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呕血收集测量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85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呕血收集测量垫。该测量垫包括扇形垫本体,扇形本体中部开设有围领口,围领口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扇形垫本体包括称量垫和叠加于称量垫上的吸收垫,称量垫设有依次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屏;吸收垫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加的透水面层、吸收芯和防水底层,吸收垫对应于所述显示屏的位置开设有透明的显示屏观察窗口。该呕血收集测量垫可有效吸收患者呕吐出来的血并准确统计呕血量,实用性强。

A kind of measurement pad for hematemesis coll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呕血收集测量垫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呕血收集测量垫。
技术介绍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特别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常见并发症,病情凶险。对于出血病人的呕血、吐血量进行测量统计,对于病人疾病的治疗、预防、观察以及预后都有很好的帮助。目前,也有一些关于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呕出的血量进行收集统计的医疗用具,但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实用性不强。例如,中国专利CN207590986U一次性防喷溅型呕血收集袋,公开了开口端朝上套设于带有刻度的测量筒内的透明本体,且开口端设有可开闭的密封装置,便于读取呕血量和避免呕出的血液暴露在空气中造成交叉感染,但是不适用于已经处于无意识或昏迷状态的呕血患者和必须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这类患者无法准确的将呕出的血液吐到收集袋内,从而无法准确测量患者的呕血量;而中国专利CN109303701A一种呕吐物接纳系统,通过设置铺设于患者头枕上的防水方形垫单来汇集呕血的血液,使得血液流到与防水方形垫单的漏斗形容器中,虽然其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收集患者呕血的血液,但是由于患者头部的重力下压会使得防水方形垫单向患者脑部下凹,会导致一部分血液向患者脑部流以及向其他方向流而不会全部向漏斗形容器中流,血液收集效果同样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呕血收集测量垫,该呕血收集测量垫可有效收集患者呕吐出来的血液并准确测量呕血量,实用性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呕血收集测量垫,所述呕血收集测量垫包括扇形垫本体,所述扇形垫本体的圆心角为200-250°,其中部开设有围领口,所述围领口与所述扇形垫本体连通,所述围领口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所述扇形垫本体包括称量垫和可拆卸贴合叠加于所述称量垫上的吸收垫,所述称量垫设有依次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屏,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称量垫靠近所述围领口的位置,用于感应所述吸收垫的重量并生成重量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称量垫内,用于将接收到的重量信号转换为标准的克数并发送给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称量垫的上部并与所述称量垫的上表面连通,用于输出所述控制器转换得到的克数;所述吸收垫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加的透水面层、吸收芯和防水底层,所述吸收垫对应于所述显示屏的位置开设有透明的显示屏观察窗口。进一步的,所述称量垫包括透明的防水套和套设在所述防水套内的垫板,所述垫板由聚氯乙烯制成,其包括上垫板和设于所述上垫板正下方的下垫板,所述上垫板和和所述下垫板通过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上垫板的底面连接,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上垫板的顶面。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垫连接有防漏围边,所述防漏围边环绕所述吸收垫的边缘设置且其横截面与所述吸收垫所在的平面平行。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垫的边缘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底面为粘贴面,所述粘贴面上设有适配的可撕贴纸。进一步的,所述透水面层、所述吸收芯和所述防水底层之间采用热熔胶进行粘接。进一步的,所述呕血收集测量垫还包括呕血收集袋,所述呕血收集袋与所述吸收垫位于所述围领口下部的边缘可拆卸连接,所述呕血收集袋上设有刻度。由于使用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患者的颈部套设于围领口内并通过固定带连接,可将呕血收集测量垫有效固定在患者的颈部,呕血测量垫覆盖在患者的胸部至与耳朵平齐的部分上,此时,患者(尤其是绝对要卧床休息的患者或无意识患者)呕吐出的血液可有效喷溅在该呕血测量垫上,从而被吸收垫有效吸收,血液收集效果好;进一步,称量垫可实时对吸收垫的重量进行测量并显示吸收垫的实时重量,通过将显示屏上的重量读数减去吸收垫本身的重量即可得知患者呕吐出的血液重量,快捷方便。