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五阶F类功率放大器
本技术属于射频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五阶F类功率放大器。
技术介绍
随着“节能减排”的广泛普及,高效率、低能耗的通信系统越来越受到消费市场的重视。作为射频通信系统中信号发射机的末级模块,射频功率放大器消耗了发射机系统超过70%的能量,因此提高功率放大器的发射效率是降低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F类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开关功率放大器,理想情况下,其效率可以达到100%,其输出负载阻抗中基波阻抗必须满足最佳负载阻抗,高次谐波阻抗中的偶次谐波阻抗必须实现短路,奇次谐波阻抗必须实现开路状态。如何实现高效率F类功率放大器成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热点。然而,在现有高效率F类功率放大器设计中,一直存在一些设计难题,具体体现为:(1)现有技术在利用微带线结构进行F类功率放大器谐波控制时,各次谐波阻抗控制电路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如在进行偶次谐波阻抗短路设计时,还需要额外考虑其对奇次谐波阻抗的影响,因此无法实现对各次谐波阻抗的独立控制,这就大大增加了电路设计者的设计复杂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五阶F类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基波匹配网络、晶体管、寄生参数调节网络、F类高次谐波匹配网络和输出基波匹配网络;/n所述输入基波匹配网络的输入端作为整个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输入基波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寄生参数调节网络的输入端,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寄生参数调节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F类高次谐波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F类高次谐波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基波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输出基波匹配网络的输出端作为整个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五阶F类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基波匹配网络、晶体管、寄生参数调节网络、F类高次谐波匹配网络和输出基波匹配网络;
所述输入基波匹配网络的输入端作为整个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输入基波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寄生参数调节网络的输入端,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寄生参数调节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F类高次谐波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F类高次谐波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基波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输出基波匹配网络的输出端作为整个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去耦偏置网络,所述供电去耦偏置网络包括栅极直流偏置单元和漏极直流偏置单元,所述栅极直流偏置单元与输入基波匹配网络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漏极直流偏置单元与所述F类高次谐波匹配网络的第三端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直流偏置单元包括栅极偏置电源VGG,以及由旁路电容C3和旁路电容C4构成的并联电容,所述并联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栅极偏置电源VGG和所述输入基波匹配网络的第三端口;所述漏极直流偏置单元包括漏极偏置电源VDD,以及由旁路电容C5和旁路电容C6构成的并联电容,所述并联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漏极偏置电源VDD和所述F类高次谐波匹配网络的第三端口。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基波匹配网络包括输入隔直电容C1、开路微带线TL1、短路微带线TL2、延迟微带线TL3以及由电阻R1和电容C2构成的RC并联电路;所述输入隔直电容C1的一端连接输入基波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RC并联电路的一端,所述RC并联电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延迟微带线TL3连接到所述输入基波匹配网络的输出端;在所述RC并联电路和所述延迟微带线TL3的连接节点上连接所述开路微带线TL1和所述短路微带线TL2;所述短路微带线TL2的另一端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盛,邬海峰,周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多普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