12),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理碎屑的刨笔刀,包括把手(1)、第二齿轮(8)和外壳盖(20),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一端连接有第一旋转轴(2),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轴(2)一侧连接有外壳(3),所述外壳(3)一侧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4)一侧连接有内齿轮(5),所述内齿轮(5)一侧连接有滚刀(6),所述滚刀(6)一侧连接有刀架(7),所述第二齿轮(8)连接在第一齿轮(4)一侧,所述第二齿轮(8)内部贯穿有第一旋转杆(9),远离第二齿轮(8)的所述第一旋转杆(9)一端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一侧连接有第三齿轮(11),所述第三齿轮(11)内部贯穿有第二旋转杆(12),所述第二旋转杆(12)一侧套接有第一固定轮(13),远离第三齿轮(11)的所述第二旋转杆(12)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4),所述第一固定轮(13)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轮(15),所述第二固定轮(15)内部套接有第三旋转杆(16),所述第三旋转杆(16)一端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7),所述第二固定杆(17),所述第二固定杆(17)一侧连接有连接杆(18),远离第二固定杆(17)的所述连接杆(18)一端安装有弹簧(19),所述外壳盖(20)安装在外壳(3)顶部,所述外壳(3)一侧连接有第二旋转轴(21),所述第二旋转轴(21)一侧连接有转轮(22),所述转轮(22)内部固定有笔孔(23),所述外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昌子涵
申请(专利权)人:昌子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