(2)设置与吸收垫可拆卸连接的呕血收集袋适用于意识清醒且可略微从床上起身的患者,便于患者将呕吐出的血液有效吐到呕血收集袋中进行收集,通过读取呕血收集袋的刻度即可有效得知患者的呕血量,避免吸收垫的浪费,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呕血收集测量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吸收垫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称量垫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子元件的连接图。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图中,100-扇形垫本体,1-围领口,2-固定带,3-称量垫,31-显示屏,32-上垫板,33-下垫板,34-支撑件,4-吸收垫,41-显示屏观察窗口,42-防漏围边,43-连接带,44-透水面层,45-吸收芯,46-防水底层,47-连接孔,5-呕血收集袋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在本技术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呕血收集测量垫,包括扇形垫本体100,所述扇形垫本体100的圆心角为220°,其中部开设有围领口1,所述围领口1与所述扇形垫本体100连通,具体为:所述围领口1与所述扇形垫本体100为同心圆弧且与所述扇形垫本体100连通形成套入口,通过该套入口将该扇形垫本体100套入患者的颈部,所述围领口1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2,用于在将所述扇形垫本体100套设于患者颈部之后进行调节固定,使得所述围领口1恰好环绕患者的颈部,此时,所述扇形垫本体100刚好覆盖在患者的胸部至与耳朵平齐的部分,便于有效承接患者尤其是绝对要卧床休息的患者或无意识患者呕吐出的血液。所述扇形垫本体100包括称量垫3和可拆卸贴合叠加于所述称量垫3上的吸收垫4,所述吸收垫4用于对患者呕吐出的血液进行吸收,所述称量垫3用于对所述吸收垫4的重量进行称量,两者结合可有效对患者呕吐出的血液进行收集统计,对于病人疾病的治疗、预防、观察以及预后有很好的帮助。具体的,所述吸收垫4的边缘设有四条连接带43,四条所述连接带43的底面均为粘贴面,所述粘贴面上设有适配的可撕贴纸,在使用时,先将所述吸收垫4对应叠加在所述称量垫3上,再将所述可撕贴纸撕掉,然后将所述粘贴面依次紧密粘贴在所述吸收垫4的底面,即可将所述吸收垫4稳定叠加在所述称量垫3上。所述吸收垫4为一次性用品,所述称量垫3可重复使用。所述称量垫3包括透明的防水套和套设在所述防水套内的垫板,所述防水套便于避免所述垫板受潮或受污染,且透明设置利于使用者观察所述垫板的情况;所述垫板由聚氯乙烯制成,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可变形性(与医用塑料输液瓶的材料基本相同),便于打开所述围领口1的开口以使患者的颈部顺利进入该围领口内并贴合固定;所述垫板包括上垫板32和设于所述上垫板32正下方的下垫板33,所述上垫板32和和所述下垫板33通过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呕血收集测量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呕血收集测量垫包括扇形垫本体,所述扇形垫本体的圆心角为220-260°,其中部开设有围领口,所述围领口与所述扇形垫本体连通,所述围领口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所述扇形垫本体包括称量垫和可拆卸贴合叠加于所述称量垫上的吸收垫,所述称量垫设有依次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屏,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称量垫靠近所述围领口的位置,用于感应所述吸收垫的重量并生成重量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称量垫内,用于将接收到的重量信号转换为标准的克数并发送给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称量垫的上部并与所述称量垫的上表面连通,用于输出所述控制器转换得到的克数;所述吸收垫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加的透水面层、吸收芯和防水底层,所述吸收垫对应于所述显示屏的位置开设有透明的显示屏观察窗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呕血收集测量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呕血收集测量垫包括扇形垫本体,所述扇形垫本体的圆心角为220-260°,其中部开设有围领口,所述围领口与所述扇形垫本体连通,所述围领口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所述扇形垫本体包括称量垫和可拆卸贴合叠加于所述称量垫上的吸收垫,所述称量垫设有依次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屏,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称量垫靠近所述围领口的位置,用于感应所述吸收垫的重量并生成重量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称量垫内,用于将接收到的重量信号转换为标准的克数并发送给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称量垫的上部并与所述称量垫的上表面连通,用于输出所述控制器转换得到的克数;所述吸收垫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加的透水面层、吸收芯和防水底层,所述吸收垫对应于所述显示屏的位置开设有透明的显示屏观察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呕血收集测量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量垫包括透明的防水套和套设在所述防水套内的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素雨黄彩妹陆柳雪刘芳印韦惠云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