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218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属于红外耳温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包括主体上壳和主体下壳,以及耳温探头,所述耳温探头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铜套、陶瓷加热片、导热筒和探头主体,红外传感器安装于红外传感器铜套内,红外传感器铜套底部以及陶瓷加热片均安装于导热筒内,并且陶瓷加热片与红外传感器铜套底相接触,通过陶瓷加热片实现对红外传感器的加热,从而不论外部室温为何,都可实现稳定的耳温测量,提升测量准确性,并且不同于将整个耳温探头加热,同时探头主体为塑胶,还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作用,所以加热需要的热量很小,对整个系统电量的开销很小。

An infrared ear thermometer with heating inner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
本技术属于红外耳温计
,尤其涉及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
技术介绍
耳温是比人体温度测量方式更能准确的反应人体核心温度。人体耳膜邻近大脑下视丘,下视丘是人体脑部温控中心。医学研究指出,以耳温代表体温其准确性超过口腔和腋下。因为耳朵最接近大脑中控体温的部件"下视丘",鼓膜与下视丘有相同的血液来源,一旦体内温度发生变化,耳朵内的温度首先感应到,所以耳温与体温最为接近。同时耳朵内为一封闭空腔,耳温受外界影响也较其他测试点(如腋下)要小。耳温的这些特点就使通过测耳温而达到测体温的目的成为可能。红外耳温计是通过耳道测量人体体温的电子体温计,并能快速显示体温值,利用红外传感器技术与软件算法来测温和计算温值。现有红外测温探头在低室温下,因探头结构较小,测温稳定性很大程度依赖于热电堆冷端温度的稳定性,室温越低,与被测目标之间的温差就越大,当耳温探头插入耳道时,温度冲击较大,导致传感器性能恶化,影响最终测温准确性,尤其是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导致耳温探头测量温度有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该技术提供提出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在耳温探头内部设置加热片稳定传感器的温度,从而降低温度对传感器带来的不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该技术提供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包括主体上壳和主体下壳,以及耳温探头,所述耳温探头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铜套、陶瓷加热片、导热筒和探头主体,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于红外传感器铜套内,并且红外传感器的端头设置保护帽,所述红外传感器铜套底部以及陶瓷加热片均安装于导热筒内,并且陶瓷加热片与红外传感器铜套底相接触,所述探头主体为喇叭状结构,探头主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通孔,用以嵌装红外传感器、保护帽、红外传感器铜套、陶瓷加热片和导热筒,探头主体通过连接机构与主体下壳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筒内部设置卡槽,红外传感器铜套底部和陶瓷加热片均安装于该卡槽上。作为本技术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四个卡钩,四个卡钩对称环绕设置于耳塞头内径大的一端底面,所述主体下壳开设端口,四个卡钩均穿设过该端口钩卡于主体下壳的端口内壁,并通过扣环固定。作为本技术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环撑设于四个卡钩围成的圆圈内,并由两个连接耳穿设过卡钩的间隙平压在端口上,通过螺丝与主体下壳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探头主体的材质为塑胶。有益效果该技术的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在耳温探头内部设置陶瓷加热片,实现对红外传感器的加热,即从内部将红外传感器的温度加热的一个固定值,从而不论外部室温为何,都可实现稳定的耳温测量,提升测量准确性,并且不同于将整个耳温探头加热,同时探头主体为塑胶,还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作用,所以加热需要的热量很小,对整个系统电量的开销很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耳温探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耳温探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耳温探头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耳温探头与主体下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上壳,2、主体下壳,201、扣环,3、耳温探头,301、红外传感器,302、红外传感器保护帽,303、红外传感器铜套,304、陶瓷加热片,305、导热筒,306、探头主体,307、卡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包括主体上壳1和主体下壳2,以及耳温探头3,其中耳温探头3包括红外传感器301、红外传感器保护帽302、红外传感器铜套303、陶瓷加热片304、导热筒305和探头主体306,探头主体306为喇叭状结构并在底部设置连接机构,用以与主体下壳2连接,具体的连接机构包括四个卡钩307,四个卡钩307对称环绕设置于探头主体303内径大的一端底面,而主体下壳2开设端口,四个卡钩307均穿设过该端口钩卡于主体下壳2的端口内壁,并通过扣环201固定,所述扣环201撑设于四个卡钩307围成的圆圈内,同时扣环201设置有两个连接耳,两个连接耳穿设过卡钩307的间隙平压在端口上,通过螺丝与主体下壳2固定连接,用以将四个卡钩307扩撑在主体下壳2的端口内并固定。进一步的,探头主体303靠近卡钩307的一端外壁设置限位块,限位块呈锥形结构,用以限制耳温探头3插入耳道的深度。其中主要元器件红外传感器301安装于红外传感器铜套303内,并且红外传感器301的端头设置红外传感器保护帽302,红外传感器铜套303底部以及陶瓷加热片304均安装于导热筒内,具体的导热筒305内部设置卡槽,类似于沉孔结构,红外传感器铜套303底部和陶瓷加热片304均安装于该卡槽上,且陶瓷加热片304与红外传感器铜套303底面相接触,而探头主体306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通孔,将红外传感器301、红外传感器保护帽302、红外传感器铜套303、陶瓷加热片304和导热筒305嵌装于该通孔内。则通过对陶瓷加热片304通电加热,由于陶瓷加热片304与红外传感器铜套303相接触,进而实现对红外传感器301的加热,即从内部将红外传感器301的温度加热到一个固定值,从而不论外部室温为何,都可实现稳定的耳温测量,避免环境温度影响红外传感器301的测量稳定性及精度,而且采用陶瓷加热片304不同于将整个耳温探头3加热,仅仅是加热红外传感器301,并且探头主306为塑胶,还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作用,所以加热需要的热量很小,对整个系统电量的开销很小,加热控制要求简单也稳定可靠。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包括主体上壳和主体下壳,以及耳温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温探头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保护帽、红外传感器铜套、陶瓷加热片、导热筒和探头主体,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于红外传感器铜套内,并且红外传感器的端头设置红外传感器保护帽,所述红外传感器铜套底部以及陶瓷加热片均安装于导热筒内,并且陶瓷加热片与红外传感器铜套底相接触,所述探头主体为喇叭状结构,探头主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通孔,用以嵌装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保护帽、红外传感器铜套、陶瓷加热片和导热筒,探头主体通过连接机构与主体下壳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包括主体上壳和主体下壳,以及耳温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温探头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保护帽、红外传感器铜套、陶瓷加热片、导热筒和探头主体,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于红外传感器铜套内,并且红外传感器的端头设置红外传感器保护帽,所述红外传感器铜套底部以及陶瓷加热片均安装于导热筒内,并且陶瓷加热片与红外传感器铜套底相接触,所述探头主体为喇叭状结构,探头主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通孔,用以嵌装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保护帽、红外传感器铜套、陶瓷加热片和导热筒,探头主体通过连接机构与主体下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加热内部传感器的红外耳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筒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福瑞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