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医疗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685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医疗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负压管,固定圈套;引流管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引流管内部设有集流板;集流板呈锥形状;集流板的锥形部与引流管的内壁形成负压管连接口;负压管连接口内设有螺旋叶片;负压管连接口与负压装置连接;第一通孔位于集流板的下方;负压装置工作时,螺旋叶片转动;负压管通过固定圈套固定于引流管内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高效医疗引流装置,使用过程中,引流管不会堵塞,体腔内部的污染组织液可以引流干净。

A new high efficient medical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医疗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医疗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外科引流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扩散与影响伤口愈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各种引流管大部分功能单一,只能引流,无法冲洗,只有少部分可以冲洗的引流管,但其设计不合理,比如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康丽引流管,其进水管套在吸引管内,水流无法释放到管外的人体器官组织内,导致进水后在管内即被吸出的死循环,无法起到冲洗人体器官组织的作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472866.2,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公开了一个医用冲洗引流管,该专利提供的冲洗引流管设置外套管、内套管和两个个侧管,内套管嵌入外套管的内部,两个侧管均设置于内套管的外侧,使用时,第二侧管与第一侧管之间可能会被人体组织堵住,同时存在无法将伤口内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稀释并完全引流至人体体外的问题,容易造成伤口感染。现有技术中的部分引流管虽然具有冲洗功能,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效医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0),负压管(30),固定圈套(50),第一侧管(70);/n所述引流管(10)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1);/n所述引流管(10)内部设有集流板(20);所述集流板(20)沿所述引流管(10)的内部环绕;所述集流板(20)呈锥形状;所述集流板(20)的锥形部与所述引流管(10)的内壁形成负压管连接口(12);所述负压管连接口(12)内设有螺旋叶片(60);所述负压管连接口(12)与负压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通孔(11)位于所述集流板(20)的下方;所述负压装置工作时,所述螺旋叶片(60)转动;/n所述负压管(30)通过所述固定圈套(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医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0),负压管(30),固定圈套(50),第一侧管(70);
所述引流管(10)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1);
所述引流管(10)内部设有集流板(20);所述集流板(20)沿所述引流管(10)的内部环绕;所述集流板(20)呈锥形状;所述集流板(20)的锥形部与所述引流管(10)的内壁形成负压管连接口(12);所述负压管连接口(12)内设有螺旋叶片(60);所述负压管连接口(12)与负压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通孔(11)位于所述集流板(20)的下方;所述负压装置工作时,所述螺旋叶片(60)转动;
所述负压管(30)通过所述固定圈套(50)固定于所述引流管(10)上;
所述第一侧管(70)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71),所述第三通孔(71)将所述引流管(10)与所述第一侧管(70)连通;所述第一侧管(70)用于向所述引流管(10)内部输入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艾客纳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