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42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笔,包括:笔壳;控制主板,设于所述笔壳内;笔芯,所述笔芯可活动设于所述笔壳;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压力传递件,所述压力传递件的上端与所述传感器的感应部间隔设置,所述压力传递件用于在所述笔芯向上运动时抵压所述感应部而使所述传感器产生压力信号;基座,固定于所述笔壳内,所述基座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上端,所述感应部对应于第一通孔,所述压力传递件的上端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笔芯和所述基座,以给所述笔芯提供向下运动的回复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解决了传统触控笔装配要求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笔
本技术涉及触控
,特别涉及一种触控笔。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诸如便携式移动设备的电子设备与人们的生活越发密切相关。这种便携式移动设备可以接收用户的输入,并根据该输入来执行用户期望的功能。作为结合搜用户输入的装置,触控笔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操作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设置压电材料来感应笔尖处传来的力的大小,以控制触控笔画出的线条的粗细。具体地,该压电材料设置在笔尖一端,同时还需要设置一贴合基材,将从笔尖处受到的压力传递至该压电材料,这样,使得整个压力传感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不易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触控笔,旨在解决传统触控笔装配要求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触控笔,所述触控笔包括:笔壳;控制主板,设于所述笔壳内;笔芯,所述笔芯可活动设于所述笔壳;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笔壳内,且位于所述笔芯的上方,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压力传递件,所述压力传递件设于所述笔芯的上端,所述压力传递件的上端与所述传感器的感应部间隔设置,所述压力传递件用于在所述笔芯向上运动时抵压所述感应部而使所述传感器产生压力信号;基座,固定于所述笔壳内,所述基座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上端,且所述感应部对应于第一通孔,所述压力传递件的上端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以及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笔芯和所述基座,以给所述笔芯提供向下运动的回复力。可选地,所述传感器还包括线排,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线排的下端,所述线排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和所述传感器;所述线排的下端设于所述基座的上端,以使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可选地,所述线排的下端具有侧向延伸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缘;和/或,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的上端设有容置槽,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可选地,所述压力传递件为柔性件。可选地,所述压力传递件的上端具有接触凸部,用于在所述笔芯向上运动时抵压所述感应部;所述接触凸部与所述感应部的距离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套设于基座的下端的外侧壁,所述弹性件的下端电连接于所述笔芯,所述压力传递件设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通孔内。可选地,所述弹性件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弹性件一体设置的金属丝,以电连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控制主板。可选地,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笔芯套,所述笔芯套为导电件;所述笔芯套的下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笔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笔芯套的上端环设于所述弹性件内,以使所述笔芯套的上端与所述压力传递件的下端连接,且所述笔芯套与所述弹性件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笔芯套的上端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压力传递件的下端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可选地,所述弹性件的下端套设在笔芯套外,所述触控笔还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笔芯套上端的外侧壁上的环形限位件,所述环形限位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的底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传感器以实现对用户使用触控笔时笔芯处受到的压力大小的感应,从而使得触控笔可以通过用户使用时力的大小判断出笔芯在触控屏幕上划线的粗细,提高触控笔的灵敏度与感应精度,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为了实现触控笔的工业化生产,降低触控笔生产工艺的高要求、精装配工作,设置了压力传递件和弹性件,以与传感器配合使用(即弹性件弹性连接笔芯和传感器,以实现给笔芯提供向下运动的回复力;压力传递件的一端连接笔芯,另一端和传感器间隔设置,以实现传感器对笔芯处传来的压力信号的精确感应),从而实现对触控笔的笔芯与触控屏幕接触处的压力信号的感应;并且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该装配方式降低了对触控笔的压力感应部件的高装配要求,只需简单组装传感器、弹性件及压力传递件即可,大大降低了装配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具体地,压力传递件能降低传感器的感应部接收感应信号时受到的应力,降低传感器的损坏,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触控笔的使用寿命;弹性件弹性连接笔芯和传感器,以给笔芯将压力信号传递给传感器后一个回复到原位置的回复力,从而实现实时检测用户对触控笔的压力感应,以实现用户对所需点、线、面的呈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触控笔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触控笔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笔壳800电池组件200控制主板310笔芯套300笔芯311第一安装孔400传感器312第二安装孔500压力传递件410线排600弹性件420补强部700基座510接触凸部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笔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放大示意图。本技术提出一种触控笔,所述触控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笔包括:/n笔壳;/n控制主板,设于所述笔壳内;/n笔芯,所述笔芯可活动设于所述笔壳;/n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笔壳内,且位于所述笔芯的上方,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n压力传递件,所述压力传递件设于所述笔芯的上端,所述压力传递件的上端与所述传感器的感应部间隔设置,所述压力传递件用于在所述笔芯向上运动时抵压所述感应部而使所述传感器产生压力信号;/n基座,固定于所述笔壳内,所述基座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上端,且所述感应部对应于第一通孔,所述压力传递件的上端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以及/n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笔芯和所述基座,以给所述笔芯提供向下运动的回复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笔包括:
笔壳;
控制主板,设于所述笔壳内;
笔芯,所述笔芯可活动设于所述笔壳;
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笔壳内,且位于所述笔芯的上方,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
压力传递件,所述压力传递件设于所述笔芯的上端,所述压力传递件的上端与所述传感器的感应部间隔设置,所述压力传递件用于在所述笔芯向上运动时抵压所述感应部而使所述传感器产生压力信号;
基座,固定于所述笔壳内,所述基座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上端,且所述感应部对应于第一通孔,所述压力传递件的上端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以及
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笔芯和所述基座,以给所述笔芯提供向下运动的回复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包括线排,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线排的下端,所述线排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和所述传感器;所述线排的下端设于所述基座的上端,以使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排的下端具有侧向延伸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缘;和/或,
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的上端设有容置槽,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递件为柔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梓煜陈良武邓建钟洪耀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